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在瑞士水塔的温柔里
来瑞士前,便听人说:“假如这个世界真有天堂,那就是瑞士。”当时听后不免有些怀疑,总觉得言过其实。我于前年开始旅居瑞士,方知此话并未虚夸。走过万水千山,阅过风景无数,感觉只有瑞士清丽不可方物。后来,读了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书中极力赞叹瑞士的水,更是深有同感。
素有“欧洲水塔”之称的瑞士,淡水资源极其丰富,且利用率高。由于瑞士人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所以山清水秀的瑞士被赋予了“世界公园”的美誉。我想假如要介绍瑞士的话,“水”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忘忧河畔的童话世界
我在瑞士的家正好位于以田园风光闻名的埃蒙尔塔“Emmental”,这个名字源于那条美丽的河,德文称作die Emme,汉语译名迄今尚无,姑且称之为埃蒙河吧。第一次看到埃蒙河时,她便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我的老家曾经有这么一条河,河水清若琉璃,河道两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惜的是,二十年过去,昔日的小河如今美丽不复。所以当我初见埃蒙河时,不由得兴奋步入河中,重温儿时的美好时光。
埃蒙河的水异常明净,远远望去,还以为水面上放着一层玻璃似的。兴许由于河水既清且浅的缘故,里面竟一条鱼也寻不着,不过时不时会游来几只鸭子,或是某种类似鸭子的水鸟,它们三五成群顺水漂流,接着再从下游飞回上游,然后再循环往复向下漂,样子悠闲自在,十分惬意。


这里的水最深只到膝盖,通常是无法游泳的,夏季气温升高时,人们喜欢到河里玩水,常常能听到银铃般的嬉笑声在山林中回荡。玩水的人多是些年轻女子,这些金发碧眼的妙龄女郎,穿着五颜六色的泳衣,有些头上还带着花环,在绿影婆娑的掩映下,一个个恍如欧洲古老神话里的水泽仙女。

瑞士人烟稀少,不会有中国那种晚餐之后全民出外健身的壮观景象,偶尔可见到几个人牵着狗在河畔徜徉散步,或是骑着马悠闲着,时间似乎在此静止,一切电子时代的喧嚣与躁动无影无踪,真可谓世外桃源。埃蒙河静静地流淌,穿过茂密的树林,流经古老的城堡,最后注入了另外的一条河,名叫阿勒。

阿勒河比起埃蒙河要大很多。由于公公婆婆家住在首都伯尔尼附近,所以我们常有机会亲近到阿勒河。她的水很深,色泽沉静似一块碧玉,假如说埃蒙河宛若一个纯洁明净的小女孩,那么阿勒河就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少妇。

这里的水流速度比起埃蒙河要快一些,夏天的时候,人们会来此漂流。他们就像那些埃蒙河的水鸟,从上游顺水而下,最后又爬上岸,走回上游,接着再顺水漂流。还有人很放松地睡在充气筏中,任澄碧的河水带着他们自由自在地流淌。游泳后休息的人们会躺在河岸广场上晒太阳,快乐的笑声此起彼伏,空气中还时不时传来神圣而肃穆的教堂钟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快乐,世间发生的种种不幸与苦难与此地完全绝缘。
本图为阿勒河畔的伯尔尼市政府建筑

本文发表于人民铁道报2017.04.11
高山访幽湖
有人说,高山的的湖水,是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小时候,心中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一座高高的山上有着一弯澄碧的湖,那里飞尘不到,人迹罕至,一切尘世的烦恼都远在云山之外, 想不到十几年后,竟然美梦成真,让我寻觅到了这样一处儿时的向往之地 —— 瑞士的月神伦湖。
美丽的月神伦湖幽居阿尔卑斯雪山之巅,海拔1578米,比起游人如梭的少女峰等景观,她显得有些低调,不甚出名,所以游人不多,倒是少了打扰,更为清净。 从瑞士首都伯尔尼出发,驾车一小时后,我们便抵达了坐落于阿尔卑斯山中的坎德施泰德小镇,再从小镇坐缆车上山。因此次父母同行,所以我们选择了缆车。缆车似飞机般渐渐升高,然后悬于半空之中,我一动不动地坐在缆车里,丝毫不敢朝下望。
游人也可自山间甬道步行上山,沿途有路标指示山路,倒无迷路之虞。我和P曾徒步而行,约两个多小时才抵达了目的地。山中景色美不胜收,沿途根本见不到人。微风吹过,阵阵松柏幽香伴着鸟语传来,很有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此图为徒步上山途中的景色

下了缆车,我好似放飞的小鸟,不自主地奔跑跳跃起来。眼前景象令人有种莫名的感动,感动竟有如此纯洁的天和脱俗的山。我本是山里的孩子,从小见惯了山。不过这儿的山苍玉万笏,秀丽雄奇,不像秦巴山绵延起伏,好似永远没个头。
天离得很近,上面浮着形状各异的云,最多是那种如薄纱般的云,它们仿佛近在咫尺,轻轻垫起脚尖就能将其抓住似的。太阳在云中徐徐穿行,阳光很明亮,却不刺眼,云层在它的照射下犹如仙女的五彩霓裳,煞是美丽。有些云像大大的棉花糖粘在巍峨的山石上,淘气得不愿离开。山上的岩石形状迥异,有的凌空而卧,如一只鹰嘴。有的好似一张脸骑士的脸,刚毅而沉静。岩石上的积雪和残冰,经太阳一照,泛起霭霭浮光,令观者恍若身临仙界之中。

宽阔的山道旁散养着奶牛,它们三五成群,或悠闲地吃草,或懒懒地卧着休憩,有的还不怕生,大摇大摆地走上了人行道。它们的头上都长有尖尖的大角,好像《西游记》里的牛魔王。牛颈上挂着铃铛,稍微一动,便发出脆生生的响。

在宽广的高山草地中漫步徜徉,一抹明丽的绿突然映入眼帘。说是绿,其实又不算,那是一种介于蓝绿之间的色泽,这颜色在张大千的画中出现过。湖是静谧的,如一块宝石镶嵌于青山之间。山上满是郁郁葱葱的松柏,有些山顶带着白白的积雪。翠绿的山色和蓝蓝的天,再加上雪的洁白,和阳光的明亮一起打造出了这般动人心魄的湖色。湖水清澈见底,无数只小鱼苗欢快地游曳着。只要双手在水中轻轻一舀,便能捧起许多条小鱼来。
望着眼前的湖水,念起苏轼的那首诗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将西湖比作西施,那今天的月神伦湖又像什么呢?她冰清玉洁,淡泊宁静,千百年来隐居于偏僻深山,最合乎《庄子》里的那段话,“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大概将美丽的月神伦湖比作世外仙子,最恰当不过了。

这湖的中文名至今尚无定论,网上有人叫她厄希嫩湖或是欧士能湖,没做到信达雅,它们与德语发音相差甚远,二来名不副实,丝毫没能体现出她的神韵。所以结合其德语发音Öschinensee,我自作主张为她起了如今这个名字:月神伦湖。
踩着湖边的黑色大岩石继续前行,沿着湖畔,散落有各样的野果,最惹人喜爱的是小小醋栗,它们看上去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红玛瑙。湖边坐落着一家旅馆,客人三三两两簇拥而坐,一边啜着饮品、吃着甜点,一边聊着天。小孩游戏的喧哗声时不时在山中回响,勇敢的年轻人跳入冰冷的湖中游泳,激起阵阵水花;有人躺在湖边慵懒地晒着太阳。我们四人划着小船悠悠然泛舟湖上。湖的最远处挂一条银色瀑布,山上的雪水融化后顺着高高的岩石倾斜而下,月神伦湖的水就来源于此。
太阳西沉,游人渐渐散去,有些清冷起来,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月神伦湖,心中计划着下次还要再来。
发表于 《人民铁道报》2014.06.06
全文经整理后发表在《课堂内外》
-
上上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3-24 02: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