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可以用4个技巧来取代惩罚
孩子犯错后,这些场景在生活当中是不是很常见?
打屁股罚个站
面壁思过
不准吃饭
不准看电视玩手机
这样的惩罚到底有没有用呢?
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博士的观点是:当你惩罚孩子时,孩子之所以服从,并不是他们从理性上认识到错误,并有意识的去纠正错误,而是因为害怕那种被孤立和冷落的感觉。也就是说孩子在惩罚的过程当中,其中,并没有真正获得学习和成长。
惩罚表面上看貌似有用,但保质期很短,副作用却很大。并且,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惩罚或许还能一时镇得住孩子,但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保不准会遭遇孩子的对抗,惩罚也慢慢就不管用了。
这时父母就要为当初图省事选择了惩罚来买单了,他们会面临什么呢?跟孩子的沟通成本越来越高了,距离也越来越远了。并且,美国心理学会一份行为检测报告认为,遭受殴打的孩子大脑灰质较少,更有可能发生抑郁、焦虑、吸毒和攻击性等不良行为。
了解了这些后,我相信,在每一位父母都愿意使用更加正面积极的方法,来取代惩罚。
下面,我们将以逛超市为例,讲解可以代替惩罚的技巧:
第1个技巧:请孩子帮忙!
你可以在去超市之前就列一个购物清单,跟孩子说好,请他帮忙完成哪几样物品的采购,如果孩子小还不识字,那可以通过画画的形式,比方让他帮忙挑选5个西红柿。这样做既增加了孩子的成就感,还让他有事做,释放掉多余的能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第2个技巧: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如果购物起清单也列了,孩子到超市后,还是撒欢跑起来,你可以这样说:我不喜欢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的,而不是这样说:你总是这样不听话,真不让我省心。因为你一旦这样说话就关上了你和孩子之间互相信任的大门,想让他听话就更难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诀窍,就是当你想要表达你不认可孩子行为的时候,尽量以我开头,我感觉、我认为、我不喜欢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羞辱和指责孩子。
比方说,孩子动手抢了小伙伴的玩具,你可以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你这样做别的小朋友会很伤心的,若孩子把地板弄得脏脏的,你可以说:我看到地板这么脏很生气。总之你可以表达你的任何观点,但是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
第3个技巧:提供选择。
当孩子乱跑时,你可以这样说,宝贝别跑,给你一个选择,你是愿意坐在购物车里还是愿意好好走呢?你来决定,或者:你是愿意帮我推车呢,还是愿意帮我挑选东西呢?一旦你这样说了,孩子很可能会听从你的一个建议。
提供选择的初始意义是:我们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每个个体,都不喜欢被命令,而是渴望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自己能够自主选择了,孩子的配合意愿也就高了。
如果你以前没有试过这个方法,那不妨在生活中多尝试一下,比方:你是现在去洗澡,还是5分钟之后再去洗澡呢?你是愿意先写作业还是先练琴呢?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如果你给孩子的两个选择他都不要,他会给出第三种选择,那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也需要调整好心态,将这个看作是孩子独立的信号,而不是他在故意挑战你,和你对着干。
虽然孩子的第三个选择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但不妨和孩子在继续商量下,是不是有孩子和你都能接受的第四种选择呢?
第4个技巧:直接采取行动
如果,让孩子帮忙、说出自己的感受、提供选择,这些都不管用。那你就直接采取行动。
具体怎么做呢?还是刚刚我们说的逛超市这个案例,你可以采取的行动是直接把孩子抱回到购物车上,当然你可以直接把孩子带回家,告诉他改天再来逛超市。
这里要提醒你一下,采取行动前,你最好先判断下,是否一定要这么做。在我看来,如果孩子的行动的确对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健康造成了影响,那么家长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还是建议你尽量与语言沟通,而不使用武力。
此外,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也要尽量温和而坚定,而不是气急败坏,把孩子吓到。
比方说,说好了只玩一局游戏或者看3集动画片,当游戏或者节目结束的时候,孩子并没有要关机或者归还iPad的意思,那我们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可以直接采取行动,把手机或iPad拿走就好了。
这个时候孩子很有可能会跟你求情甚至耍赖。妈妈,妈妈,再给我玩两分钟吧。心软的家长可能就同意了,但是个人建议不能向孩子妥协,但同时你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妈妈(爸爸)知道你还想玩,只是今天的时间到了哦。然后按照你们的约定,坚定的执行。
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尽量不惩罚孩子,可以尝试用这4种技巧来取代惩罚:请孩子帮忙;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提供选择;直接采取行动。希望每个家庭亲子关系能亲密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成长!
(十点读书 父母成长计划 读书笔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