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年半,我觉得我硕士论文确实写得不够好
最近,因为写研究计划又开始大量读论文,目前正在文献阅读的初级阶段。
研究计划给意向导师老罗的草稿,其实已经勾勒好了框架。当时赶着按约定时间交,就按照自己硕士论文用的理论框架,自己未来想研究的东西,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分别设计了三个子研究,凑了一个研究问题交了。
老罗觉得挺好的,觉得三个子研究都在点上。但是我自己觉得三个子研究和总研究问题的内在逻辑不连贯。因为,老罗第一次视频开会就坦诚自己很会写作,但是研究真的不是太会弄。我就觉得在研究设计上,可能要自己靠自己。
就拉回来读,自己关心的这个主题,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别人是怎么做的?那个理论框架内部是怎么细分的,可以用以架构和分析项目的工具有哪些?
在想回自己的硕士论文,感觉,被当时的导师牵着鼻子走。
研究问题的切入点,不够好,研究概念定义,这个东西形而上,而且,还有多种定义的可能,所以论文需要在议论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很强的哲学思辨和解释力。
另外就是架构文章和阐释观点的写作能力,不够好。我自己当时第一次做研究、用英语写论文,隔了一层什么,感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透彻。所以,评审可以感到我花了很多功夫,但是没有看到相应有重要意义的结果。
第三是理论框架的使用。因为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新的,跟本质论高度关联的理论框架,again对阐释能力的要求很高。另外,看了一篇也用这个理论视角的专业博士论文。人家对理论的理解和分类明显更清晰,对于自己的取位position也很明确。虽然,我觉得他的结果也不够有意义(理论框架本身的问题), 但是人家说得清清楚楚。尤其,每章最前面的结构说明和最后面的总结,我的论文都是复述。但是在他那里,明显看到了章回前用思路和逻辑串联了结构脉络,章回后交代了用思路和逻辑勾勒了章节重点。
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感觉是感知力和心胸都长进了。——嗯,我现在夸自己,手到擒来。
感觉,申请计划要调整。本来是要再读几篇好的博士论文再写的,(想到这里,要去找人推荐文章)后来想起老罗说,这个计划只是用来帮忙拿到合同,具体咋做,和最后的论文写成啥,都可以再议。就觉得,还是要在研究的重要性、紧急性、计划的缜密程度和理论深度上下功夫。
继续读书了。等消消乐💗集齐了,并玩完了,又要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