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运记忆
查看话题 >我记忆中的奥运会
又到了“奥运年”,一个特殊的奥运年。我看了一下这篇的草稿是在2016年就存下了,居然兜兜转转了四年没有写完,最近看到在豆瓣上有奥运的话题,想着可以一鼓作气把它完成。

84年中国拿到了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李宁从大名鼎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体操王子,中国女排也拿到了奥运冠军,那个梦幻般的五连冠;跳水梦之队开始出现初现端倪,如今一直出现在电视里的领队周继红,也是在那一年拿到了奥运冠军。我所有熟悉的体育明星们,似乎从那一年开始,就真实的进入了我的生命。
84年洛杉矶,88年汉城,92年巴塞罗那,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04年雅典,08年北京,12年伦敦,16年里约,我简直不需要查资料就可以随口例数出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地。
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马,我只是从历史影像里面获得认知,张山,这个和男子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双向飞碟选手,弹无虚发,百发百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完美代表,被两位男选手高高托起在冠军讲台上的画面,一直都印象深刻。乒乓球,那会真的只是能看个热闹,记得父亲总是说,邓亚萍的技术确实是更胜一筹的,乔红怎么都打不过她,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她其中一面用的是长胶,这种神奇的颗粒胶皮,能够运用得如此顺手,实在是我膜拜的对象,但是如果作为对手,这真是一项难缠的武器。中国女子游泳队一度风光无限,但后面的事情就一言难尽了。巴塞罗那患有小儿麻痹的射箭运动员点燃圣火那一幕,惊为天人,一直觉得是至今为止最棒的奥运点火仪式,圣火点燃那一刻内心忍不住为之欢呼,即便后来传说箭并没有射准也无法掩盖这创意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从96年开始,我才逐渐有了自己对奥运会的记忆,当然也可能是乒乓球的双子星开始成为我目不转睛注视的球星。拳王阿里颤抖着点燃圣火,是帕金森这个词第一次进入我的生命,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在多年以后它还会再和我的生活相遇。第一次看女子垒球比赛,因为某个太过出色的运动员居然被解说告知和我同一天生日,我一度非常认真地研究过垒球的规则,看得懂那个扇形球场里的得分和防守。百年奥运,雅典一直希望自己可以申办这一届奥运会成功,我都记得他们申办时的口号是让奥运回家,可是历史总是要有点遗憾吧,这一届给了亚特兰大,会徽是圣火的样子,中国为雅典投了票,作为回报,2000年的申办雅典没有参加,而是全力协助中国。我记得在某次的采访里好像看见过这新闻,但如今却找不到了。
2000年,悉尼,这算是真的拥有完整记忆的奥运会,申办时中国以两票只差落败,一直在后面的多年,都被反复提及,直到北京申办成功。开幕式印象深刻的骑马开场,大批的演员骑在马上挥舞着奥运会会旗跑来跑去,展示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生活,从土著到现代,没有记错的话,那是第一次动物参与了开幕式的演出。最后场内传递的六位女火炬手,在水中点火,仿佛瀑布般升起的火炬盘和站在中间的弗里曼,飞盘一般升起。
一直很喜欢悉尼奥运会,蓝色的色调,火与水的完美结合,更因为菊姐终于拿到了属于她的奥运会金牌,虽然只是女双,我大概是从97年开始确认学习菊姐的打法,她决赛时从队友身后那一拍拉球简直神来之笔,也无愧于如今的词条上还有她咬金牌的样子,多年以后在北京的球馆里,老北跑出来对我说这不是一个小李菊么?!得意非常。她依然痛失了女单金牌,倒是孔令辉顶住了压力,从老瓦手中保住了男单,奥运之前孔令辉有一场球我也印象深刻,似乎是对韩国的朱世赫,又是削球,又是长胶,相比与最常见的左右拉弧圈球控制,他那一场前后拉吊简直运用得炉火纯青,长拉短吊打得异常轻松,有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潇洒,让人不得不感叹奥运集训效果明显,2000年的男单金牌就应该是他的。葛菲顾俊,这对性格完全不同的组合,让我豁然明白不同性格的人其实也可以组合在一起,互相弥补互相成就,她们那耀眼的双打战绩,“有葛菲顾俊参加的女双羽毛球赛,就是争一个亚军而已”,羽毛球女双三面国旗一起升起在奥运会赛场的记录后来似乎没再有过,奥运会突然出了新的规则一个国家只能有两组选手参与同一个项目。大概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南通,这个城市突然变成想要去拜访的城市,因为菊姐,也因为葛菲。费德勒在悉尼一见钟情的米尔卡,从此执念一块金牌求婚。
若是没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4年雅典应该被我评为最佳,奥运圣火重回故乡,他们延续了那个回到雅典的圆形会徽,延续了奥运会冠军头戴橄榄枝,古典而优雅,甚至一些比赛被设置在古老雅典奥运同样的场地。开幕式真的在奥运会主场馆里造出一个蓝色的爱琴海来,一个“怀孕”的女演员慢慢走入注满水的主体育场,那些白色的雕塑,那些古希腊文学里的神兽们,都一一出现,整个开幕式在水面上完成的开幕式,极具鲜明的雅典风格,最惊艳的一幕是在运动员入场前,被布置为爱琴海的主体育场动用几千台的抽水机,在8分钟内抽完遍布体育场里的水,运动员在缓缓步入场地,水面在快速缩小,待第一支队伍走到指定的位置,场内的水已经被全部抽干。同样是8分钟,雅典残奥会闭幕式惊艳全世界的“北京8分钟——千手观音”,2005年回到国内在春晚再次震惊了国人。现在的人大概都不记得2004年刘翔带来的荣耀了,只记得后面他的退赛。
2008年北京,非常荣幸北京奥运会开幕时我在北京,非常遗憾我居然没有心思去抢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票去现场观看。在奥运会开幕式之前,所有的北京会展公司禁止作业,奥运会当天全体放假,狐狸邀请我们去他那一起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汇合吃了早中饭去超市购买食材准备在家做饭,忽略了人们对于奥运会的热情,感觉整个北京的人都涌进了超市,那种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仿佛过年前抢购食物要将超市洗劫一空的节奏,连一根葱都不剩下,我们稀稀拉拉的抢了一些东西,连薯片零食的货架都空空如也,狐狸不禁感叹了一番突然好像过年的节奏。打车回家突然发现北四环边全部站上了警察,和的哥聊天,他炫耀说自己是奥运会服务车辆,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握方向盘时如果用了掏的动作就立即判定不合格,而狐狸租住的地方距离鸟巢是可以步行抵达的距离,是要严格控制的,进入时还被拦下问话,我们幸运地打了一辆可以进入该区域的出租车,否则大概要拎着东西走好远。回到家里发现没有葱姜蒜,他硬是厚着脸皮跑去楼下的餐馆要了两根回来,说餐馆后厨的人都震惊了。
震惊从击缶开始,那十秒的倒计时就已经让我惊呆得闭不上嘴巴,狐狸感叹了一句,这个时候突然觉得好遗憾,没有去到现场,我沉默着不知道如何回应。北京出生的张怡宁,那时候还不叫大魔王,代表运动员宣誓,在自己家乡举办的奥运会上加冕为王。被棒子国私下透露出去而没有完成的凤还巢点火仪式,后来那平平无奇的点火仪式,算是北京奥运的些许遗憾,从这一点来说,棒子国真的太垃圾了,永远无法取得我的原谅。个人认为主题曲好和谐,和谐得不像一个体育赛事的主题曲。放烟火的时候,我们爬到顶楼去亲眼看真实在夜空中的烟火,残奥会时去场馆里看比赛,我至今都清晰的记得师兄说鸟巢和汶川的关系,站在鸟巢内的那一刻,无声叹息。我也集了几个徽章,后来给腾讯体育写稿的时候,倒是写了很多关于冬奥会徽章的故事。
我喜欢这一届的奖牌设计,金镶玉银镶玉铜镶玉,美玉赠英雄,非常中国特色,开玩笑说费德勒终于有了一块金牌来求婚了。复出的菊姐落选了奥运会阵容,我开始渐渐不再看乒乓球比赛,也不太知道规则的改变。
2012伦敦,费德勒还是放弃了瑞士队的旗手身份,本来他可以成为第一位三度举着国旗进入奥运开幕式的人。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有JK·罗琳读诗,有憨豆先生搞笑,有007去邀请女王并当她的保镖,女王还拍了一段从飞机上一跃而下抵达会场的VCR,一切都欢乐祥和,非常好玩。但接下来的比赛中爆发出来的各种新闻,实在让我对这届奥运没有什么好感。
2016里约,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一届奥运会印象全无,大概是上班+时差的问题,加上最近几年我似乎也慢慢开始不怎么打球,不怎么看比赛,不怎么关心外面的世界。只记得被迫离开家乡的难民运动员被允许参与奥运会,这些经历过炮火依然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值得被看见。乒乓球双打变成了团体,我能说明白打法特征的球员越来越少了;费德勒惜败给了穆雷,距离全满贯就差那么一点点;女排重新夺得奥运金牌实在让人很开心,高中女排的群欢呼雀跃,她们登上领奖台时那抖脚的表情包还曾经存过。
2020东京,疫情改变了整个奥运进程,我一度想过离得如此之近,是否再去看一次奥运,顺便想去看苔寺,我依然希望东京奥运会圆满开启,圆满结束,对于运动员而言,人生可能真的没有几届奥运会,黄金的年龄和最好的状态,转瞬即逝,费德勒前几天宣布退出了,金满贯大概是他这一世的遗憾吧。
我突然有了一个别样的计划,这些有过记忆的奥运会举办地,和四大满贯的举办地一样,我是否也有幸都走一遍?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人搬运至任何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