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名人榜》明.朱载堉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出生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是明太祖九世孙,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平其父获罪被关,筑室独处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宫。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在没落坎坷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堉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朱载堉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 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明代最为著名的学者,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发明家,他的成就不可计数,涉猎极其广泛,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主要成就有:
1、音律: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乐律全书》最为著名。创建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故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世界上已知的十有八九的乐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它被西方普遍认为是“标准调音”、“标准的西方音律”。
2、乐器: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制作了三十六支铜制律管,每管表示一律。
3、舞学:首创“舞学”,为舞学制定了大纲,奠定了理论基础,绘制大量舞谱和舞图。他的'天下太平'字舞谱,也为今天的团体操开创了先河。他开创的集体教唱、乐器伴唱、识谱学唱,在我们今天的音乐教学中仍被广泛应用。
4、舞蹈: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精心设计出了踩着高跷抬花轿的表演形式。伴奏用的乐器也是他改进后的管子和唢呐,为现在唢呐的前身。2008年国务院将高抬火轿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数学:首创利用珠算进行开平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 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6、计量学:对累黍定尺、古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关系等都有极其细密的调查和实物实验,特别是关于历代度量衡制变迁的研究一直影响到今天;他提出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还精确地测定了水银密度。
7、天文历法:求出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值的公式。在 1986年,专家们用现代高科技的测量手段对朱载堉关于1554年和1581年这两年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发现,朱载堉计算的1554年的长度值与今天计算的仅差17秒钟,1581年差21秒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纬39°56′,东经116°20′)的人。
8、文学:朱载堉写的散曲脍炙人口,散曲集《醒世词》存小令73首,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作品有《诵子令·驴儿样》、《山坡羊》、《黄莺儿》、《七律·叹人敬富》、《黄莺儿·穷而乍富》等。
9、哲学:反判宋明理学,注重实践和实验,辩证的思想方法上。他对伪科学的批判是中国哲学思想史和科学思想史上极有意义的事件。
10、珠算:他用自制的八十一档双排算盘,开平方根24次方,找到了计算十二平均律的数学方法,又用开立方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参数,被誉为“珠算计算的鼻祖”。

他是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他又是算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一个可以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齐名的重量级科学家,早在明代,就为我国夺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外学者尊崇他为“真正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的达芬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