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必须了解的5个真相!
每两个中国人里,就至少有一个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大国,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呢?怎么感染的,感染了要不要治,还会再感染么......今天就一起了解下,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5个真相。
一、怎么感染的?
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3种途径进行传播。
口-口传播途径
研究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均被检测出含有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几率通过共餐传染给他人。

粪-口传播途径
感染者的粪便中也被检出有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污染了水源和食物,是可能传播给他人的。
胃-口传播途径
如果感染者发生呕吐、或者胃液反流,直接接触到了呕吐物或反流的胃液,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
在一项研究中,16例感染者的呕吐物中,其中6例在距离呕吐物0.3m的空气样本中培养出了幽门螺旋杆菌。
二、没有症状,不需要根除?
没有症状,并不代表幽门螺旋杆菌没有对你的胃黏膜侵蚀。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100%会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大约15%-20%的感染者会出现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大约1%的感染者会出现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在无症状或浅表性胃炎阶段,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几乎可以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国际上诸多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比如2015年的京都共识、2018年的休斯顿共识等均提出,成年人一经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论有无症状,都应予以根除。我国在2019年给出的官方意见——《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中也明确了,建议无抗衡因素的所有成人都应检查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三、孩子感染了,需不需要治疗?
成年人应予以根除,那么孩子呢?
孩子在14岁以下,且没有什么异常症状,不需要特意去医院检查。即使无意中检查出感染,没有特殊情况,也不需要进行治疗。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儿童感染后,并没有明显症状,很少引起严重的胃部疾病,比成年人发病率低很多。并且儿童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这点是成年人不具备的。

再加上,根除的过程需要用到抗生素,副作用大,对儿童会造成伤害,还可能因为孩子用药依从性差,导致根除治疗失败。即使根除了,孩子是易感人群,并且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未养成,还可能再次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不过,如出现以下特殊情况,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检测,并遵医嘱治疗。
消化性溃疡
胃MALT淋巴瘤
慢性胃炎
胃癌家族史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计划长期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四、幽门螺旋杆菌也有益,不能全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在根除后,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增加哮喘、肥胖的机率?
这个说法,不可信。

是否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要取决于幽门螺旋杆菌所导致的胃炎类型、分布和程度。并且部分即使加重反流症状,也会逐步好转。虽然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某些机制可以抑制哮喘反应。但是也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本身的成分和产生的毒素,就有致敏物,反而会诱导哮喘的急性发作。
根除后,会增加肥胖几率,这单纯是因为,胃好了,吃嘛嘛香,可不就是会胖些么。
芝麻大点儿、还不咋确定的好处,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益处是没办法比较的。
五、根除了,还会再感染么?
成年人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再次复发率只有5%左右。大多数人幽门螺旋杆菌首次感染,是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成年人并不是易感人群。之所以成年人中会有那么高比例的感染者,大多是在儿童期感染的。很多患者所谓的“复发”并不是再次感染,而是上次根除压根就没有成功!

根除失败主要源于治疗过程中用到的抗生素。
根除治疗中,抗生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明显的副作用,会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不按时、按量服药,导致消杀失败。同时还会让幽门螺旋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一旦产生,二次根除治疗就难上加难。益生菌-派洛库配合使用,可以帮助重症感染者,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升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