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遥远的房屋
无论我们人类经历着什么事情,我们的阴影都不会遮住冉冉升起的红日,不会阻止徐徐吹来的风,或让节奏鲜明、急湍湍地涌向海滩的海浪停步。……,在那片阳光灿烂的洼地里,在风吹沙东以及潮起潮落之中,你看到的依然是一个不受人类干扰的世界,一片急切地进行着永久性创造的场地,一幕燃烧的岁月的盛典。
九月,我本想去那里小住两周,当两周结束后,我迟迟没有离去。时值秋季,这片土地以及外海的魅力与神秘令我心醉神迷,无法离去。如今的世界由于缺乏原始自然而显得苍白无力。手边没有燃烧着的火,脚下没有可爱的土,没有刚从地下汲起的水,没有新鲜的空气。在我那个有海滩及沙丘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影像栩栩如生。在苍穹之下,这里常年举行着无可比拟的自然之盛会:大海的潮起潮落,涌向海滩的层层波涛,纷至沓来的各种鸟类,海上的过客,冬季的风暴,秋季的壮观,春季的神圣——这一切都是海滩的组成部分。我在这里呆得越久,就越急于了解这片海岸并分享它那神秘而自然的生活。
海上的风暴,苍白的云烟,被寒风撕破了的残云在沙丘上飘过,滨鹬单组独立,把头埋藏在羽毛中,做着美梦。
我观望着那可爱的鸟群刹那间变成了一幅明丽如星的图谱,衣服生动活泼,瞬时即逝的昴星团;我看着那螺旋式上升的飞行,那瞬间侧身露出的一抹白胸,时隐时现的密集而灰色的鸟背。
对于动物,我们人类需要持一种新的,更为明智或许更为神秘的观点。远离广博的大自然,靠足智多谋而生存,现代文明中的人类是透过富有知识的有色眼镜来观察动物的。因此,鸟类被夸张了,其整个形象被曲解了。我们由于动物的欠缺,而以施恩者自居,同情他们投错了胎,地位卑微,命运悲惨。而我们恰恰就错在这里。因为动物是不应当由人来衡量的。在一个比我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古老而复杂的世界里,动物生长进化的完美而精细,他们生来就有我们失去或从未拥有过的各种灵敏的感官,他们通过我们从未听过的声音来交流。他们不是我们的同胞,也不是我们的下属;在生活与时光的长河中,他们是与我们共同漂泊的别样的种族,被华丽的世界所求进,被世俗的劳累所折磨。
……我看到了正在飞行的天鹅群。……它们飞得很高,几近云霄,而且飞得还很快,其轨道如同出弦的箭一样笔直。在庄严而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这些飞行于十月蓝天上的白鸟显得无比壮观——他们的飞行比音乐更美妙。他们的羽翼下,是给予我们承诺及呵护的古老而可爱的大地。
透过那扇黑暗、带着窗帘的方方正正的窗户,我听着海浪冲向海滩又粉碎的声音,那种长久的、组合的、排山倒海的、惊天动地的声音。对于这种洪亮的宇宙之声,我百听不厌。
在室内度过的一年是翻着日历消磨掉的一段经历。而在旷野中度过的一年则堪称是完成了一项盛大的典礼。要参与这种礼仪,你必须懂得对太阳之崇拜,要对它有某种自然的感觉以及某种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使得最原始的人都能注意到天长及日短。
我认为,当我们失去了对太阳的这种感觉及感受力时,我们便失去了太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总之,太阳那充满刺激性的经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戏剧。如果不去欣赏它,不去敬畏它,不去参与它,便是在大自然永恒而富有诗意的精神之前关上了一扇沉重的大门。
生命如同电能及万有引力一样,是宇宙中的一种力量,生命的存在支撑着生命的延续。人类可以被摧毁,然而生命力会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在漫长的冬天,每逢屋外雷雨交加时,我通常在夜间将一盏灯放在窗边,用文火慢慢地煮一壶咖啡。有时,我听到谁水手舱的木制平台上的脚步声,有时则无人来访,于是那等待的灯光便彻夜流淌到天明。
他们是“冲浪的人”。这不失为一个绝妙的名字——特指大海滩上的人们,这些人在摇篮中就听着大海滩传来的怒吼。对于海浪及其路数了如指掌,是悠久的当地传统的继承者。
我对所有科的郊外的书都很感兴趣,因为它们是最遥远的树——它们是那些在海涛声中生长的树。
在茫茫大海的某片水域,每一条产自苇茅斯的鱼都记得惠特曼池塘,并且穿越没有航标的漫漫海路抵达此地。是什么在那一个个冷淡迟钝的小脑子中激起了灵感?当新的曙光洒在潮水形成的河面时,是何等召唤在吸引着他们?这些小生灵凭借着什么找到了他们的航线?鸟类可以依据景色、河流以及海角来认路,鱼又是靠什么认路呢?然而,这些鱼很快就“来到”了苇茅斯,并随着涨满的春水,到了出生地的池塘。
宁静的海湾,穿过原野的微风,冬日的草地,明媚温暖的阳光,还有一只孤鸿——这里有一种新旧时光交替的感觉——生命的循环,年轮的转动,不变的总是那轮闪闪发光、至高无上的太阳。
……伊斯特姆溪流中的“鲱鱼”无法进入他们出生的池塘,受阻于大自然设下的堤坝。站在那里观望着这群受阻的小生灵,看着他们时而聚在一起,在深水中似乎一动也不动,时而挤作一团,在潮水边的浅水处骚动不安,我开始思索大自然到处传播生命的渴望与激情,让生命充满世界的每一处角落,让大地、天空及海洋都聚集着生命。在每一处空荡的角落,在所有那些被遗忘的地方,大自然拼命地注入生命,让死者焕发新生,让生者更加生机勃勃。大自然激活生命的热忱,无穷无尽,势不可挡,而又毫不留情。所有这些他的造物,即便是像这些受挫的小“鲱鱼”,为了成就大地的意图,他们要忍受何等的艰难困苦、饥饿寒冷,经受何种不惜遍体鳞伤的厮杀搏斗?又有那种人类有意识的决心比得上他们没有意识的共同意愿,宁可委屈自我而服从于整个宇宙生命的意志?
我们奇妙的人类文明已经与自然界诸多方面相脱节,其中彻底失去联系的莫过于大自然之夜。聚集在洞穴口篝火周围的原始人并不惧怕黑夜,他们怕的是黑夜赋予其他动物的力量及能量;我们这些机器时代的人,虽然借助灯光消除了对黑夜的恐惧,但随之消失的是对夜色的欣赏。由于灯光越来越多,我们把夜晚的神圣与美丽驱赶到森林与大海;在小小的村落,黄昏的路口,我们再也看不见那种神圣与美丽。莫非现代人害怕黑夜?莫非他们害怕那漫漫长夜的寂静,浩茫宇宙的神秘,以及点点繁星的纯真?坦然地生活在一种用能量诠释世界,让权欲迷住心窍的人类文明之中,莫非他们在夜晚担心自己信仰的模式及愚昧的顺从?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如今的文明世界中充斥着那些对夜晚的诗情画意毫无感觉的人,那些从未真正看到夜晚的人。可是,如此这般地生活,即仅仅知道人造的夜晚,就如同只知道人造的白天一样愚蠢和不幸。
夜间的海滩有其独特的声音,一种与其精神及心绪和谐一致的声音——永不停息的细细的流沙声;波澜壮阔,富有节奏的海涛声,像盏盏明灯悬在夜空中的永恒的群星——还有一种鸟的鸣叫声。
我们要学会尊敬夜晚并驱除对夜晚那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因为,如果人类排斥夜晚的经历,随之而失去的是一种神圣的情感,一种诗一般的意境,而这种经历使得人类精神之旅得以扩展升华。白天,宇宙是属于地球与人类的——是人类的太阳在照耀,是人类的云彩在飘动;黑夜,宇宙不再属于人类。当地球放弃了白日,转向宇宙的夜空时,便为人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新门。当人们眺望夜空时,不为其神秘而打动的庸俗之人寥寥无几,在夜晚的一瞬间,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及我们的世界散布于群星之中,这是人类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朝圣。
在雷电的狂暴之中,宏伟的沙丘却有了某种消极被动的性质,那些泥土之躯安如磐石。我看着沙丘在茫茫暗夜中时隐时现,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种远古的时光感。自从这些沙丘从他们脚下阴暗的大海中升起之后,便将自己交付于大自然的风吹日晒,见证了无数个周而复始的岁岁年年。
……身体已经风险,个性已经牺牲,一切奉若神明之信条都要为群体而让路。
……裸露着身体站在倾斜的海滩上,双脚踩在不断涌上岸来的浪花中,他紧锁身体,俯下身来,等待时机,准备跃入水中;随后,他突然跃起,身子成弧形扎进迎面而来的滔天巨浪之中。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游戏,每每从海浪后边露出身来,睁大被海水浸湿的双眼,摇一摇头,然后,粲然一笑。
观看着这幅健美的人体在自然的景色里自由舒展但又不失人性的瞬间画面,我不禁暗自思忖人体的奥妙:当它美丽的时候,任何东西都无法与其浑厚富有韵味的美相匹敌,而当美丽不再,或已经衰退时,他又会陷入何等悲哀凄惨的丑陋。可怜的人体,时光与岁月是教会你如何善用衣着的首任裁缝!尽管现在有人指责你暴露得过多,可依我看,当你美丽之时,你还没有得以充分展示或展示得不够频繁。纵观我的一生,总是将能目睹美丽的人体是为人生一大快乐。观赏美丽的年轻男女使我产生了对人类的崇敬之情。
无论你本人对人类生存持何种态度,都要懂得惟有对大自然持亲近的态度才是立身之本。常常被比作舞台之壮观场景的人类生活不仅仅只是一种意识。支撑人类生活的那些诸如尊严、美丽及诗意的古老价值观就是出自大自然的灵感。他们产生于自然世界的神秘与美丽。羞辱大地就是羞辱人类的精神。以崇敬的姿态将你的双手向举过火焰那样举过大地。对于所有热爱大自然的人,那些对她敞开心扉的人,大抵都会付出她的力量,用她自身原始生活中的勃勃生机来支撑他们。抚摸大地,热爱大地,敬重大地,景仰她的平原、山谷、丘陵和海洋。将你的心灵寄托于她那些宁静的港湾。因为生活的天赋取自大地,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些天赋是拂晓鸟儿的歌声,是从海滩上观望到的大海的黄昏,以及海上群星璀璨的夜空。
九月,我本想去那里小住两周,当两周结束后,我迟迟没有离去。时值秋季,这片土地以及外海的魅力与神秘令我心醉神迷,无法离去。如今的世界由于缺乏原始自然而显得苍白无力。手边没有燃烧着的火,脚下没有可爱的土,没有刚从地下汲起的水,没有新鲜的空气。在我那个有海滩及沙丘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影像栩栩如生。在苍穹之下,这里常年举行着无可比拟的自然之盛会:大海的潮起潮落,涌向海滩的层层波涛,纷至沓来的各种鸟类,海上的过客,冬季的风暴,秋季的壮观,春季的神圣——这一切都是海滩的组成部分。我在这里呆得越久,就越急于了解这片海岸并分享它那神秘而自然的生活。
海上的风暴,苍白的云烟,被寒风撕破了的残云在沙丘上飘过,滨鹬单组独立,把头埋藏在羽毛中,做着美梦。
我观望着那可爱的鸟群刹那间变成了一幅明丽如星的图谱,衣服生动活泼,瞬时即逝的昴星团;我看着那螺旋式上升的飞行,那瞬间侧身露出的一抹白胸,时隐时现的密集而灰色的鸟背。
对于动物,我们人类需要持一种新的,更为明智或许更为神秘的观点。远离广博的大自然,靠足智多谋而生存,现代文明中的人类是透过富有知识的有色眼镜来观察动物的。因此,鸟类被夸张了,其整个形象被曲解了。我们由于动物的欠缺,而以施恩者自居,同情他们投错了胎,地位卑微,命运悲惨。而我们恰恰就错在这里。因为动物是不应当由人来衡量的。在一个比我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古老而复杂的世界里,动物生长进化的完美而精细,他们生来就有我们失去或从未拥有过的各种灵敏的感官,他们通过我们从未听过的声音来交流。他们不是我们的同胞,也不是我们的下属;在生活与时光的长河中,他们是与我们共同漂泊的别样的种族,被华丽的世界所求进,被世俗的劳累所折磨。
……我看到了正在飞行的天鹅群。……它们飞得很高,几近云霄,而且飞得还很快,其轨道如同出弦的箭一样笔直。在庄严而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这些飞行于十月蓝天上的白鸟显得无比壮观——他们的飞行比音乐更美妙。他们的羽翼下,是给予我们承诺及呵护的古老而可爱的大地。
透过那扇黑暗、带着窗帘的方方正正的窗户,我听着海浪冲向海滩又粉碎的声音,那种长久的、组合的、排山倒海的、惊天动地的声音。对于这种洪亮的宇宙之声,我百听不厌。
在室内度过的一年是翻着日历消磨掉的一段经历。而在旷野中度过的一年则堪称是完成了一项盛大的典礼。要参与这种礼仪,你必须懂得对太阳之崇拜,要对它有某种自然的感觉以及某种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使得最原始的人都能注意到天长及日短。
我认为,当我们失去了对太阳的这种感觉及感受力时,我们便失去了太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总之,太阳那充满刺激性的经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戏剧。如果不去欣赏它,不去敬畏它,不去参与它,便是在大自然永恒而富有诗意的精神之前关上了一扇沉重的大门。
生命如同电能及万有引力一样,是宇宙中的一种力量,生命的存在支撑着生命的延续。人类可以被摧毁,然而生命力会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在漫长的冬天,每逢屋外雷雨交加时,我通常在夜间将一盏灯放在窗边,用文火慢慢地煮一壶咖啡。有时,我听到谁水手舱的木制平台上的脚步声,有时则无人来访,于是那等待的灯光便彻夜流淌到天明。
他们是“冲浪的人”。这不失为一个绝妙的名字——特指大海滩上的人们,这些人在摇篮中就听着大海滩传来的怒吼。对于海浪及其路数了如指掌,是悠久的当地传统的继承者。
我对所有科的郊外的书都很感兴趣,因为它们是最遥远的树——它们是那些在海涛声中生长的树。
在茫茫大海的某片水域,每一条产自苇茅斯的鱼都记得惠特曼池塘,并且穿越没有航标的漫漫海路抵达此地。是什么在那一个个冷淡迟钝的小脑子中激起了灵感?当新的曙光洒在潮水形成的河面时,是何等召唤在吸引着他们?这些小生灵凭借着什么找到了他们的航线?鸟类可以依据景色、河流以及海角来认路,鱼又是靠什么认路呢?然而,这些鱼很快就“来到”了苇茅斯,并随着涨满的春水,到了出生地的池塘。
宁静的海湾,穿过原野的微风,冬日的草地,明媚温暖的阳光,还有一只孤鸿——这里有一种新旧时光交替的感觉——生命的循环,年轮的转动,不变的总是那轮闪闪发光、至高无上的太阳。
……伊斯特姆溪流中的“鲱鱼”无法进入他们出生的池塘,受阻于大自然设下的堤坝。站在那里观望着这群受阻的小生灵,看着他们时而聚在一起,在深水中似乎一动也不动,时而挤作一团,在潮水边的浅水处骚动不安,我开始思索大自然到处传播生命的渴望与激情,让生命充满世界的每一处角落,让大地、天空及海洋都聚集着生命。在每一处空荡的角落,在所有那些被遗忘的地方,大自然拼命地注入生命,让死者焕发新生,让生者更加生机勃勃。大自然激活生命的热忱,无穷无尽,势不可挡,而又毫不留情。所有这些他的造物,即便是像这些受挫的小“鲱鱼”,为了成就大地的意图,他们要忍受何等的艰难困苦、饥饿寒冷,经受何种不惜遍体鳞伤的厮杀搏斗?又有那种人类有意识的决心比得上他们没有意识的共同意愿,宁可委屈自我而服从于整个宇宙生命的意志?
我们奇妙的人类文明已经与自然界诸多方面相脱节,其中彻底失去联系的莫过于大自然之夜。聚集在洞穴口篝火周围的原始人并不惧怕黑夜,他们怕的是黑夜赋予其他动物的力量及能量;我们这些机器时代的人,虽然借助灯光消除了对黑夜的恐惧,但随之消失的是对夜色的欣赏。由于灯光越来越多,我们把夜晚的神圣与美丽驱赶到森林与大海;在小小的村落,黄昏的路口,我们再也看不见那种神圣与美丽。莫非现代人害怕黑夜?莫非他们害怕那漫漫长夜的寂静,浩茫宇宙的神秘,以及点点繁星的纯真?坦然地生活在一种用能量诠释世界,让权欲迷住心窍的人类文明之中,莫非他们在夜晚担心自己信仰的模式及愚昧的顺从?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如今的文明世界中充斥着那些对夜晚的诗情画意毫无感觉的人,那些从未真正看到夜晚的人。可是,如此这般地生活,即仅仅知道人造的夜晚,就如同只知道人造的白天一样愚蠢和不幸。
夜间的海滩有其独特的声音,一种与其精神及心绪和谐一致的声音——永不停息的细细的流沙声;波澜壮阔,富有节奏的海涛声,像盏盏明灯悬在夜空中的永恒的群星——还有一种鸟的鸣叫声。
我们要学会尊敬夜晚并驱除对夜晚那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因为,如果人类排斥夜晚的经历,随之而失去的是一种神圣的情感,一种诗一般的意境,而这种经历使得人类精神之旅得以扩展升华。白天,宇宙是属于地球与人类的——是人类的太阳在照耀,是人类的云彩在飘动;黑夜,宇宙不再属于人类。当地球放弃了白日,转向宇宙的夜空时,便为人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新门。当人们眺望夜空时,不为其神秘而打动的庸俗之人寥寥无几,在夜晚的一瞬间,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及我们的世界散布于群星之中,这是人类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朝圣。
在雷电的狂暴之中,宏伟的沙丘却有了某种消极被动的性质,那些泥土之躯安如磐石。我看着沙丘在茫茫暗夜中时隐时现,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种远古的时光感。自从这些沙丘从他们脚下阴暗的大海中升起之后,便将自己交付于大自然的风吹日晒,见证了无数个周而复始的岁岁年年。
……身体已经风险,个性已经牺牲,一切奉若神明之信条都要为群体而让路。
……裸露着身体站在倾斜的海滩上,双脚踩在不断涌上岸来的浪花中,他紧锁身体,俯下身来,等待时机,准备跃入水中;随后,他突然跃起,身子成弧形扎进迎面而来的滔天巨浪之中。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游戏,每每从海浪后边露出身来,睁大被海水浸湿的双眼,摇一摇头,然后,粲然一笑。
观看着这幅健美的人体在自然的景色里自由舒展但又不失人性的瞬间画面,我不禁暗自思忖人体的奥妙:当它美丽的时候,任何东西都无法与其浑厚富有韵味的美相匹敌,而当美丽不再,或已经衰退时,他又会陷入何等悲哀凄惨的丑陋。可怜的人体,时光与岁月是教会你如何善用衣着的首任裁缝!尽管现在有人指责你暴露得过多,可依我看,当你美丽之时,你还没有得以充分展示或展示得不够频繁。纵观我的一生,总是将能目睹美丽的人体是为人生一大快乐。观赏美丽的年轻男女使我产生了对人类的崇敬之情。
无论你本人对人类生存持何种态度,都要懂得惟有对大自然持亲近的态度才是立身之本。常常被比作舞台之壮观场景的人类生活不仅仅只是一种意识。支撑人类生活的那些诸如尊严、美丽及诗意的古老价值观就是出自大自然的灵感。他们产生于自然世界的神秘与美丽。羞辱大地就是羞辱人类的精神。以崇敬的姿态将你的双手向举过火焰那样举过大地。对于所有热爱大自然的人,那些对她敞开心扉的人,大抵都会付出她的力量,用她自身原始生活中的勃勃生机来支撑他们。抚摸大地,热爱大地,敬重大地,景仰她的平原、山谷、丘陵和海洋。将你的心灵寄托于她那些宁静的港湾。因为生活的天赋取自大地,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些天赋是拂晓鸟儿的歌声,是从海滩上观望到的大海的黄昏,以及海上群星璀璨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