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群体如何做家庭资产配置,实现资产保值和稳步增值?
导读
提到资产配置很多人会说,咱钱少不需要配置,试问:不科学合理的配置有限的资产,达到保值与增值,又如何能积累更多的财富,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呢?理财的核心是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平衡,家庭的资产配置也不例外。
对一个家庭来说,资产就是家庭收入和存量财产的总和;负债包括家庭日常开支、赡养父母、抚养小孩、车贷房贷、人情往来等等。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好家庭资产配置,是获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现如今,资产配置不只是高净值人群的专属,普通大众,也一定要有资产配置的理念,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一、什么叫资产配置
简单说,资产配置就是指根据人生目标制定规划,结合不同投资工具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并且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从而使资产快速、稳健、安全的增长。
二、家庭资产配置的“4321原则”
当面对种类繁多、风险不一的投资项目时,如何进行合理的配置、科学的理财,才能使得投资的收益和风险达到最佳平衡点呢?人们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总结出了“4321法则”,非常科学也是目前最受推崇的资产配置方案。“4321法则”能非常清晰的指导大家解决投资时的资金配比问题,合理的进行家庭财务的支出。

1、40%的收入用于投资创富,致力于财富的增值。如购买不动产、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股票或基金等;
2、30%的收入用于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保证日常生活消费需求;
3、20%的收入用于银行存款,即在致力于财富的保值的同时,要拥有快速兑现的流动性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4、10%的收入用于保险规划,如购买重疾保险、意外险、万能险等,进行人生风险管理。
三、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偏好
此前,胡润百富发布的《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投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调研发现,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金融投资产品(理财、股票、基金、资管计划等)占比最高,达73.6%;购买保险的人数居第二,多于选择存款的人群,但选择不动产的人群数量近年已经大有下降,排在第五。
在后疫情时代理财投资项目配比上,55.9% 的受访者认为未来需要增加中低风险类的金融投资。数据可看出疫情对“安全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使得人们希望为资产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
四、你必须知道的80定律
80定律是一种投资风险管理定律,即对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一个指导原则。 计算方式为:高风险可投资数额占比=(80-你的年龄)*100%
例如,对于一个30岁的人,高风险的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为50%。而到了60岁时,合理的比重是20%。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抗风险能力会降低,风险投资比例也需逐渐降低,即高风险投资占比与年龄成反比。
五、投资上的误区
1、投资过于集中
部分投资人喜欢将资产集中投资在某一些项目:如房地产、银行存款,股票或基金、保险和信托等非标市场。永远要记住:不要把鸡蛋放同一个篮子里。
2、过于依赖不动产
过去的20年间,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不少人在房地产投资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养成了投资房地产的习惯。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投资房产暴富的时代已经终结,未来需要跳过不动产进行合理的配置来进行投资。
3、缺少长线思维
很多人习惯用短期收益率来衡量投资成果。缺少长线思维,或者说是缺少长线投资的耐心,特别是在股票、基金等市场普遍存在。
4、自我意识过强,存在认知偏差,不相信专业
这通常表现为不愿为专业的理财服务买单,不少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就完全不接纳甚至排斥,错失了很多投资机会,而且在自己了解的领域,又认为自己理财能力强于专业机构,因而在投资时可能会犯一些错误。 有句话说: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在投资领域,始终要保持谨慎并开放的心态来了解你认知外的事物。比如,到现在为止,仍有很多人不了解政信定融、信托业务,认为这类非标项目没有银行存款安全可靠。但却不知,这类产品已经盛行多年,不少人通过政信定融或信托实现了“睡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