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游记(正定)
初到正定已是下午,从苍岩山回来饥肠辘辘,于是在西城墙外随便找了家饭馆坐下。拿起菜单看了看,基本是糊弄游客的那一套,和前门周边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招牌的馆子一个套路。河间驴火,长方形的烧饼夹着薄薄一层驴肉,一口下去没把牙崩了,比城墙角的砖头还结实。崩肝,看起来像豆腐干,实际是牛肝切丝凉拌的小菜,有点硬有点轫,夹一筷子能嚼半小时,适合下酒。饸饹面,能把面条做的这么难吃也是本事,一股带着土腥的中药味。总之景区周边挂着当地特色招牌的饭馆都是忽悠外地人的大坑,没有例外。




实话说,来之前我认知里的正定就是个灰头土脸的小县城,大风起兮尘飞扬那种,周围不是玉米地就是麦田。此番探访,高大城墙环抱之下的正定,街道干净建筑规整,几处重点寺庙古建修缮得当,公园绿地中的月季花在阳光下怒放,原来我才是井底之蛙。石家庄乃至河北倾力打造的文旅明星,县委书记说的话有时候比省长都管用。



正定现已完成全部南段城墙的修缮,总长约4公里,其余方向还有部分残存的明代城墙遗址。修好的这一段,高大宽阔,上面别说跑马,开车都不成问题,完全不逊于北京东便门附近残存的那段明城墙。而且不是现代修缮过程中好大喜功没控制好比例,原本就这么雄伟,有民国和抗战时期的照片为证。看着下面瓮城中宛如蝼蚁的游人,我心想一个州府,城墙修的比京城还高合适吗?东厂安排个僭越的罪名知府狗头不保。







历史上正定城内有“九楼四塔八大寺”,还有赵云庙、文庙等。这次时间有限,挑最重点的看。买一张6景点联票,包括隆兴寺、天宁寺、广惠寺、开元寺和两个文庙。

广惠寺:最初想要来正定,便是被一张广惠寺华塔的照片所吸引,奇特罕见的造型绝对让人过目不忘。华塔底层看似由四座小庙组合而成,托着第二层的八角形塔身,再往上是一个金刚杵形状的小塔,塔身上布满了各种佛像和动物石雕,有些印度庙屋顶上那种“人山人海”的感觉,我在国内从未见过。华塔二层顶部是个平台,可以上去,但是广惠寺除了华塔只剩一圈围墙,也没什么好看的。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年间,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游客可能很少注意到,游览开元寺先要下一段铁皮台阶。总所周知考古就是挖土,一层一层向下,埋的越深年代越久远,这段落差正是开元寺悠久历史的印证。寺内最吸引目光的便是左侧那座形似小雁塔的砖塔。塔基四角处有8个力士小雕像,好似承托着上面沉重的塔身。砖塔看起来虽有大唐遗风,但实际上是清代重建,而真正”忆昔开元全盛日“的是右侧不那么起眼的钟楼。都说国内唐代木构建筑只剩三座半,其中三座都在山西,而剩下半座便是正定开元寺的钟楼。为什么说是半座,因为钟楼一层为唐代的原构,二层则重建为清代建筑的试样。今天看到的钟楼是80年代再次修复的效果,二层又改回了唐代样式,可谓360度反转。开元寺内还摆着一尊大大的赑屃(义务扫盲:碧细),个头有中巴大小,重107吨,2020年出土于正定府前街后移至开元寺内。身上驼的石碑已经不见,但这个大小是国内之最,值得一看。






天宁寺:这不巧了吗?北京也有一个天宁寺,而且连塔的样子也差不多。正定天宁寺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塔,八角形,高41米。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粗壮的塔身看起来非常庄严,修缮的细节部分也很漂亮。



隆兴寺:最精华的部分留在压轴登场。说到古今名刹,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这几个广为人知耳熟能详的。正定隆兴寺完全游离于我的知识储备之外,听都没听说过。然而这座几乎默默无闻的古寺,却引来梁思成多次造访,并被其誉为“京外名刹之首”。庙里好东西太多,我也不甚了解,只能东抄西抄简单介绍一下,抛砖引玉。到底有多好,不如亲自过来看看,北京开车到正定3个多小时,周末时间足矣。
隆兴寺始建于隋朝,初名龙藏寺。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扩建修缮形成今天这般模样。自兴建之初,隆兴寺就备受皇家青睐,屡屡拨款供奉。俺寻思妙就妙在名字取得好,龙兴之地,求个祥瑞。直至今日似乎也很灵验。
按进门游览顺序一个一个说。跨过山门首先是北宋原构的摩尼殿。一般的大殿俯视图不是长方就是正方,摩尼殿在东西南北四面又凸出来一小截出入口,套用建筑术语叫做“重檐歇山,四出抱厦”,非常罕见。殿内不但有精美壁画,还有一座精美绝伦的彩绘泥塑,观音扶膝坐于正中,四面风起云涌。







摩尼殿身后是戒坛,地基三层屋顶也是三层,建筑样式同样少见。戒坛东侧是慈氏阁,西侧是转轮藏阁。转轮藏本身是放经书的书架,直径越有4-5米,呈八角形亭样式,斗拱屋檐一丝不苟,和外面保护它的殿宇仿佛套娃一般。按当初设计转轮藏可以绕着中轴旋转,只可惜为了保护文物现在已经不能转动了,否则我真想推推这个大家伙。




在往里走就是寺内最大的建筑大悲阁。进去前不妨先看看门外立的几座碑。其中一座被小房子罩住严密保护起来的隋代“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书法端正有力,是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
回来说大悲阁。大悲阁主体应是当代翻新重建的,主殿两侧还修了虹桥连接左右配殿。殿内一尊北宋铜铸千手观音立像异常高大,需要扯着脖子仰望,像给它照个全身像都很困难。


再往后走有一座毗卢殿,原本不是隆兴寺内的,是建国后从正定崇因寺迁建于此。殿内一尊铜铸毗卢佛,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祝寿所御制的。每层都有个四面佛坐在榴莲般的基座上,每个榴莲尖尖又是一个小佛。一共三层,整体呈糖葫芦状,实属罕见。



此番游览,燕赵大地上积淀的历史文化内涵,令我收获颇丰。各种奇幻现实主义场景,又让人大开眼界。无论是自驾或高铁,花个两三天来看看稳赚不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