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4天宝宝被蜱虫叮咬上热搜?防住这个小虫子别忘了这些盲区!
近日,江西南昌。刚出生四天的宝宝头皮上有异物没引起家长注意,直到四天后,发现它会动才前去就医。
经过检查,医师确定是被蜱虫咬伤。父母猜测可能是因为出院当天开车回家,没关窗户导致蜱虫飞进来。
“刚开始并不起眼,大家都以为是头皮,等到发现的时候(蜱虫)头已经吸进去了。”这条新闻随后上了热搜。

天气炎热,也到了蜱虫活跃的时间段。专家提醒,市民此时如果前往草木旺盛的地点,需要注意趋避,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千万不要自行处理。

图源 视觉中国
蜱虫叮咬,有时就像长了颗痣
蜱虫叮咬并不罕见。别看蜱虫个头不大,叮咬人却可能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
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蜱虫叮咬会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南医大附属明基医院也曾接诊过蜱虫咬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被蜱虫叮咬了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还以为是皮肤上长了颗痣。

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康莉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
怎样才能发现蜱虫叮咬呢?
康莉副主任医师提醒,通常被叮咬处就像突然长了一个黑痣,蜱虫的前肢和口器咬住病人皮肤,叮在皮肤上不松口,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去,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看上去就像长了一颗黑痣,而被蚊虫叮咬后是没有的。
蜱虫会咬噬皮肤和吞噬血液,皮表细胞和皮屑,所以蜱虫叮咬的周围会出现红肿,也就是说病人叮咬处炎症会比较重,同时病人会伴随有痛感、痒感,但也有的患者没有什么感觉。
由于蜱虫属于甲壳虫性质,所以蜱虫叮咬处的皮肤表面摸上去是硬硬的。

图源 视觉中国
4-10月最活跃,别忽视检查宠物
蜱虫一般在4月到10月活跃,不会飞翔跳跃,这就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

江苏疾控专家提醒,如果到野外郊游、钓鱼或务工,建议穿长衣长裤,袖口、领口、裤腿要扎紧。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不仅防蚊还可防止蜱虫叮咬。蜱虫喜欢叮咬在颈部、耳后、大腿根部等皮肤比较薄、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
所以如果从以上蜱虫活跃的地点归来,要注意检查这些皮肤褶皱部位。
由于蜱的口器会刺入皮肤,叮咬后处理不当,容易将口器留在皮肤内,因此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不建议自行拔除,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
同时,还要密切观察14天内有无发热及其他症状,如出现相关症状应迅速就医并告知医生有蜱虫叮咬史。

另外一个容易忽略的检查点是家中宠物。
在森林、公园、山坡等处遛狗时需注意,蜱易叮咬爱犬,建议去野外回来,一定要认真检查。看宠物身上是不是被蜱叮咬附着上了,重点检查宠物耳后、颈部、腋窝后面等处,以免将蜱虫带回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