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熏笔记-摘录师说,解构现实世界的几个概念
2021.7.12 思维:今日总结一下几个解释真假法经常用到的概念。 第一组:现象和物质 现象就是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感受到的色声香味触五种感觉,物质就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凡夫所知只有现象,因为所有凡夫认识都通过五种感觉,通过这五种感觉来推测出感觉的来源为某种物质。凡夫永远无法真正觉知到物质,而推测也不成立的原因是可以用“梦中无物质却能产生感觉”来驳斥。因此有感觉不代表就一定有物质。但有假象一定有真相,否则便成无中生有。真想就是“心识”。 第二组:似义和义 “似义”为色声香味触五种感觉,“义”为通过这五种感觉来推断出有一切法。为何叫“似义”,因为“义”是由凡夫通过“似义”猜测二出。“似义”就如颜料,“义”就如我们通过颜料猜测出一副画。事实是“似义”与“义”都是感觉,都是意识活动。因为“似义”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被感知,真正现量觉知的部分是种子层面的,凡夫无法知觉。“唯识无义”即“唯识无境”,“境”便是“梦中一切法”。 第三组:自性与差别 “自性”指一个东西的自体,即客观存在,“差别”即这个描述这个“自体”的名言内容。凡夫认为“桌子”有自体,觉得有一个客观存在的桌子,但细细深究就发现我们这个想法的产生全部依赖于我们所看到的“差别”。我们认为“有颜色形状、敲起来咚咚响,闻起来有木头味道,摸起来硬硬的”,综合以上“差别”信息,定义出“这是一个桌子”。而事实上所有“差别”信息都只是“色声香味触”五种感觉,“有感觉≠有物质”,这个可以用“梦喻”说明。 第四组:现量和比量 “现量”指的是不用分别自然现前的部分,“比量”是指“需要通过意识活动得知的部分。凡夫法中将“色声香味触”五种感觉说为“现量”,只是假安立。因为我们看到“颜色”的时候其实已经“用意识分别”了,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这是颜色?我们之所以将它称为“现量”,因为这是我们无始以来最深刻的共同记忆,也是组成这个梦境的基础材料,已经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直接形成认知,即使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要有嘴就会发出声音,有手就会产生触感。就像每个人的眼睛只要没瞎就一定能看到颜色,这个信息的进入几乎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不能睁着眼睛说,我不想看到颜色,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