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之古都篇
把咸咸的海风抛在身后,一路向西,新的旅程开始了。这次旅程和以往不同,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一次真正的自驾远行。
第一站 洛阳
二十年前在洛阳转车,曾对洛阳匆匆一瞥,如今早已没了印象。而这次路过洛阳,在短暂的停留后,对洛阳有了新的认识。
不得不说,中国近些年的发展真的迅速。从龙门石窟到老城区的路上,曾经的荒郊野岭早已失了踪迹,现在是宽阔的马路和现代的建筑。马路两边的店铺非常干净整洁,让人一下改了过去的刻板印象。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现在的洛阳,我想,最确切的词就是接地气。在老城区的街道上,能看到很多骑电瓶车的市民和游客,这让我想起高雄的街头。逛到丽景门,一直通向十字街,是一条很长的小吃街。刚刚过了丽景门,眼前的景象使我震惊,从来没见过密度这么大的小吃街。不管是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北京的南锣鼓巷,还是苏州的平江路,都没有这样摩肩接踵。看来,洛阳的人口不少,而且很享受夜生活。也许对于洛阳人来说,在炎热的夏日夜晚,坐在街边吃上一碗不翻汤,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
已经很难想象历史上洛阳的繁华模样,现在能做的只是探寻历史留下的踪迹。


在游览龙门石窟时听到导游说,龙门石窟90元的门票,80的精华都在奉先寺。一直听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照着自己的样子修建的,但也有说法是,卢舍那大佛是为了供奉李世民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供奉先祖,武则天不会把自己的脸刻在供奉先祖的佛像上。真相究竟怎样,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卢舍那大佛的神情,真的能深入人心。走到对面观景台时,已是夕阳西下。阳光从西边洒落在伊河上,波光粼粼,很是好看。有人说,逛龙门石窟是很需要体力的。但我发现,一路西行下来,龙门石窟真的是最节省体力的了,需要爬的台阶并不算很多。
第二站 西安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到西安。在过去的时光里,曾听很多人提起过西安。每个人口中的西安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我很幸运,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间里,到了西安。曾经听人说的一些负面信息都没有看到,反而看到了西安好的一面。站在城墙南门外的广场上,看着城墙上的灯光亮起,表演的音乐响起,身后是鳞次栉比的商店,恍惚中,真的有一种梦回大唐的感觉。

因为是路过,所以也没有专门冲着景点去,夏天西安的高温让我望而却步,真的没想到夏天的西安可以这么热这么晒,只好在太阳落山后出门觅食。早就听闻西安的小吃出名,当我钻进西安大排档的时候,简直是惊喜。首先没想到西安的菜可以做得这么有创意这么精致,甚至比杭州还要精致。虽然没有太多小炒,但是各种创意菜,小吃的味道都很惊艳,吃一次完全不过瘾。
这次游玩的真正意义上的景点只有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来一次其实也就够了,要是不去吧,又觉得有点不完整,就好像去了北京不爬长城去了上海不看外滩一样,但真正去了,又觉得就是那么回事。不能近距离得看,就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说得好像我近距离看了就不是走马观花一样。夏天去兵马俑,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展馆里没有空调,人又多,就像蒸笼一样,到门口的那一刻,有一种外面开了空调的错觉。站在景区里,可以远眺骊山。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得很清楚。爬不动山的我,也只能远远地看着了。

在西安逛了一家很大的方所书店,里面书的种类很多,不仅有最新的书,畅销书,也有不少小众类别的书,还有一些外文书。可能有不少人是冲着打卡去的,但是如果静下心来转转,是能淘到好书的。有人说这里像哈利波特的城堡,能在像城堡的书店里淘书,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呢。这么大面积的书店,上一次看到还是在北京的page one。不知道买书的人究竟有多少,能有这样的书店逛,真的很开心。一直都很好奇这些书店究竟是怎样盈利的,很怕他们经营不下去而关门。虽说书店都已经转型,但网络对纸质图书的冲击还是太大了。

很多时候,风景在途中。虽然在洛阳、西安都只是短暂停留,但是在途中,我看到了险峻的华山,看到了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风陵渡,看到了惊险的函谷关,看到了滚滚而过的黄河。没有逗留,却也能亲眼所见,而不只是作为书中的文字停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也是旅途中的一种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