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廿四)

《山之影》——《项塔兰》第二部 没读之前,看腰封上的推送——“教父+肖申克的救赎+第一滴血!!!”,三部又刚又燃的作品累加到一块,那么这部就是超刚超燃咯?
读罢一二部,确认那是噱头,是因为此作品中有着“教父的黑帮、肖申克的越狱、兰博式的小强”,越狱发生在第一部里,同名电视剧里也会有。
《山之影》仍以孟买为中心来展开,相比《项塔兰》,在空间上小一些,已没有初到南亚大陆的新鲜感,众多人物也是熟知,有些人登场,也有些人消失,还有一直在的卡拉和碎碎念般的哲思。
算不上超刚超燃,但算得上又刚又燃,用颜色来代表的话,黑《教父》、白《肖申克》、红《第一滴血》,那《项塔兰》是——五颜六色。
还有第三部,未读,怀疑是段狗尾。
《根部之血》 扒白皮、扎白心的纪实作品,讲在一个小镇上对黑人的种族清洗。读到后头会越来越紧张,悲伤的挽歌、不屈的战歌,同时吟唱着、回荡着……个人五星推荐。
《西南联大的背影》 现在有不少寻幽访古的up主,寻访的人文古迹类主题有:古城、古桥、古树、古镇、古墓……也是辛苦的有模有样,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整理成书籍,唯有影像。
这本《西南联大的背影》是余斌老先生从昆明的老街道、老宅院里跑出来,从故纸堆、旧文献里挖出来,主要是两部分:西南联大的人物旧闻与西南联大的遗迹新考。
陈寅恪的“恪”到底读“ke”还是“que”,在此书中也有提及。
《Replay》(这个男人43岁) 据小说内容,这个奇怪的中文译名要吃拳头的,因为不断重生的还有一个女人,译林版翻成《倒带人生》。我将其归为惊悚类小说,不能算作科幻或者奇幻。斯蒂芬.金也有类似人生不停重来的作品,灵感应该是来源于此书。
很喜欢每一次死亡、重生后的反思,就像软体的版本更新,从1.0到1.01、1.0到2.0……反思、纠错、折磨、堕落、混乱……直到最终版定格住。
很多穿越文是为了一爽而已,有脑的不多,这本算。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谈访录》 《百年孤独》的配套读物,当然是读过了《百年孤独》再来读这本,否则会魔怔住。很多内容已耳熟能详、讲了又讲,比如和外祖父一道看冰,比如神父吃巧克力……等等。我是读过了《活着为了讲述》,所以会觉得访谈录的行文给人的吸引度不够,不给力,没有引人入胜感,毕竟体裁放在那,最后两篇访谈我是pass了。
到是记住了马尔克斯在《花花公子》访谈里讲的一句话:乡愁的优点在于,从记忆中消除了所有不如人意的方面,只留下可爱有趣的方面。
《对决人生》 杨照讲海明威的生、死和作品,后1/3部分是他翻译的《老人与海》。
先吐槽这本书的纸质,轻型纸,翻开来就是一股酸臭怪味,甲醛不像甲醛、臭氧不像臭氧,我是举着抬头读完,手举酸了就放下来,头侧着用余光看,要命的是我还开着电扇,吹得满脸都是这味。实在受不了,我就把电扇挪到后面对着后脑吹,把味道往客厅里吹,结果家人进来一闻,以为在吃螺蛳粉。
吸引我的是杨照对原版《战地春梦》开头的一番解读,委实精彩,尽管主观成分居多,也是一家之言,有可能的话还是读读原版的海明威,中英文比较下来,两种汁味。
P123到p130,引用了费孝通对中国和西洋差异的观察与分析,讲共情、讲爱、讲鬼、讲生死,几乎都是费孝通原话,虽然纸张还在散发着阵阵酸臭,但字字如珠玑、如匕首,读完,长舒一口气,这是用生命在阅读啊。这本书里引用别人的话和段落较多。
把后面的《老人与海》快读了一遍,文中圣地亚哥钓到一条有着golden head的dolphin,杨照是翻成海豚,国内大多版本是翻为鲯鳅,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π在海上捕杀的那种给老虎吃的大鱼,又叫鬼头刀(英文:dolphin fish),有个金黄偏青铜的脑袋,见图。第一次读到翻成海豚的,就有些困惑,就查了一下,我倾向于鲯鳅。这鱼会变色,活着像身披彩虹,死时渐渐呈惨白。


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四章也有写到这种鱼: 河面上充满了从迢遥的天庭降临的容光; 水波上的各种色泽 从斑斓的落日以至上升的明星 都将它们奇幻的异彩散发、融合:呵,现在变色了; 冉冉的阴影飘过,把它的帷幕挂上山峦; 临别的白天 仿佛是垂死的、不断喘息的海豚, 每一阵剧痛都使它的颜色改变,最后却最美; 终于——完了,一切没入灰色。
没找到英文版,只找到穆旦的汉译版,译成海豚,从整首诗的上下文来看,海豚会变色吗?
很牵强,存疑中……
© 本文版权归 mohicanian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