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在哪里

陶渊明的诗《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首先要做到“心远“,因为”心远”,所以”地偏”。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唯心造,当下的生活皆由自己的心创造。心远才能闲居南山,悠然采菊。诗人向往山水田园,所以创造了这样的生活;而非有了田园生活,才有恬静豁达,悠然自得的心境。
生活拮据的人说,等有钱了,我再好好学习;忙碌焦灼的父母说,孩子结婚了我就自由;单身的女士说,有男朋友了我才快乐;全都反了。先有心之所向,而后才能到达。先努力学习,增长智慧,才有可能逐渐走向富裕。父母的心自由了,舒畅了,孩子的生活才能安然有序。自己快乐、开心、有活力,才能获得异性的喜欢。但我们往往习惯将快乐建立在目标和获取之上。得不到,烦恼;得到了,会发现其实也没有多开心,甚至烦恼更胜从前。
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没工作时,就一个压力;工作后,却因此衍生无数紧张和焦虑;肚子饿时,就一个烦恼;吃饱了,却发现难受,犯困,还担心身材走形;没钱时一心想着努力创造更多收入;有钱了却要面临感情、家庭、事业的多重选择和纠结。所以快乐无关失去还是拥有,内心不快乐时,拥有越多,迷茫和困惑越多。
电影《后来的我们》有句经典台词:“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总以为得到更多才会快乐,最后却发现物质充裕了,生活优越了,但初心丢了,快乐没了,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了。所以将快乐寄托于未来和希望时,容易顾此失彼。
孩子成绩不好,不快乐;成绩好了,又希望他考第一,拿了第一,又要求他能次次保持,不被超越。丈夫顾家体贴,我们不开心,嫌弃他不上进,事业心不强,待他事业腾飞了,我们又埋怨他没时间陪伴自己,还是不开心。所以将快乐建立在某个人、某一件事上,痛苦永远多过满足,因为欲求不满,贪心是个无底洞。
其实,快乐就在当下,在自己兜里,和外在无关。没事拿出来盘盘,内心快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才有可能创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