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大接触虚拟现实与VR建筑,毕业后进入米哈游,在游戏世界开辟建筑师的天地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走偏锋 ,作者对照组老鹰

嘉宾寄语 大部分人选了路之后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回头的代价是很高的,我无法接受,那就享受一些往前走,命运会把你推到合适的路上。胡同学 #BG#2013-2018本科:昆明理工大学 - 建筑学
2018-2020硕士:香港大学 - 建筑设计 #实习及工作经历#2018.06-2018.07:上海灰空间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8.07-2018.08:建筑设计实习:本科导师的事务所
2020.06-2021.03:香港大学留校,研究助理和教学助理
2020.09-2020.12:DA建筑事务所线上实习
2021.03-至今:米哈游全职工作#带昆明理工大四的设计课#与导演合作做VR戏剧架构师/虚拟建筑师#全球知识雷锋论坛的论坛策划 01昆明:那个自由散漫的城市高考那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西班牙的建筑师在介绍智能建筑,手一摸,墙就能打开。这也太酷了,我想学!我觉得这是一个高端的智能化的专业,这就是我的梦想。所以我一条一条跟着建筑学的排名报志愿,最后来到了昆明这个慢慢的城市里。 老师也是慢慢的,潜心研究,不在意功名利禄,而是享受这样的慢生活,但又还有秉持的价值观念,对云南本土民族的建筑有深入研究。同学们随老师,也慢慢地不着急,画的图自由散漫,恣意快乐,整体风格多种多样,也不卷。我后来在带设计课的时候也发现,这虽然不符合正统建筑学的教育方针,但对学生个人,对探索自我来说是很好的环境。

图/多年前的模型和手绘

图/云南暴风雪里独自爬雪山 本科的时候我所有精力都在设计课,大一到大五全是A,但是公共课就一言难尽甚至挂科。我从小爱打游戏,大学期间甚至打到半职业了。后来游戏退役后,我认真地思考了我的未来发展,我得学习。我在大四拼命追成绩,在全满绩点的情况下,终于追到了二十多名。最后留学申请米理失败了,港大雅思复议后将将通过,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 本科毕设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游戏的经历和专业初心,我开始有意识往我最开始的梦想“智能化”建筑设计走。我想试着学写代码,做自动生成城市的规划设计。毕设从二月底到六月底,我就从二月开始自学到四月,压力很大,五点睡觉。我逼自己毕设一定要用,有了具体需求,却找不到实现的功能,就在小宿舍里一步步看教程。只有这样有了具体需求和目的,才有可能逼自己自学去寻找解决的思路。

图/本科的毕业设计

图/申请港大的作品集 唠嗑:我的游戏荣耀之路 我和游戏的渊源还是很深的,之前特别喜欢打使命召唤,从第四代打到第十六代,我在大二大三期间,玩到组了战队并和队友一起冲进了全国二十强。那时候游戏直播还是小众群体关注的多,我通常在YY上直播,斗鱼都还没起来,这么看来我错失了当百万游戏主播的机会(笑)。 退役的那个晚上,是我们离全国十强最近的一次,我们六点训练九点比赛,十一点才开始打到凌晨两点半。然而最后并不是因为实力被淘汰,我真的非常非常难过,真的很不甘心。后来大家联系的不多了,第二年我们的狙击手冲进了全国第三。 不过我更喜欢的不是纯竞技,而是更多单机剧情部分,喜欢它的场景,喜欢游戏的世界观和故事,而设计就蕴含在里面。这也是我走上游戏设计师的原因之一吧,冥冥中学了建筑设计,最后会被命运推着走到更适合的路上去。 02虚拟现实与VR建筑我在香港大学依然是做纯建筑设计方向,师资也是传统的建筑师资,只是学校教育更自由,趋向于自我探索做设计,强调设计而非论文。幸运的是,我硕士期间恰巧有位客座教授涉及的正是VR相关的设计,我顺其自然地就进入了这个小团队里。在这里,我探索了VR的知识,接触了Post-Digital(后数字时代)的概念,开始尝试用UE4(虚幻引擎)来进行我的设计。慢慢自然而然,我的研究方向走上了虚拟空间的建筑设计,硕士毕业设计则与VR建筑、虚拟现实相关。 唠嗑:我所理解的虚拟世界与VR VR不只是拿来做可视化的工具,在现实世界里,拿VR做建筑漫游视频和lumion渲染出动画也没啥区别。目前大家接触的都是拿来展示方案,做房地产卖房的演示工具。 而VR能做到的是更大的,虚拟空间的建筑,就好比是一种新的建筑材料。曾经混凝土材料出现的时候,大家还是做成砖头的形式,后来才做成大跨,做模板研究,做出了钢筋混凝土。 在虚拟空间里,是有语言存在的,图像、材质、通道、交互、灯光、时间帧等等,都是构成虚拟空间的语言。我所努力的方向,是只有虚拟空间才能实现的建筑,而非现实世界能用眼睛接触到的建筑。 在这个世界里最明显的就是预设无重力,现实结构在此毫无束缚。表象上,你可以设计抽象虚拟的“日光天气”(非现实存在),围合材质也可以非建筑学语言,这是一种空间体验的设计,一种抽象而沉浸的感官察觉。

图/UE4的场景作品截图

图/硕士虚拟空间毕业设计 硕士毕业之后,我的导师问我是否愿意留下当研究助理,课题与VR的设备开发有关。我就在导师这里当了九个月的助理,导师控制大方向而我们进行研究开发,不会的东西有很多,VR涉及很多硬件和交互的设计,只能纯靠自学,网上找课程,翻论文,发邮件问大神,翻淘宝,问QQ群,想尽一切的办法解决我遇到的问题。自学是很辛苦的事情,也许遇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没有人的指导真的会被卡住。有时问个稍专业的人,问题瞬间迎刃而解。 唠嗑:我如何选择自学方式? 1、做VR的时候,最难的是找教程,网上中文化的教材,问答的关键词匹配不佳,常常不能找到想要的解决方式。
2、如果有前辈的话,遇到问题厚着脸皮去问前辈。
3、淘宝是很多人会用的方式,但效果不佳。我也做过淘宝,就知道回答我问题的人大约是什么水平,也不大指望。只有不想花时间,事情也不重要的时候才会选择。
4、B站找教程,大部分的教程B站都很适合入门,足够萌新开荒学习。
5、论文,当遇到的问题已经是研究的前沿,看论文是很好的开拓思维和深入研究的方式。
6、UE4和Unity,很多人会走弯路,官方教程是最全的!报班反而会被割韭菜。
7、强烈推荐,找QQ群,比如UE和Unity,里面也许有很多热心大神。当你明白你的问题小又业余,就在群里有偿求帮忙,就会有人举手之劳回答你。如果遇到大的问题可能几十元对方也愿意,甚至还会有后续服务。
8、找一个工程项目解包,一步一步删除过程,当某个过程删除后,你要的效果消失了,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这个效果的实现方式。
9、最后,自学不要只看理论资料,一定要有具体的需求和目的逼迫自己,在实践中学习,为自己设定项目着手开始吧!


图/虚拟空间实践:TechX的线上大厅 03米哈游里也有建筑师的天地在港大当研究助理期间,我同时还在DA建筑设计事务所做线上实习。在研究助理的工作下班之后,我就回来做建筑事务所的线上工作,做到深夜。包括后来进入米哈游,我依然在下班之后(众所周知米哈游不 加 班),每周带一天大四设计课,做雷锋论坛策划,做VR戏剧架构师。身兼数职很辛苦,但我本身就闲不下来,有一整年平均睡眠时间是五个小时。后来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察觉,之前给我自己堆的事情太多,反而状态不佳。事情做得多并不重要,要做好做精。

图/全球雷锋知识论坛 从内心角度讲我并没有转行,我还是喜欢设计的,我只是愿意以建筑学为起点往前走。我运气一直很好,虽然不喜欢建筑学传统的东西,但是我在里面却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跨界做游戏做VR,所以不会花时间去后悔。大部分人选了路之后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回头的代价是很高的,我无法接受,那就享受一些往前走,命运会把你推到合适的路上。 进入米哈游也是机缘巧合但又顺其自然的事情。在我准备结束港大研究助理身份的时候,我对外的定位已经是虚拟建筑与VR。此时米哈游招的就是建筑师,招聘专业面向建规景,本身非常的对口。我在里面做的也接近传统的建筑设计,但同时需要磨合建筑设计岗位与游戏产业。 让我惊讶的是,进入米哈游之后发现,各个岗位都有建筑相关专业的人,有的是真的硬转行,成为原画师,也有技术大佬做代码,有交互设计师,有策划,也有做AINPC的。他们甚至还有用犀牛和grasshopper的,各种岗位上都有建筑相关专业的人在。工作环境也非常好,是一帮有热情有忠诚,为了同样一个目的去奋斗的人。对于米哈游来说,校招的时候更看重态度和匹配度,尤其是态度,对于后面的学弟学妹,我建议在笔试面试上都要充分准备,饱满投入。 社招,就是残酷的厮杀了,和大厂类似,进入社会后不怎么看学校学历,多看工作经验,要有游戏经验再看作品。而这些经验,社招时原本在建筑行业里的人是很难达到的。 唠嗑:怎样进入游戏领域的公司? 1.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觉得面试机会是随便给你的!有些名校光环或者海投的人,对于面试都没有针对性,设计题目也是敷衍了事,真的很随便,这些太扣分了。如果很针对性地展现对企业的热情与忠诚,是非常加分的。 2.虽然建筑学的技能领域很广,但真的想要进入别的领域,要学习对方岗位的习惯技能。就像建筑学建模用SU和RHINO,理论上这些功能也足够适用大部分的建模,很多人进入别的领域就喜欢用RHINO当做建模工具。但是游戏行业用3dmax和maya一定是有其原因的。甚至于SU都比RHINO更合适(SU和maya是一种建模系统)。这些最好都提前了解学习,否则进入职场学习一定会受影响,没有人有义务去迁就你。 3.手绘超有用!这是近来建筑学教育常被提及的问题。对团队里不同领域的同事来说,你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念,建模的速度也许是不够的,手绘是很好的交流方式,也是不同专业之间能共通理解的技能。 4.保持建筑学的空间敏锐感。这是这个专业在其他领域非常大的优势。有时候原画师交互师能做出很漂亮的画,很好的设计,但是常常都太像玩具,平面感很强。当需要空间的细腻真实的时候,建筑学的形态和结构设计远超其他专业,对宏观城市的感觉也很准确,其他同事在这方面会认可且信任你的专业性。 - END -配图/口述:胡同学撰文:对照组老鹰校对/审核:小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