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高州府军事史研究(之一)——那些来自于卫所军籍的姓氏家族
明朝高州府军事史研究(之一)
——那些来自于卫所军籍的姓氏家族
明朝中叶,高州府社会、文化、族群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历史人类学学者贺喜在其《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对此进行了详尽而客观的论述,我也在其理论及论述基础上,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州地方社会的转变——“林符会”所展现的茂名地方历史》一文尝试了进一步的阐述。
整个明朝奠定今日茂名地区社会、文化、族群之基石,这段历史,仍有许多值得去探索的细节。我决定从明朝万历《高州府志》中高州府军事历史之记载入手,对高州府卫所、狼寨、瑶山等的一些历史细节进行探寻,发掘它们对高州府社会历史变迁带来的重大影响,意图解开埋在我心底的茂名地区社会、文化、族群形成的一些历史谜团。
近日,信宜的宗族兄弟向我透露,信宜、高州、化州等部分韦氏宗亲的Y染色体单倍群检测结果为Z23795(关于Y染色体单倍群,参见我的《寻找祖先的足迹——在分子人类学里探索我祖先的民族历史》)。虽然我甚少参与宗族活动,但是我一直关注宗族的历史,而粤西韦氏Y染色体单倍群的检测也在我的科普,信宜宗族兄弟的推动下,获得一些检测数据。在23魔方公司的检测分析中,所有携带Z23795这个Y染色体单倍群的人拥有一位大约在2800~3000年前的共同祖先, Z23795下游在1954年前分化的Z23798,是广西韦氏家族的大簇,极有可能是唐朝以来桂西韦氏土司家族的Y染色体单倍群。而粤西地区信宜、高州、化州、云浮等地韦氏也检测出了Z23798的上游Z23795(为何不检测出为Z23798或其它的下游Y染色体单倍群,原因是普通检测时的基础芯片设计问题,只有花费更多 money进行高通检测便可以检测出所有分化树),在族谱记载上他们又多数是在明朝中叶来自于桂西的狼兵,而分子人类学也给出高州狼兵首领为桂西韦氏土司家族继承的一个生物学证据。如果要更深入的鉴证,尚须进一步的高通检测。
茂名地区人群的来源多种多样,我的高州韦氏家族就来自于明朝军事组织之一的狼兵,他们是今日茂名地区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卫所军户一样许多原籍来自于外省。对于卫所军户,在于志嘉的《卫所、军户与军役——以明清江西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一书中说到:“明袭元制,以徭役定户籍。明初分民为军、民、匠、灶等籍,军户在全国户数中所占的比例约为五分之一。就数量而言,在各种户役户中仅次于民户。”然而军户的地位低于民户,军户要出丁当兵,或打仗卖命,或屯田种地,各种费用还要自己出,屯田士兵还要纳税,甚至被卫所军官当成奴隶剥削,也没有退休保障制度。军户由于不属本地民籍甚至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中期以后稍与放宽)。虽然有法律的严格管治,但世袭军户逃亡仍然非常严重。
明朝高州府的军事机构在万历《高州府志》有详细的记载,主要有卫所、巡检司、民壮、客兵、狼兵、瑶兵等,而且这些明朝军事机构的兵员,很多为世代相承的世袭制度。我在研究本地这些军事组织的历史时,也注意收集与其相关的姓氏家族族谱、口述传说、民间信仰等民间文献,有一些发现,但数量却与历史上规模庞大的军事组织人数极不相称。对于这些资料的运用,唐晓涛教授这样说:“口传、族谱、民间信仰当然可以用于史学文章,我认为这是历史人类学的的看家本领,也是对史学的最大贡献。我的经验是一定需要官方文献与民间文献的结合。”我需要做到结合国史、地方志等官方文献,这些民间文献才能够为研究地方历史发挥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今日电白县存在一种叫旧时正(俗称“狗屎正”)的方言,据2000年版《电白县志》记载:“明朝初年……神电卫的卫兵大多来自浙江。退役后部分卫兵留住城内,这些卫兵所使用的是方言……因该方言音近‘官话’,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正’话,后来则称‘旧时正话’, ……也称‘城话’。”后来城内居民大多移居附近乡村,主要分布在林头、马踏、麻岗、电城、旦场、望夫、观珠等镇。我以为可以据此来调查卫兵后代的分布情况。但是,陈云龙在《旧时正话研究》(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调查研究认为,旧时正话源于明代官话,并保留有明代官话的特征,与卫所官兵没有绝对的关系。这让我打消了原先的念头。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明初建立的神电卫,兵员人数庞大,“辖内所五,曰左、右、中、前、后;外所四,曰高州、信宜、宁川、双鱼;附所二,曰阳春、石城;神电卫额设旗军六千一百一十名,洪武三十一年,全拨后所官军守御阳春,留左、右、中、前四所附卫,共旗军四千四百八十名,见在九百三十一名。……”然卫所兵士逃亡或补员不足,影响力有逐渐削减之势。据我掌握的资料,茂名地区来自于卫所的著名家族主要有电城张氏、陈氏,茂南徐氏,信宜王氏、叶氏等家族。
(1)电城元山张贞家族。据《元山村张氏族谱》记载:
张洪惠,世居广州府东莞县南头村第十都,军籍,妣洪氏,生一子贞,又嗣一子演。
张贞,原名安可,号觉应,岀生于元朝至正已酉年十二月十九日,终明朝洪武辛酉年二月廿三日,寿七十二岁。原任惠州千户,洪武二十七年永定侯张全委派指挥王虎、千户张贞建神电卫城,再任卫城千户,卜居城西南隅。
张氏后裔中,张贞孙张浚(举人),族谱又记明景泰庚午年乡进士,号一泉。任南宁宣化教谕,福建省漳州府教授,历邵武府教授,合邑建飞黄坊,以德行崇祀乡贤,教育家。张浚子孙后代岀第六代孙张文耀(举人),富阳,富川知县,著《富川县志》。张文耀弟张文灿(邑庠生封文林郎)之次子张一恺恩贡任宾州知州,退休后和兄张一元参与编写万历年间高州府志,参与重修电白望海楼。张一杰,明万历四十四年登科武进士,初授神电卫所镇抚,后升乐安守备,四川都司,金山参将,加封副总兵。张贞四子张信第六代孙张元相,嘉靖贡生任会昌知县,敏捷善断,慈爱得人,升马龙知州。张信第六代孙,元相之二弟张元揆,嘉靖贡生任翁源训导,升新会教谕,五日即升永淳知县。张元宪(岁贡),字程卿,号廷槐,万历岁贡,任翁源教谕署知县(县长)。
(二)电城张演家族。据《元山村张氏族谱》记载:
张演,号子易又号文峰,本生祖原留侯之后裔,世居广信,宋天圣间祖日新迁于饶(江西上饶)后十二世,公以军事肤功教授临安指挥佥事,后移镇神电卫,与张贞(觉应)仝本县籍为电白基祖。宣德期间历任广东都指挥使司,卒奉旨赐葬城西马场垌。生一子张祐,孙张承,曾孙张瑾,玄孙张顺,来孙张韬以祖功世袭神电指挥佥事。特别是张演第六代来孙张韬,字雄略,号渭夫,以先祖张演的功勋袭荫神电卫东门指挥佥事。隆庆五年,倭寇侵城公力拒而遇害,督抚秦闻奉旨旌表墓闾,袭陛一级得三品指挥同知,事迹载郡邑志。韬公生二子,长子张耀祖字恭臣,号光渭,以父死难钦授怀远将军,任神电卫指挥同知,妣李氏封淑人。
韬次子张耀宗,字敬臣号景渭,继兄袭官钦授定远将军,任神电卫指挥同知。韬公生二子,长子张耀祖字恭臣,号光渭,以父死难钦授怀远将军,任神电卫指挥同知。张耀宗子张世爵承父荫官钦命镇守神电卫,任卫城指挥同知。
(三)水东陈礼家族。2000年版《电白县志》记载:
陈礼(1581-1655),祖籍浙江省开化县。祖父陈履英为神电卫城的卫军,退役后择居电城镇,陈礼出生于该镇。父陈余庆,徙居水东镇,家境贫寒,崇祯三年,陈礼中举人。十三年,崇祯帝求才甚急,会全国举人、岁贡试于文华殿,特用263人,与进士同级,其中高州府2人,陈礼居其一。初授刑部主事一职,后来升吏部郎中,出任彰德府知府。见明朝即将灭亡,于是辞官解甲归田。后隐居水东。清顺治十二年七月十九日去世。
(四)信宜镇隆王氏、叶氏家族。《信宜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记载:
王姓:太原郡。原居于江苏省江都县。王英佐朱元璋有功,任广东惠州千户,其孙王鉴(号梅轩)于明正统五年调任信宜卫所守御,世袭千户,入籍信宜,住县城西南角。其世袭次序是:王麟、王宗赐、王勋、王光祚、王伟。其后代住信宜镇隆、水口、金垌、北界、六谢、坡岭、庄垌、六定、乾和、大成、怀乡小西垌、白石乐义、丁堡、大沙、岭脚、古楼。信宜王姓有分支迁高州、电白和广西博白、容县、藤县等地。
叶姓:辗转迁江西南城、浙江青田、福建兴化府仙游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十五世孙子昴任广东南海县主簿,遂居南海龙蛇大浦。生7个儿子。长子叶芾,生2个儿子:行甫定居东莞,和甫定居南海,均有后代迁至信宜。明永乐四年(1406年),叶和甫14世孙叶继琛带兵来高州,定居信宜县城东门。叶继琛的子孙现分居池洞、东镇、白石、镇隆、北界、高坡等镇。
(五)鳌头徐氏。据“茂南乡情系列丛书”之《鳌头》记载:
徐屋村:徐氏太始祖徐达,原籍安庆府,五世祖徐满钦命准承袭世职,明成化二年,领军围剿高州李大桂等贼,因跌伤殁于高州,八世祖徐文兴嘉靖年间迁于军田,至十八世徐光于清朝年间由军田迁于赖屋,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明代高州千户所驻兵在今日高州城北。我尚未寻找到高州有关姓氏族谱记录。另外卫所兵士守城者少数,多数屯田耕种,如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茂名屯三,清水、牛皮、沙田;电白屯四,黄峒、双石、那夏、白石;信宜屯二,红花、栗木;化州屯四,吴村、冷水、那唤、大坡;吴川屯三,白沙、平城、樟木”,屯田相关姓氏家族记录只见有鳌头徐氏之记录。
除了信宜叶氏未详查,电白陈礼在明清旧电白志有载,其余各卫所姓氏祖先名讳在明万历《高州府志》都有相关记载:
二十七年,筑神电卫土城。永定侯张全委指挥王虎、千户张贞筑之。
指挥同知:张韬,饶州人,隆庆间佥事升;张世爵,万历间袭见任。
前所百户:徐达,安庆人,永乐间任;徐栋,万历间袭见任。
信宜副千户:王贵,扬州人,成化间任;王光祚,万历间袭见任。
明万历《高州府志》卷之四“职官”记载的世袭军官世系的全部辑录于下,现今存续的家族未见有系统研究:
神电卫指挥使:李储芳,安陆人,嘉靖间同知升;李兆鹿,万历间袭见任。马亨,开封人,佥事升;马达勋,万历间袭见任。
指挥同知:张韬,饶州人,隆庆间佥事升;张世爵,万历间袭见任。董宾,江都人,洪武间任;董绍皋,万历间袭见任。俞超,凤阳人,万历间佥事升;俞绍武,万历间袭见任。
指挥佥事:魏通,保定人,宣德间任;魏淑徵,万历间袭见任。周世雄,庐州人,千户升;周之鼎,万历间袭见任。钱海,宁川千户以功升;钱若岱,万历间袭见任。王国柱,宁川千户以功升;王壁,万历间袭见任。
左所正千户:张钺,徐州人,百户升;张凤口(羽+包bǎo),万历间袭见任。王尧辅,长兴人,万历间百户升;王日忠,万历间袭见任。
百户:马旺,顺天人,永乐间任;马斯臧,万历间袭见任。王海,兖州人,永乐间任;王绍祖,万历间袭见任。温玉,太原人;温万魁,万历间袭见任。
镇抚:朱文贵,庐州人,洪武间任;朱恩赐,万历间袭见任。
右所副千户:满洪,口外人,成化间任;满庭训,万历间袭见任。
镇抚:李森,嘉兴人,洪武间任;李逢春,万历间袭见任。
中所副千户:张凯,凤阳人,洪武间任;张云翅,万历间袭见任。周能,扬州人,永乐间任;周家梁,万历间袭见任。
百户:季伍,杭州人,永乐间任;季时尧,万历间袭见任。范惟玄,原指挥佥事,以祖范震隆庆间城陷逃窜降职。
前所百户:徐达,安庆人,永乐间任;徐栋,万历间袭见任。李时俊,滨州人;李维城,万历间袭。
高州所正千户:潘信,兖州人,正统间任;潘耀,万历间袭见任。
副千户:廖杜卿,惠州人,万历陆年任;廖公高,万历间袭见任。
百户:任全,广平人,成化间任;任佐,万历间袭见任。
信宜正千户:杜寿。和州人,正统间任;杜盛,万历间袭见任。
副千户:王贵,扬州人,成化间任;王光祚,万历间袭见任。宗赵养,临清人,嘉靖间百户升;宗汉禹,万历间袭见任。张崇尧,开封人,指挥佥事降袭。
百户:崔贵,兖州人,正统间任;崔世忠,万历间袭见任。萧诚,萧萼,万历间袭见任。
宁川所百户:宣友良,合肥人;宣时奎,万历间袭见任。钱鉴,南昌人;钱世亨,万历间袭见任。宁关儿,合肥人,洪武间任;宁暹,万历间袭见任。
狼兵是我过去研究的主要内容,茂名地区狼兵姓氏家族主要有高州韦、甘、陆、黎、邓、覃等,信宜陆、甘、黄、韦、农、李、陈、邓、潘、高、和、尹,化州韦等。
我还收集到一些不明族属的军事组织姓氏家族,包括韦氏一并辑录于下:
(1)高州东岸范氏。
据2006年出版的《信宜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记载:
范姓:范仲淹原居苏州吴县,其孙范子仪(范纯仁第五子)始迁江西抚州,再由抚迁福建古田县。历9世至范文富(号仲一),元朝封为千户长,率兵讨平茂名县平山(今高州东岸)瑶寨;范文富次子范乾元(号古贞)助父讨平大应山等处瑶寨,遂定居平山村,奉范文富为始祖。
(2)高州八角山、化州四柱熊氏。
民国二十五年《八角山、四柱熊氏族谱》“源流考”记载:
我族始祖介山公,原籍福建莆田县,明正德间福州军人变叛,王守仁奉命查办,始祖在事有功,授化州正千户,擢升守备,诰授骁骑尉,在任日久,因卜居化州林尘圩附近之四柱村,是为我族开基之始祖。祖生子二,长球、次候。举球子三,伯兴、伯旺、伯成,伯成后迁居灵山。伯兴亦有子三,日诏、日志、日佐,诏子一元善,因避乱出奔邑之里八垌,遂家焉,至今绵延不绝。
(3)高州东岸黎氏。
2006年出版的《高州宝山黎氏族谱》记载:
待举公11世孙日升公从恩平迁居电白,是电白县黎氏始祖。17世胜夫公讳经常,承袭父职,明嘉靖升授神电卫百户,妣苏氏。公受命出征,率子同往,驻兵平铺营,即今之平铺村,后落籍于此。胜夫公乃高州宝山黎氏始祖,现已传至17世,公妣合葬于石宝山。
(4)高州大坡吴氏。
广东高州2012年版《广东高州大坡吴氏族谱》记载:
三世敬华,明正统朝封卫所千户,赐朗韶今大坡镇绝荒地,以子宗贵封征仕郎,创业肇基,佑启我后,实自祖始。……四世吴珍,世袭卫所千户。
(5)高州黄塘韦氏。
高州黄塘清道光元年《韦氏族谱》记载:
始祖讳昊公,本贯西粤田州府归德州之狼籍人也。有明之季,高凉草寇猖獗,诸属官军屡锉,莫敢撄其锋。
大明成化二年,特旨调用我祖来于高郡,南征北剿,叠建功勋,名垂竹帛,草寇闻风鼠窜,不敢更生觊觎。四境既靖,我祖决志凯旋,时当督抚拜奏,恐回师寇反,遂不果归。随蒙皇帝恩宠,赐世袭千户侯,拨朗韶田米一百肆拾石奇,以为我祖犒赏军需,留高待用,镇守猖獗,有事则听从调从戎,无事则务农守隘。我祖以普天率土之义,遂卜筑于黄塘甲朗韶乡焉。
清光绪十四年郑业崇《茂名县志》 “经政·兵事”:
(乙酉顺治)二年秋九月,狼贼韦翅鸣犯府城署,知府方象乾、参将孙维翰破走之。翅鸣双花狼贼也,率众千余逼犯东城,象乾与维翰率兵拒之。会贼谍邓义和为南城乡勇所擒,遂连夜奔窜,象乾等乘势追击,斩获以千计。翅鸣西遁,十一月擒获,解府诛之。《乱离见闻录》:是时各乡练总捉贼甚严,茂名蓝溪之张百袋、吴川芷寮之陈长脚二俱授首,惟信宜狼总韦飞狗因朱姓占其狼田,告于方海防,愤方枉法,率党数千犯府城,屯扎于枕头岭。
高州范、熊、黎、吴、韦诸氏族谱,皆记载有千户长、千户、千户侯等记载,除了韦氏在地方志记载为狼总(狼兵首领之称),黎氏所驻“平铺”在地方志记载为狼寨外,吴氏为瑶山首领,熊、范氏在官方文献资料难以寻找到蛛丝马迹。我认为他们可能都是地方少数民族瑶、壮(狼)首领,即所谓的土千户、土百户,比如大坡吴氏,在明万历《高州府志》“猺狼獞兵”就有大坡瑶山吴氏首领的记载,同时还有黄、周两个瑶族首领家族:
茂名县猺兵五百八十名,圆垌寨二十名、单洞寨三十名、大田水尾四十名、黄坡寨三十名、六甘寨二十名、长院寨三十名、坑塘寨三十名、潭婆寨二十名,俱周郁管;藤水寨四十名、陶井寨三十名、周敬寨三十名、白水寨六十名,俱吴弘志管;黄坑寨五十名,黄俸管;鹅头山一百名,吴聪管;丹章大寨五十名,周述魁管。
明代高州府军事组织还有巡检、民壮,属于客兵的营堡兵、达兵(西北少数民族士兵)等,万历《高州府志》记载“客兵者,旧无兵制而随时调募者也,有事急调集于他郡者,有事平留守者。有初以郡饷供他郡兵,后议撤回守土者,率非境内民也,缺或补以土者盖十一耳,故并客之”,人数众多,留守者后裔应该也有不少。
2020年1月5日,茂名之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