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好的消息!火星上古代生命的证据或已消失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从古至今,一颗红色的星球总是在吸引人类的目光。
自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维京1号、维京2号火星车首次对火星进行巡察探测,到目前我国的“祝融号”,火星上共有4台火星车在活动,火星轨道上则有各国9个探测器在正常工作。
人类对火星执着探索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找生命。
因为,火星与金星、地球同处太阳系的宜居带,并且被发现存在固态冰,是太阳系最有可能还存在生命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个科研团队指出,“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在调查位于盖尔陨石坑着陆点附近富含黏土的沉积岩时发现,火星上部分地区古代生命存在的证据可能已经被盐水清除了。
盖尔陨石坑是在19世纪中后期,澳洲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盖尔在观测火星时发现的。在盖尔陨石坑的沉积物中,NASA采集到的数据显示,这里曾经是一片巨大的湖泊。
如今早已干涸的湖床上,富含粘土的沉积岩是“好奇号”的重点研究对象。

因为,岩石矿物与水接触后,风化和腐烂产生的粘土,能很好地保存生命的证据,比如存储一些微生物的化石。
此次,“好奇”号从干涸的湖床上采集了两块形成于相同年代(可追溯至35亿年前,相距仅400米)的古泥岩(一种富含黏土的沉积岩)样本,研究人员对其分析后发现,其中一块含有的黏土矿物数量仅为预期的一半,取而代之的是让火星呈现红色的氧化铁。
研究小组认为,部分黏土消失背后的“罪魁祸首”是盐水:超高盐分的水渗入富含矿物质的黏土层内,破坏了黏土层的稳定性,并将其冲走,由此将地质记录甚至生物记录的“蛛丝马迹”擦得干干净净。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即使沉积物中的化学转化过程(成岩作用)抹去了火星表面远古生命可能曾经存在的一些证据,却可能在火星地下创造出新的生命。
因此,尽管过去的生命记录可能已在盐水区被清除,但盐水涌入所带来的化学条件可能使更多生命在此处出现。
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教授约翰·格罗辛格说:“这些地方是寻找古代生命证据和衡量火星宜居性的绝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