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指南(一)
极简主义的概念来自欧美,多代表一种艺术风格,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顾名思义是由极简主义引申出来的一种断舍离的生活方式,它主张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做到简单、克制和专注。极简的对象一般会分为两类,物品和信息。物品极简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在可接受范围内拥有尽可能少的物品,信息极简则是,有针对性地主动选择信息。
极简主义之所以受到很多人推崇并践行,包括斯蒂夫·乔布斯和马克·扎克伯格,是因为它的确有很多好处,而且即使是不喜欢或不想要过极简生活的人,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积极主动把握人生的技巧。
我在接触到这个概念后,就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极简逻辑,而且从中受益匪浅,它减少了我日常整理的时间,也减少了我对外物的依赖。当然,最重要的改变是,我开始倾向于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内在的力量,这促使我更加深层地去认识我自己。所以我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系列关于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文章,本篇作为这一系列的开篇,主要就讲一下我所理解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优点。
▶ 首先,显而易见,极简会使我们拥有更多的空间。
我们通常把自己的住所称为家,那家是什么,家当然不是收纳空间,而是安放我们心灵的地方。一个过度负荷的家与窗明几净这类词几乎无关,如果不擅整理,甚至会杂乱到让人产生窒息感。如果我们只拥有少量的东西,那随意伸展的空间就会有很多。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一个存储空间有限的家,如果不被生活琐事和无用信息所填充,我们可以更好地连接更多有用的神经,发展自己的思维。

▶ 其次,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
人生短暂,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当然希望把时间放在最想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任由零碎的琐事淹没我们。如果持有物繁多,清洁整理起来会很费时间,这个自然不必说。但其实还有大量隐性的时间会消耗在选择和寻找物品。对于经常在做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的人来说,选择众多有时候也是一件难事。比起一柜子的衣服花很多时间挑选不出自己想穿的,实际上远不如拥有少量每次穿都喜欢的。当然要实现衣橱极简并不是必须要走极简主义风格,而是确定风格,然后精心选择。而且,只要肯动脑,极简衣橱也可以容纳多种穿衣风格。

其次,如果喜欢囤积又不擅长收纳,每次寻找物品都是一个挑战,除了浪费时间,还有极大概率将家里变成“偷窃现场”。物品需要极简是一方面,我们浪费在接收媒体信息的时间也需要缩短。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些无用的通知和消息占用了我们多少时间,现在手机上一般都带有“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可以自己检测一下,结果可能会令人震惊,而那些时间我们原本可以更放松或者更有意义度过。
▶ 最后,极简还会使我们拥有更多的精力。
《管理你的精力而非时间》中认为,我们应该管理的不是时间,而应该是精力。精力包含四个方面,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应该避免过度消耗精力同时还应该主动存储精力。
对于手机等电子媒介如何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都心知肚明。但有时候我们会跟自己讲,“人总归是需要放松的啊,刷点手机休息下无可厚非。”然而书中明确指出,科学研究证明,看电视之类的娱乐活动对思维和情感的影响等同于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不仅不能使我们精力恢复,反而会使我们更加疲劳。

除了需要放松,我们还有一个借口,“我是在提升自己,总得了解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但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说,大部分信息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没用的,先不说信息能不能真实反映现实,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信息进入大脑而不经处理,并不能变成知识,最终它们既不能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也不能被记住。
其次,我们拥有的物品也在隐隐消耗着我们的精力,尽管我们不经常感觉得到。照料持有物需要耗费体力,控制我们对物品的依赖和占有欲需要动用意志力,而且一旦陷入“不开心就买买买,心情糟就刷刷刷”的惯性思维,我们就很难扩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综上,极简生活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空间、时间和精力。那么肯定会有人问,我们节省下来时间和精力做什么呢。
简单、克制的最终目的是,专注,即花最多的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对于乔布斯、扎克伯格和《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等人来说,极简使他们更加专注于自己想完成的事业和人生目标,他(她)们也确实最后做到了。但对于我来说,我还处在寻找那颗星星的阶段。当然,极简使我更专注于寻找,这确实也是我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下一篇,会是真正的实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