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柜来的人》侯孝贤1983
又是台球,记分板。
拖鞋,打架也穿拖鞋。

好经典的侯氏构图,前中背景都很满,很有纵深感,而且是体现了阿清的视角。

喜欢侯孝贤电影里的树。
对女性有一种,嗯怎么说,物化?因为小杏是被谈论被评价,被塑造成仿佛可以被男人随意驱使、没有个人意识的一个物件。有点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莫妮卡贝鲁奇。包括对姐姐也有点这样,但是那个姐姐是有点主动被物化的感觉。包括后面郭仔他的女朋友,他对他女朋友的态度也是比较物化的,没有重视她的情感,没有把她真正拉入自己的圈子那种感觉。
阿清在死虫子边上画轮廓线,与父亲用棒球棒打死蛇的童年记忆串在一起,好喜欢这种联系。
小杏烧求签得来的符,又拿符烧头发。这个情节好厉害。然后因为她摆弄头发这个情节在前面也是有埋过伏笔的,所以这里烧头发就很合理。
阿清和他的小伙伴打架。这里的情节设置很可以理解,因为他觉得自己被抛下了。他们三个人,郭仔有了女朋友,一个有了更大的工作机会,能够赚更多的钱。只有他一个人,赚不到钱,也谈不到女朋友。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阿清他们去高雄找工作,这里可以反映出中国社会这种人情社会的特征。关系,关系。但是应该信息不发达的那个年代都是这样的。
阿清的老爸死了,然后阿清坐在家门口望着他老爸经常坐的那张藤椅。然后镜头转移(有点像一镜到底)表现阿清脑袋中回想的画面黑白的童年记忆,感觉那个场景拍的特别好。因为他原本不仅望着那把藤椅,藤椅的背景是小杏和另一个孩子,所以我总感觉是他望着他自己希望的和小杏拥有的家庭,然后通过藤椅这个媒介回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家庭那种感觉。
到了结尾,与暗恋的小杏和朋友分离,只剩阿清一个人迷茫地面对未来。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