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公司环保工作概述原文
公司环保工作概述
2007-01-01
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紫金矿业集团环保情况介绍
紫金矿业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和“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以对员工、企业、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践行“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打造一流的环保矿山”,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
以核心企业紫金山金铜矿为例,矿山自开发建设以来,紧紧抓住环保这条“生命线”,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综合治理,专项足额投入费用,加大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健全完善环保长效机制,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2006年福建省百家企业试点环境行为评价中,被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评定为最高等级——“很好”级,符合“绿色”企业条件。
一、认真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矿山开发至今共进行了金矿四期技改和铜矿一期建设。各期项目的建设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按照审批权限的规定进行报批;各期工程均按环评报告、水保方案及审批意见的要求,足额投入,落实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并均通过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
目前,公司正在实施紫金山金铜矿联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文号:发改工业[2007]2131号),《紫金山金铜联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紫金山金铜联合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也分别于2007年6月份、8月份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审[2007]218号)、国家水利部(水保函[2007]223号)的审核批准。
二、做好矿区规划管理,深化企业污染防治
紫金矿业始终坚持以“全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等科学管理理念来制订管理制度和实施环保工程措施。
在矿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建成了田寮沟、二庙沟和同康沟三大环保处理系统。在处理工艺选择和处理设施设置上,一改传统矿山企业的做法,从末端治理转到全过程控制,每个环保系统源头设置:清污分流设施、泥石流拦截设施;中端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回水系统、吸附系统,实行工业水闭路循环;末端设置:拦泥拦水设施及污染物排放监控设施,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渣都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最大限度的利用。
规范建设排污口,实现外排废水自动化检测。紫金山金矿的三个排污口均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设立排污口标志牌,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并与省环保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实现了环保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远程、连续、实时监控。
固体废弃物实现了“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紫金山金矿露天采场陡帮开采与边坡稳定性研究》,经中国黄金协会组织专家评审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含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项目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火炬计划项目”,获得“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推行清洁生产工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结合矿山实际,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矿区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极大的保护和改善。
金矿采用组合台阶陡帮露天开采工艺,与坑采方式相比较,露天开采具有建设速度快、生产条件好、矿石回采率高、采矿成本低、作业安全性好、适合使用大型高效率的设备和有利于科学管理等优点;陡帮开采工艺可降低矿山初期的剥采比,减少基建剥离量和基建投资,也可减少露天境界的范围(减少露天采场占地面积),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是目前金属矿山推行的清洁生产技术。
金矿采用的堆浸和炭浸相结合的选矿工艺,是目前国际上从金矿石中提取金金属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含氰溶液实行闭路循环,这为解决氰化物对水系的污染提供了工艺保证和为矿渣安全堆存提供了良好条件;矿山建有一整套污染防治设施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包括泄漏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等,这对实现含氰溶液的闭路循环、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保证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不会对环境带来危害起了重要作用。
在冶炼提金方面,公司采用自行研制的“无氰热压解析—电积—提纯”冶炼工艺,使冶炼工序不再使用氰化物,《黄金生产废水废气零排放技术应用》列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铜矿采用湿法提铜工艺,尤其适合难选氧化矿、混合矿和低品位硫化矿及露采剥离的含铜废石。与火法冶炼工艺相比较,既可节约能源,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抬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紫金山金铜矿和黄金冶炼厂于2007年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编写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全力推行持续清洁生产。
四、推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矿山环境管理新模式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先进模式,对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担负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生产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同时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规范员工的行为,公司把推行ISO14001认证作为环境管理模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环保工作转变思路的重要方向,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紫金山金矿采、选、冶于2004年通过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积极做好持续改进工作,投入较大资金对矿区现有环保设施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为把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向了更高层次,实现污染预防和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紫金山金铜矿还积极开展了QHSE(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合一体系的认证工作,现已通过了中国方圆认证中心的第二阶段外审,正在积极进行QHSE三合一体系的认证工作。
五、环保工程持续投入,废水排放实现稳定达标
至2007年,公司已投入环保资金1.4亿元,在紫金山矿区上游建成了导流排洪系统,在矿区通往汀江的三条沟谷中构筑了多重高标准的防洪拦渣工程,在区内建成了清污分流系统、工业水循环使用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并在每个排污口建设了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的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制定了各环保工程、环保设施的管理细则、作业指导书和防洪、废水处理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环保管理制度;针对矿山以后的发展,还制定了《紫金山金铜矿环保、排洪总体规划》。现矿山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废水处理、废渣处置、防洪排洪和外排废水自动监控系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矿区环保处理系统各项环保设施运行良好,有效地保障了矿区及下游水体的环境安全。据环保管理部门的每周监测、逐月核定,紫金山金铜矿三个排污口外排废水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稳定地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量亦远低于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放总量,卸堆废渣的浸出毒性均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
六、积极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有效地控制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
根据矿山地形地貌特点和开发建设实际,紫金山金铜矿将矿区划分为五个地灾防治区域,建立预防网络,认真做好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报预警工作,特别是灾害性气候条件下的地灾监测和管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对可能出现的地灾进行预见和对策分析,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自2001年以来,矿区未发生地质灾害事故。
紫金山金铜矿实施植被恢复规划,始终以矿山生产规划设计为前提,以工业生态旅游和国家级矿山公园项目规划为指导,以科学性、相容性、可行性为切入点,以保土治水为中心,利用自然条件,遵循“治水——治坡——恢复植被”的原则,在完善排水设施和边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堆场、废渣、尾矿、道路、边坡、沟壑等实施了综合整治,固坡绿化。自1998年以来,矿山累计投入植被恢复资金1415.22万元,植被恢复、绿化面积累计达4357.7亩;种植的乔、灌木和铺植的草皮长势较好,成活率均在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实施工业生态旅游项目,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重建,还紫金山一片绿,给后人留下一个集科学考察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景区,变有限的矿产资源为无限的旅游资源,使紫金山资源永续利用,公司利用紫金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现代人群对开发金铜矿的求知好奇心,实施了紫金山矿区工业生态旅游项目,并于2004年元旦成功开园。2004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紫金山工业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7月,紫金山工业旅游区被国土资源部确认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
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景观绿化美化工程第一期总投资159.76万元,到2007年底,已完成活动中心、一天门观景台、麒麟顶观景台等几个参观点建设,其它景点的绿化美化也已基本完工,共种植行道树、开花乔灌木5982株,三角梅22357株,花坛、花带和绿篱灌木98170株。
工业生态旅游矿山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过程,就是实施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公司最终将把紫金山矿区建设成为“全国模范环保矿山”和“工业生态旅游矿区”,成为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金山”。
八、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位于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紫金山金铜矿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在资源利用、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资源利用方面:紫金山金矿的开采回采率为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贫化率为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量品位在0.2—0.5g/t、原作为固体废弃物排弃的低品位矿石得到充分回收利用,资源利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耗方面:工艺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居国内最先进水平之列。能耗方面:以2006年为例,紫金山金铜矿的能耗平均吨矿能耗折合标准煤2.43kg,大大小于行业标准。选矿药剂消耗方面:紫金山金矿堆浸工艺的氰化物消耗指标为0.13kg/t矿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染物排放方面:吨矿外排废水仅为国家允许排水量(8.0m3/t矿石)的1.6%;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稳定地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提金废渣的浸出毒性均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各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远低于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放总量。
九、紫金山矿区的环保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1、2001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紫金山矿区的环保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评价,其评价认为:“紫金山金矿与国内同行业其它矿山对比,目前已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全面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不大。紫金山金矿在开发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在国内外矿山尤其是金矿矿山中名列前茅,北口废石综合利用工程、排土弃土工艺、废水综合利用等较好地兼顾了生产工艺改进和环境保护要求,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和环保治理工程压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在矿山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比较重视,各项环保治理工程效果明显,对氰化物问题控制较好,矿山开发前后汀江水质没有明显变化,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适当,在黄金矿山开发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经过继续努力,紫金矿山可以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开发,创建环保模范矿山。”
2、2002年,在香港H股上市前,国际著名的SRK国际矿业咨询顾问公司对紫金矿业集团的上市工作(含环保工作)进行了考核并出具了独立合格人报告。SRK认为紫金山金矿的规划充分考虑了环境和社会影响。紫金山金矿的环境治理,显示出极高的水准,尤其是矿区水治理成绩尤为突出。将来新矿区的潜在水治理和侵蚀问题可效仿紫金山金矿的做法得以解决。
3、2004年8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三部局联合检查组到紫金山金矿进行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紫金山金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做得比较全面、到位,尤其是对固体废弃物的“三化”处理、废水监测、植被恢复以及在推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论证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4、2004年10月17日,在紫金矿业第三次科技大会上,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度肯定了紫金在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自紫金矿业网站公告:http://www.zjky.cn/tabid/133/InfoID/3013/Default.aspx
紫金矿业污染事故考验中国股民智慧:http://www.douban.com/note/80599236/
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专题:http://special.21cbh.com/2010_zijin/
2007-01-01
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紫金矿业集团环保情况介绍
紫金矿业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和“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以对员工、企业、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践行“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打造一流的环保矿山”,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
以核心企业紫金山金铜矿为例,矿山自开发建设以来,紧紧抓住环保这条“生命线”,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综合治理,专项足额投入费用,加大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健全完善环保长效机制,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2006年福建省百家企业试点环境行为评价中,被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评定为最高等级——“很好”级,符合“绿色”企业条件。
一、认真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矿山开发至今共进行了金矿四期技改和铜矿一期建设。各期项目的建设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按照审批权限的规定进行报批;各期工程均按环评报告、水保方案及审批意见的要求,足额投入,落实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并均通过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
目前,公司正在实施紫金山金铜矿联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文号:发改工业[2007]2131号),《紫金山金铜联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紫金山金铜联合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也分别于2007年6月份、8月份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审[2007]218号)、国家水利部(水保函[2007]223号)的审核批准。
二、做好矿区规划管理,深化企业污染防治
紫金矿业始终坚持以“全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等科学管理理念来制订管理制度和实施环保工程措施。
在矿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建成了田寮沟、二庙沟和同康沟三大环保处理系统。在处理工艺选择和处理设施设置上,一改传统矿山企业的做法,从末端治理转到全过程控制,每个环保系统源头设置:清污分流设施、泥石流拦截设施;中端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回水系统、吸附系统,实行工业水闭路循环;末端设置:拦泥拦水设施及污染物排放监控设施,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渣都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最大限度的利用。
规范建设排污口,实现外排废水自动化检测。紫金山金矿的三个排污口均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设立排污口标志牌,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并与省环保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实现了环保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远程、连续、实时监控。
固体废弃物实现了“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紫金山金矿露天采场陡帮开采与边坡稳定性研究》,经中国黄金协会组织专家评审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含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项目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火炬计划项目”,获得“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推行清洁生产工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结合矿山实际,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矿区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极大的保护和改善。
金矿采用组合台阶陡帮露天开采工艺,与坑采方式相比较,露天开采具有建设速度快、生产条件好、矿石回采率高、采矿成本低、作业安全性好、适合使用大型高效率的设备和有利于科学管理等优点;陡帮开采工艺可降低矿山初期的剥采比,减少基建剥离量和基建投资,也可减少露天境界的范围(减少露天采场占地面积),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是目前金属矿山推行的清洁生产技术。
金矿采用的堆浸和炭浸相结合的选矿工艺,是目前国际上从金矿石中提取金金属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含氰溶液实行闭路循环,这为解决氰化物对水系的污染提供了工艺保证和为矿渣安全堆存提供了良好条件;矿山建有一整套污染防治设施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包括泄漏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等,这对实现含氰溶液的闭路循环、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保证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不会对环境带来危害起了重要作用。
在冶炼提金方面,公司采用自行研制的“无氰热压解析—电积—提纯”冶炼工艺,使冶炼工序不再使用氰化物,《黄金生产废水废气零排放技术应用》列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铜矿采用湿法提铜工艺,尤其适合难选氧化矿、混合矿和低品位硫化矿及露采剥离的含铜废石。与火法冶炼工艺相比较,既可节约能源,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抬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紫金山金铜矿和黄金冶炼厂于2007年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编写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全力推行持续清洁生产。
四、推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矿山环境管理新模式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先进模式,对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担负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生产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同时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规范员工的行为,公司把推行ISO14001认证作为环境管理模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环保工作转变思路的重要方向,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紫金山金矿采、选、冶于2004年通过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积极做好持续改进工作,投入较大资金对矿区现有环保设施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为把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向了更高层次,实现污染预防和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紫金山金铜矿还积极开展了QHSE(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合一体系的认证工作,现已通过了中国方圆认证中心的第二阶段外审,正在积极进行QHSE三合一体系的认证工作。
五、环保工程持续投入,废水排放实现稳定达标
至2007年,公司已投入环保资金1.4亿元,在紫金山矿区上游建成了导流排洪系统,在矿区通往汀江的三条沟谷中构筑了多重高标准的防洪拦渣工程,在区内建成了清污分流系统、工业水循环使用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并在每个排污口建设了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的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制定了各环保工程、环保设施的管理细则、作业指导书和防洪、废水处理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环保管理制度;针对矿山以后的发展,还制定了《紫金山金铜矿环保、排洪总体规划》。现矿山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废水处理、废渣处置、防洪排洪和外排废水自动监控系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矿区环保处理系统各项环保设施运行良好,有效地保障了矿区及下游水体的环境安全。据环保管理部门的每周监测、逐月核定,紫金山金铜矿三个排污口外排废水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稳定地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量亦远低于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放总量,卸堆废渣的浸出毒性均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
六、积极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有效地控制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
根据矿山地形地貌特点和开发建设实际,紫金山金铜矿将矿区划分为五个地灾防治区域,建立预防网络,认真做好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报预警工作,特别是灾害性气候条件下的地灾监测和管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对可能出现的地灾进行预见和对策分析,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自2001年以来,矿区未发生地质灾害事故。
紫金山金铜矿实施植被恢复规划,始终以矿山生产规划设计为前提,以工业生态旅游和国家级矿山公园项目规划为指导,以科学性、相容性、可行性为切入点,以保土治水为中心,利用自然条件,遵循“治水——治坡——恢复植被”的原则,在完善排水设施和边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堆场、废渣、尾矿、道路、边坡、沟壑等实施了综合整治,固坡绿化。自1998年以来,矿山累计投入植被恢复资金1415.22万元,植被恢复、绿化面积累计达4357.7亩;种植的乔、灌木和铺植的草皮长势较好,成活率均在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实施工业生态旅游项目,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重建,还紫金山一片绿,给后人留下一个集科学考察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景区,变有限的矿产资源为无限的旅游资源,使紫金山资源永续利用,公司利用紫金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现代人群对开发金铜矿的求知好奇心,实施了紫金山矿区工业生态旅游项目,并于2004年元旦成功开园。2004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紫金山工业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7月,紫金山工业旅游区被国土资源部确认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
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景观绿化美化工程第一期总投资159.76万元,到2007年底,已完成活动中心、一天门观景台、麒麟顶观景台等几个参观点建设,其它景点的绿化美化也已基本完工,共种植行道树、开花乔灌木5982株,三角梅22357株,花坛、花带和绿篱灌木98170株。
工业生态旅游矿山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过程,就是实施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公司最终将把紫金山矿区建设成为“全国模范环保矿山”和“工业生态旅游矿区”,成为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金山”。
八、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位于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紫金山金铜矿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在资源利用、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资源利用方面:紫金山金矿的开采回采率为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贫化率为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量品位在0.2—0.5g/t、原作为固体废弃物排弃的低品位矿石得到充分回收利用,资源利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耗方面:工艺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居国内最先进水平之列。能耗方面:以2006年为例,紫金山金铜矿的能耗平均吨矿能耗折合标准煤2.43kg,大大小于行业标准。选矿药剂消耗方面:紫金山金矿堆浸工艺的氰化物消耗指标为0.13kg/t矿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染物排放方面:吨矿外排废水仅为国家允许排水量(8.0m3/t矿石)的1.6%;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稳定地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提金废渣的浸出毒性均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各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远低于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放总量。
九、紫金山矿区的环保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1、2001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紫金山矿区的环保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评价,其评价认为:“紫金山金矿与国内同行业其它矿山对比,目前已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全面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不大。紫金山金矿在开发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在国内外矿山尤其是金矿矿山中名列前茅,北口废石综合利用工程、排土弃土工艺、废水综合利用等较好地兼顾了生产工艺改进和环境保护要求,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和环保治理工程压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在矿山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比较重视,各项环保治理工程效果明显,对氰化物问题控制较好,矿山开发前后汀江水质没有明显变化,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适当,在黄金矿山开发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经过继续努力,紫金矿山可以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开发,创建环保模范矿山。”
2、2002年,在香港H股上市前,国际著名的SRK国际矿业咨询顾问公司对紫金矿业集团的上市工作(含环保工作)进行了考核并出具了独立合格人报告。SRK认为紫金山金矿的规划充分考虑了环境和社会影响。紫金山金矿的环境治理,显示出极高的水准,尤其是矿区水治理成绩尤为突出。将来新矿区的潜在水治理和侵蚀问题可效仿紫金山金矿的做法得以解决。
3、2004年8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三部局联合检查组到紫金山金矿进行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紫金山金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做得比较全面、到位,尤其是对固体废弃物的“三化”处理、废水监测、植被恢复以及在推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论证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4、2004年10月17日,在紫金矿业第三次科技大会上,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度肯定了紫金在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自紫金矿业网站公告:http://www.zjky.cn/tabid/133/InfoID/3013/Default.aspx
紫金矿业污染事故考验中国股民智慧:http://www.douban.com/note/80599236/
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专题:http://special.21cbh.com/2010_zi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