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后必须学的是三个习惯
在快要上一年级的阶段,小朋友们不断被幼儿园老师提醒:「你马上就是小学生了,上课怎么还到处乱跑?」不断被爸爸妈妈告诫:「你马上就是小学生了,吃饭穿衣怎么还是那么拖拖拉拉?」
突如其来陌生的学习环境、陌生的学习内容、陌生的朋友、陌生的老师,不仅仅小朋友们担心,家长们更是操碎了心。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打基础的阶段,更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大多数家长才恍然醒悟,在孩子幼儿园与小学过度阶段,没有好好给孩子培养学习习惯。

01 正规的写字姿势
幼儿园是不教写字的,上了一年级也不是从笔画开始教的,一上来就是认生字。老师们在课堂上也不会手把手的教孩子,只会纠正一下孩子的坐姿。千万别小看写字姿势,小小的写字姿势和孩子未来的学习习惯有大大的关系。
如果孩子的身脑协调能力不足,孩子常常坐一会儿就觉得累、想要趴着写、靠着写,太舒服了就会走神不专心。如果孩子的协调能力不良,孩子用筷子会用不利索、用勺子吃不好饭,更别说用更难操作的笔来写字、对孩子更是难上加难。没有打好基础,孩子的写字姿势无法正确培养,其它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更无从说起。
02 优秀的识字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要求大概是900字,有些家长听到这个数量的识字要求,立马给孩子报了识字班,一下子学了1到3年级的字。但这种识字班,基本是短时间内让孩子死记硬背、「填充」式学习,孩子学完以后,开始上小学了,发现自己学的字都是学过的,上课就开始不专心、作业随便写,等到了三年级之前学的字用完了,问题就来了。
其实,识字量只是表面现象,孩子的视听觉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才是识字能力的重点。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是听家长们讲故事来进行语言能力积累,有的孩子,听了故事根本记不住;有的孩子,可能在听故事的时候就没认真听,家长们也不知道。
日积月累下来,孩子们的视听觉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越来越弱家长也不容易发现,这时候强行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的能力又没有提高、进而养成了不专心的上课习惯。
如果孩子的视听觉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正常,孩子能够专注的理解内容、记忆内容。孩子在上学时候,见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字,并不会感觉生疏,只会感觉「哇!原来这个字长这样!」。
03 认真听讲、写作业的专注态度
上了小学,每节课的时长从幼儿园的每节课10-15分钟,变成了每节课45分钟。如果孩子专注力没有尽早培养的话,想要安静坐满45分钟、不错过学习重点,真的非常困难。
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专注时间大概只有20分钟。这时候由于孩子刚刚入学,如果开小差,老师一般也不会严格要求。
幼儿园的时候大多时间都在玩;上小学了回家要开始写作业,家里就开始乱套了:孩子各种拖拉、磨蹭、不想写作业。由于一年级作业也比较少,拖着拖着也能及时做完。
但是,一旦家长认为只要能完成了作业就行,不注意孩子的专注时长和学习习惯,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专注力问题,孩子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慢慢的就会变得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