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女人》、《英国病人》和《冷山》
前些天看了三部电影,《看不见的女人》、《英国病人》和《冷山》。其实前两部以前都看过。那天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一些画面,一个女人在海滩上疾走,孤单,无法宣泄的痛苦……记得是自己看过的电影,想啊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名字,也忘了具体内容,后来在优酷的观看记录中找到了这个电影《看不见的女人》。《英国病人》是看起来之后才发现以前看过,但是很多情节都忘掉了。感觉自己离老年痴呆不远了,已经没有什么记忆能力,很多事情都是转头就忘。所以现在,我想开始写点东西,帮助自己整理头脑。
《看不见的女人》,讲述的是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爱上一个女孩又不能公开的秘密往事,查尔斯狄更斯在电影中就是个大渣男(现实中似乎也是)。狄更斯的作品我好像没有读过,小时候看过一本《雾都孤儿》但是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他的作品被评论为善于描述底层人民疾苦,生动热情,幽默讽刺,但也被评论为太过通俗。从他的经历来看,童年困顿贫苦,青年爱情受挫,后来娶了出版商的女儿,在文学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功,是一位难得在有生之年就获得巨大荣誉、财富与地位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与妻子生育了10个孩子,但他渐渐看不起妻子,并且与妻子的妹妹们纠缠不清。大概46岁时,他爱上了18岁的女演员托南,电影就是从他与托南的相遇开始的。
电影拍得很美,服化道很美,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提名,女主角也很美。对主流社会来说是不道德的感情,但氛围感拍得很到位,试探,克制,热烈,焦虑,茫然……18岁的爱情是不顾一切的,渣男大叔更是宣称她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为了不破坏自己的声望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他把这女孩雪藏起来。女孩托南过着孤独隐匿的生活,成为查尔斯狄更斯的隐形情妇,他们有过一个夭折的孩子。托南与查尔斯狄更斯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十几年。托南后来与一位年轻的牧师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她一直无法从查尔斯狄更斯的阴影中走出,托南喜欢在海滩边暴走,仿佛无法释放的痛苦在身体里撞击着她……在电影最后,托南看起来终于放下了查尔斯狄更斯,她释然了,或者说,是导演让她释然了。
曾经有传记作家艾伦详细了解过托南的一生,写了一本书。托南被艾伦称为“看不见的女人”,我在淘宝上找不到那本书。在艾伦去世几十年之后,这个秘密,大文豪和托南的亲密关系,才被公之于众,引起轩然大波。
这部电影让人惆怅,因为这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托南的命运让人唏嘘。我在想,人的命运,有时候看起来是无法选择的。托南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就在真实生活中遇见自己的偶像,崇拜、敬仰、迷恋,注定的沦陷。母亲带着她们姐妹三人,生活困顿,辗转流离。查尔斯狄更斯,是她的爱情,她的阳光,也是她的面包。这其中的挣扎,特别是在那样的年代,对一个女孩来说,就像泥潭中的舞蹈,一场没有尊严的舞蹈。
男主角查尔斯狄更斯的饰演者拉尔夫费因斯,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人称拉叔,他还在《辛德勒的名单》里面演一个可怕的德国纳粹军官。拉叔够帅,演的这位查尔斯狄更斯也够渣,但是拉叔年轻时演的一部《英国病人》,却是一个深情到令人心碎的角色。
《英国病人》以前看过一次,再看一遍,跟新电影也差不多。二战时期, 匈牙利的历史学者艾马殊跟随探险家马铎深入非洲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在那里,艾玛殊结识了“皇家地理学会”推荐来帮助绘制地图的“飞机师”杰佛和他美丽的妻子凯瑟琳。艾马殊爱上了凯瑟琳,一个有着致命吸引力的女人。杰佛带着凯瑟琳驾驶私人飞机撞向艾马殊,想三个人同归于尽,结果自己死了,老婆奄奄一息,艾马殊逃过一劫。艾马殊把凯瑟琳安置在一个山洞中,徒步几天几夜走出沙漠去寻求帮助。艾马殊那该死的名字和气急败坏的态度,让英军认为他是个德国人,不容辩驳扣押了他。为了心爱的女人,他打死看守并从战俘车上逃跑。情急之中,他用马铎绘制的非洲地图换取了德军的帮助。当他找到马铎当时留下的飞机飞到山洞时,凯瑟琳早已经死去。伤心欲绝的艾马殊带着凯瑟琳飞越沙漠时,飞机被德军击落,艾玛殊全身烧伤,被当地人送到盟军医院,这个从天上掉落的身份不明的人,因为驾驶的是英国飞机,所以被称为“英国病人”。
汉娜是盟军医院的一名护士,负责照顾这名“英国病人”。医院撤离时,因为这个全身烧伤的病人已经时日无多,汉娜决定带着“英国病人”留在当地一个废弃的修道院内,照顾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日子。 后来,修道院里又住进了一位神秘访客卡拉瓦乔,还有一位在附近排雷的锡克族拆弹专家基普。在一日一日点点滴滴的相处中,汉娜和基普相爱了。与此同时,在不断闪回的记忆中,“英国病人”的神秘面纱也一点一点揭开了……
由于艾马殊将地图交给了德军,使德军长驱直入开罗城,直捣盟军总部。马铎得知后深感愧对祖国,饮弹自杀,为盟军效力的间谍卡拉瓦乔也为此被切去了手指。卡拉瓦乔对艾马殊充满憎恨,他通过打听找到这座修道院,想复仇杀死艾马殊,可当他听了艾马殊的故事后,却又无从下手。艾马殊从卡拉瓦乔那里知道了这一切后,决定了结自己的生命。汉娜深深地理解他,协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追随他的爱人去了。
《英国病人》的故事和画面堪称史诗级,有那么一小段,让我恍然感觉到《走出非洲》的味道。女主很有魅力,导演把她拍得很美,但在我看来不免有一点点做作和卖弄风情。她一出场,立马给人一种感觉——男主会爱上她。女配汉娜,一个淳朴善良的姑娘,她和基普的爱情与分离,很动人。“英国病人”既不是正面角色,也不是反面角色,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有欲望的人,当矛盾纠葛集中在他身上,他本能做出了利己的选择,无关身份,无关国籍,只是一个纯粹的男人的选择,从被吸引,到追逐,到逃避,到深陷,到执拗,到承诺,到暴怒,到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到绝望……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儿童化的男人能够做出的唯一选择。艾玛殊的性格,有某种儿童化,他的天真与无能为力,与残酷的战争形成强烈对比。
《冷山》有点冗长,但还是很值得一看。剧情不写了,印象最深的一段台词,是落魄的女主角面对乡村女孩的灵魂拷问而给出的一连串回答:
我不能。 我不能好吗? 我可以用拉丁语谈论农业。 我能读法语。 我知道如何系紧胸衣。 我能说出欧洲三大河流的名字。 只是不要让我说出这个村庄的一条溪流的名字。 我可以刺绣,但我不会织补。 我会插花,但我不会种花。 如果一样东西是有用的,如果我可以用它做点什么,那么它就被认为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