《楞严经》第九十
7、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这十位弟子分别是: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连,神通第一;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须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楼那,说法第一;七、迦旃延,论义第一;八、优婆离,持律第一;九、罗睺罗,密行第一;十、阿难陀,多闻第一。
八、优婆离,持律第一
优婆离作为一个严格持戒的比丘,他关心法制的问题、男女的问题、老病的问题,但他最关心的是破僧及和僧的问题。六和敬的僧团,必须要有戒律的维持,这意思就是说,任何一个团队要想和谐共处,就必须有规矩,戒律就是规矩,而任何一个团队在和谐共处的同时还能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前进,就必须有更加严格的规矩。因而,优婆离最关心的戒律便是关于破僧及和僧的戒律。
佛家中规定有五逆重罪,是所有恶业中最严重的,“逆”的意思正是罪大恶极,极逆于常理。造作五逆罪命终将堕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即是阿鼻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最苦的一个,无间地狱之所以称为“无间”,意思是永远没有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以外,绝无其他感受,而且所受的苦无间(没有间断)、身无间、时无间、形无间,此地狱中充斥地狱猛火,也称阿鼻焦热地狱。这五逆罪包括: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破和合僧;五、出佛身血。可见,破和合僧是极重之罪。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如果团队之中有这样的人,请不要姑息,按规矩制裁,否则团队将不得安宁。
优婆离既重视这个问题,有一次,当佛陀在舍卫城时,优婆离便向佛陀请教:“佛陀!请问什么叫做破和合僧?”
佛陀回答:“优婆离!若大德比丘如法如律善解深理,诸弟子们无论是出家的或在家的,都应该礼拜恭敬随顺他的教导,若有人轻视、嘲笑、讥讽、毁谤,就是破和合僧;若在家信徒,对出家僧团,妄分人我,或在僧团中挑拨离间,或制造纠纷,是名破和合僧;若军政大员,强以权力,干涉寺院,驱污僧尼,是名破和合僧。”
优婆离再问:“佛陀!破和合僧的人有什么罪过呢?”佛陀回答:“优婆离!破和合僧的罪过,一劫之中堕在地狱中受苦!”
优婆离再问:“佛陀!什么叫做和合僧呢?”佛陀回答:“优婆离!礼拜、恭敬、随顺如法、如律的比丘,以及能够发心助僧、赞僧、和僧,是名和合僧。”
优婆离再问:“佛陀!和合僧的人有什么功德呢?”佛陀回答:“和合僧者的功德,一劫之中,升入天界享受快乐!”
应该说,佛陀还是很仁慈的,无论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佛陀只定义了一劫的时间,但这所谓一劫,分有大、中、小劫,我在《楞严经》第八篇中已经讲过,按地球的环境,以地球的时间,一小劫一千六百万年,一中劫三亿二千万年,一大劫十三亿年,这只是按现在地球人类的福报而计,因为劫是以人的寿命轮回为纪元的,如果人的福报不同,寿命轮回有所变化,劫的时间长短也要随之变化,而如果地狱中的劫是按地狱的寿命轮回来纪元,那就基本上是无穷远。不过,佛陀毕竟给出的是一个有限的时间,这就已经是十分仁慈了。佛陀还曾经说过,当恶业尽了得出地狱,将生在边远无三宝处,在我们的概念中,三宝是佛、法、僧,但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三宝是接引之神、解脱之道和引路之人,没有这三项,将没有从轮回中解脱的可能,也就是生命不能升华,可见五逆罪的惩罚有多么严重!
大家也不必认为地狱必定是某一特定的空间,就好像我们现在的人间道一样,这就是我们的狭隘了,也可以说着相。我之前曾经说过,最终审判,将在人死后进行,审判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性,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的心有重重防御,很多事情是可以逃避、不面对的,可是死后,这些防御全都没有了,我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这时才是最终审判。我们的心变成了怎样,就会去哪里,如果人的累生修成的是一颗赤热焦黑的心,做各种恶事没有顾虑,那么不去地狱,又会去哪里呢?那样一颗心的展开,就是一幅地狱的图景,之所以说无间地狱没有尽头,正是因为受苦没有间断,善意无法渗入,心就不会改变,甚至没有改变的机会,心不改变,恶业又怎么会尽?曾有故事说,金刚手菩萨以大慈悲、大威能深入地狱,带去光明,令诸受苦者得以解脱,只有这种机会,才能令那赤热焦黑的心发现,还有光明,还有清净,才可能有改变的机会。不过,地藏菩萨在地狱中,地狱中诸受苦者,毕竟不会完全没有希望。
优婆离平时能够处理僧团中的纠纷,为犯戒的比丘忏悔,能够和佛陀问答戒律微细的地方,渐渐便成为了戒律方面的权威,当比丘和比丘尼对戒律有不解的地方,常常去向优婆离请教。优婆离的一生是持戒比丘,与俗世的人很少往来,也没有做弘化的工作,而主要是在僧团中维护戒律。当佛陀涅槃的时候,优婆离已经70多岁,那时诸位比丘在大迦叶的主持下,在毕波罗延石窟中结集经典,大家公推阿难结集经藏,优婆离结集律藏。优婆离本欲推辞,大迦叶鼓励说:“尊者优婆离!请你不要客气,虽然今日在座的五百人都是长老比丘,但佛陀当初授记你成就十四法,除佛陀以外,僧团中以你持戒第一,律藏还是请你诵出吧!”于是优婆离升座诵律,一一条目都说明此戒佛陀于何时、何地、对何人,以何因缘而制,以及犯了此戒有罪无罪的程度。
出身于首陀罗的优婆离,在僧团里有那么崇高的地位,实在不是偶然的,最后能由他主持结集三藏之一的律藏圣典,受万世人的敬仰礼拜,使苦难的民族增强了信心,使佛法的平等之光万世千秋地照抚着一切众生!
这就是尊者优婆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