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记(一)
从毕业后算起,在北京工作的四年内,我一共租过四个房子。
第一次租房是毕业前的实习需要,学校远在昌平县城,实习的公司却在国贸,两小时的单程奔波实在消受不起,遂在双井租了个小小的单间。单间在 12 层,大概 10 平出头,中介提供了床、书桌椅子和衣柜。足矣!再多的家具恐怕也摆不下了。
乍离校园,我惯于拿宿舍来衡量一切租房条件。与没有空调电扇的四人宿舍对比起来,能有个独立的空间,炎炎夏日有空调吹,已是歌之舞之,足之蹈之了。住在宿舍,晚上十一点要熄灯,十点半澡堂就关门,打电话要避出去,上床后屡闻磨牙打呼之声,4 个人(或者 6 个人)挤在一个 15 平的房间里,属于我的不过是上床下桌的方寸之地。而现在,我立刻拥有了空调自由、用电自由、洗澡自由、语音外放自由,乃至站在床上自由。是的,在宿舍是无法直立在床上的,会磕到头——磕到腰。兴之所至,我甚至还可以在床上蹦两下!
当然,伴随自由而来的是每月高昂的房租,每月两千六,加上服务费等,折下来接近三千,大概也就是实习工资的全部了。为了实习需要就近租房,为了租房花光了实习收入,真是有些讽刺。
我怀着少年初入江湖般的兴奋布置我的小屋。窗帘不够遮光,就买了深色星空的遮光窗帘布。结果买长了,拖地有老大一截,又粗枝大叶地把底边折起来缝短;老式的暖气扇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拿抹布擦干净之类又用酒精湿巾清洁一遍;买很多的 S 型钩和粘钩,把能挂起来的东西都挂起来,好让家里显得空阔一点。
没有租过房的人,一定想不到有个堪称租房神器的材料——铁丝。粘钩总有墙面凹凸不平、难以牢固粘上的问题。S 型钩形状固定,不够灵活。唯有铁丝,尤其是细铁丝,廉价,两元一米,易用,普通的剪刀就能剪短,凭双手就能扭转出任意形状,普适,可以固定在书架、窗帘杆等任一横斜于空之处。敝帚自珍,斗室中这一点发明也令我有带着点儿自嘲的自豪感。看,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小屋是我在偌大的茫茫京城中唯一的栖身之地。少年不知愁,不知苦,不知柴米油盐贵。然而上班令人老,令人忧,令人贪嗔痴慢疑。我从实习转正了,新工作逐渐上手,但却越发迷茫。江湖没有那么美好,晚上回到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都市偶像剧里的男女均衣着光鲜,惆怅时,会在自家落地窗前对着深夜里璀璨的万家灯火喝红酒。我则蓬头垢面,提着便利店买来的打折薯片,在电梯前被当作外卖小哥问你送一单能挣多少钱。
我想要钱,想要大 house,想要被好看强大又爱我的朋友们包围着,还想谈甜甜的被所有人祝福的恋爱。如果可以的话,「恋爱们」?
我翘着脚在小屋的床上想啊想,想得嘴里的薯片吃起来都不香了。手机上放着的音乐也盖不过卫生间里传来的水声哗哗。十点多了,等这趟完了一定得赶快抢进去洗。水声停了,吹风机的声音响起来,天哪,她还要吹多久头发?终于,卫生间的门打开了,我迅速地拿上浴巾冲出房间。合租房里的洗澡自由只是个相对概念。
揉着湿头发出来,天啊,我闻到了一股好香,好香,好诱人的味道。厨房离我的房间最近,门开着,案上摆着一碗米粒饱满、金黄油亮的蛋炒饭,慷慨地放了好多葱花和火腿肠粒,不知是哪位舍友的手笔。
太香了,逼人的香气在我闪身回房后,似乎还萦绕在鼻端。随之而来的是隔壁传来的切切笑语,还有踢拉着拖鞋,端着碗出去的声音,啊,那应该是 1 号房做的饭了。这栋房子本来是两室一厅,中介把客厅打成了隔断,也作为一间卧室也租了出去,因为一共是 3 间房。除了我独住 2 号房外,另两间分别住的是两对小情侣,也都毕业不久。舍友们人都不错,彼此虽没有一见如故,相处倒也和气,颇能聊上几句,还一起煮过火锅吃。
我经常跟隔壁 3 号房的妹子一起讨论穿搭。刚工作的一两年,我正处于对个人形象用力过猛的阶段,对穿衣打扮特别感兴趣。我怀疑每个女性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开始涂口红和穿裙子,对着镜子笨拙又精心地涂涂抹抹。(或许每个男生也是如此,开始学着熨衬衣,以及去理发店烫一个非常贵的头。)
有一天晚上,我和 3 号屋的妹子都在客厅和房间里进进出出地试衣服。后来她便邀我进她的房间玩。她和男友同住,这会儿男朋友还加班未回。进门需要脱鞋,地上铺满了擦得干干净净的泡沫塑料。打眼望去,比我的房间大不了多少,收拾得可整齐多了,是一种很居家的清爽感。因是客厅打的隔断,故而多了一个阳台。
阳台下面是矮露台,大概比地面高出一两级台阶。我们试罢衣服,就坐在露台上,倚着靠枕聊天。那会儿应该是秋天,不记得有没有月亮了,但依稀记得是不用开空调的天气。清凉的晚风透过阳台的窗户徐徐吹过,掀动阳台上高高低低晾着的衣服。侧柜里磊满了两个人自学校搬来的书,就手一本本点评过去,山南水北地闲聊。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我一直记得那个可爱的阳台。这间小屋让人不禁想到一对爱情鸟初筑的爱巢。我在欣赏之余,还有几分羡慕。没有恋爱,我总可以有一个阳台吧。也许我还可以有一个厕所,有一个厨房......
这个想法在我脑海里扎下了根。不久之后,我换了一份工作,离双井也不远。但我开始寻觅新的房子,要比现在所住的,更大一点,更好一点,更像一个家。
找房是个漫长的过程。有时白天下班后看完房,夜里躺在床上,我会泛起一点儿终将离别的怅然,再见了舍友们,再见了这第一间属于我的小屋,再见了第一份工作。不过多愁善感只有一点点,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渴盼。前方还有那么多的机遇等待着攫取,那么多的体验等待着经历,正如每一个初出茅庐、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样,我对世界充满贪婪的欲望和狂妄的想象。
我很怀念当时青涩又勇敢的自己。住在那间屋子的日子里,我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更多愚蠢的事,还有一些混账的事。或有遗憾,亦不言悔。
终于,我找到了一间合适的房子,搬了出去。它位于劲松光明桥下,到新公司也不过十五分钟的路程。两室一厅,主卧有独立阳台,采光很好,半年后我又干脆整租了下来。缺点是位于老小区的六楼,没有电梯,打水买菜要费点功夫。
------ 接下来是第二个房子啦!看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