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犬少年的天空个人向排雷(大量剧透)
我无比后悔追剧过于上头直到凌晨,后面越看越不对味,像糖里塞了屎。为什么超级女声那里大力娇一直在质疑自己打扮行为像男生而不是女生?我其实一直在等着剧中有人说,女生也可以不穿裙子不文静不玩洋娃娃,女生可以有不同的风格。结果用马田的“不管你是什么样在我心中最好”之类的甜言蜜语话术以及小伙伴和邻居们的支持鼓励来帮助她面对自己。虽然这不失温暖与感动,但其实加深了社会上的女性负面刻板印象,而且暴露了价值观瑕疵。1. 一味推崇男人间的兄弟情义,女生形象仍然未能跳出传统刻板印象窠臼
“贤惠温柔的女孩子当然要用做饭来治愈男生”。在前期剧集里较为亮眼的形象:外表文静其实会翻墙找刘闻钦的李安然,力大无比跟竹马们嬉戏打闹的朱玮娇。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进一步呈现的形象是怎样呢?为了安慰失去父亲的老狗,两人给予“母爱”关怀。女主陪伴男主走出阴影的高光片段之一是靠每天偷偷溜进男主家给他做饭,还要安放一句女生做饭不好吃嫁不出去的台词,果然是很有“年代感”。
马田事件后娇娇的第一反应真是给我看气死了。不是对这个人物生气,而是对编剧和导演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达成家人和最在乎我的人都没有无条件信任我的情境,以虐马田促成其弃考离家出走),居然这样糟蹋这么好的娇娇。安然作为马田的青梅,了解他的性格;狗哥作为马田的兄弟,承担无条件相信兄弟的高光戏份。只有娇娇被设计得不分青红皂白两人情绪上头互相对吼“我凭什么知道”“我凭什么不知道”。呵呵,这不是又加深了谈恋爱中男生要哄女生、女生容易有小脾气等等刻板印象吗?娇姐虽然咋咋呼呼、叽叽喳喳,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向拎得清,就算当时吃醋以及第一次谈恋爱没经验,难道会两次“目送”马田离开无动于衷(第一次还跟其他人吼)?这简直变了个人!
2.对男生以磨炼成长为主,对女生以甜宠为主,有时将女生设置为男生的动力
老狗,父亲逝世,一夕之间长大,从愧疚到坚定自己运动员的梦想;刘闻钦,人生第一次重大转折点是为了送李安然项链打野球结果失去保送大学机会;第二次重大转折点是为了对李昕要把钱要回来的承诺冲上去结果被混混们捅死;嘴哥,因为可可的刺激铆足了劲儿考清华;咪咪,因父亲住院成熟,坚持不懈向陈圆圆告白;马田,由于被父母和娇娇误会深感委屈,离家出走体会人间冷暖,知晓社会生存不易。总的来看,核心男性角色的魅力和潜力都很大,而且拥有现实社会中部分男性极其缺乏的对女孩的一腔真心和永不放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实际行动。
相比之下,女性角色虽在性格上也颇有魅力,但在成长的刻画上较为单薄。李安然,从上一段情伤中走出和放下,有了新的恋情;娇娇,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结果以非常尴尬的姿势失败了,联想到老狗拿到马拉松冠军和嘴哥考上清华,更是对比惨烈;而且为什么要设定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梦想是在舞台上唱歌?),追回自己的爱人;陈圆圆,在一次次拒绝后终于被咪咪打动;李可,原本清纯后来流落风尘但也没有太坏,尝试改过自新(其实后面这两位因为着墨不多,我难以理解感情是如何产生的,这更像是一种设定)。对她们来说,(在剧中主要表现出来的)生活里最大的困境无非就是担心自己丢脸和恋爱困扰。
就很离谱,非要为它解释的话,大概是剧情的现实向在某种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刻画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状态:作为男人们成功的“奖品”、英雄故事中陪衬的“美人”,被社会鼓励“娇养”以至于缺乏生活阅历不食人间疾苦。
结合马田的原型是编剧本人美化版之后我基本理解了,这剧正如它的名字“风犬少年”,是以男生们的江湖义气、爱恨情仇为主体,以男性青春回忆和幻想为中心的。虽然糖中掺屎,但毕竟为它哭过笑过熬夜过触动过,我好惨,再也不真情实感追国产剧了,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优秀的女导演和女编剧,在青春片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
另外,看得我恨不得穿进屏幕摇醒那些读作年少轻狂(写作大男子主义)的少年郎,你们脑壳是不是有病?看到人受伤了不要移动他让他念台词啊!遇到问题不能告诉女朋友让她跟你一起承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