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和小叶子的一场游戏,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
前些日子忽然想起来小时候玩过的跳井游戏,兴致勃勃地自己画了一下棋盘,教了小叶子基本的规则。小叶子马上对这个游戏来了感兴趣,于是我们一连玩了好几局。

玩着玩着我忽然发现小叶子会把每一局游戏的胜负都看得特别的重,卯足了劲想要赢我。在我干脆利落地赢了小叶子几局之后,叶子的情绪明显有了变化,变得十分低落,闷声不说话默默继续下棋。我有心观察小叶子的反应,这局游戏稍微让了她一下,让游戏继续进行。
随着游戏继续,小叶子思考的时间也变长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证明小叶子在认真地发动脑筋赢得这局游戏。又互相下了好几轮,小叶子犯了一个失误,把自己的棋子放到了死角。放下去之后小叶子就发现了不对,想要悔棋。
我止住了她伸向棋盘就要悔棋的手,拉着她的手认真地告诉她玩游戏一定要遵循约定好的规则,不然以后没有人会愿意和她玩。可能是察觉到我认真的态度,小叶子懵懵懂懂地看着我,没再闹着要悔棋。
我狠狠心将棋子移到它该到的地方,宣告了我游戏的胜利。随着我的胜出,小叶子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可能是由于以前从来没有和小叶子进行过带有竞技性的游戏,小小的她并不明白为什么她明明这么努力了,却没有赢得这场游戏的胜利。
看着小叶子哭得伤心,我心里也很是难受,但是转念一想,小叶子一路成长说不上顺风顺水,但也没遇见过什么困难阻境,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的机会。
于是我把小叶子抱起来,用一根杨梅棒冰哄好了她(不得不说小叶子还是挺好哄的),然后抱着她坐在棋盘前面问她:“你觉得跳井好玩吗?”小叶子想了一想,点点头。于是我又说:“那你想赢妈妈吗?”。这会小叶子倒是不假思索地说“想”。
我一边给她复原棋盘一边说说:“其实呀,你刚刚那局已经下得很好了,你看你差一点点就能赢了,就是这里你急了一点。你每下一步之前再多想想,不要急就好啦”
听完我说的话,小叶子信心满满地主动向我发起挑战。这次我开始给她的每一步好棋夸奖,表现出我的惊讶和赞赏,也把我自己的思考时间放长了,坦言自己遇到了难题。
一局战罢,我还是获得了胜利,这一次,小叶子没有哭闹,反而敦促我赶紧重新再开一局。
又下了好几局,小叶子终于抓住了胜机会,把我的棋子逼到死角。我笑笑认输之后为小叶子鼓了鼓掌,说道:“真棒!赢了的感觉怎么样,开心吗?”小叶子点头如捣蒜。
我又说:“妈妈也替你感到开心。妈妈会因为你赢了而替你感到开心,那下次如果妈妈赢了你也要为妈妈开心可以吗?”小叶子也一口答应了。
后面几天我们晚上还是相约一起玩跳井游戏,小叶子玩得越来越好,和我互有输赢,再也没有在输掉游戏的时候闹别扭,也慢慢学会在我胜出的时候为我鼓掌。
小叶子的调整学习能力令我非常惊喜,在短短的几天里面,她转变了心态,克服了游戏失利带来的挫败感,真真正正享受游戏和思考的乐趣,这是很多大人都未必能够轻易做到的。
教育学中常把抗挫折的能力叫做逆商(AQ),说的是面对逆境时候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逆商会以下面三种形式呈现出来:第一,逆商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框架,用于理解和提升成功的各个因素。第二,逆商作为一系列衡量方法,用于评估人们应对逆境的反应模式。第三,逆商作为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工具,用于改善人们应对逆境的模式,最终全面提升个人效能和职业效能。
教育学家们把逆商列为与智商和情商并列的成功三大因素,高逆商的孩子更能克服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容易被挫折打倒,因此能走得更远。
在如何培养孩子逆商这件事上教育家们莫衷一是,但我在看了各家所言之后发现,从整体上来说培养孩子逆商还是分三步走: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学会坦然地接受失败、学会分析客观原因并再做尝试。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步主要是针对父母的过度保护而言的。做父母的难免都会心疼孩子,不忍心他们受到一点伤害,但是这往往断绝了孩子独自探索并体验失败的机会。
医学上通常会使用脱敏治疗去减轻过敏反应,这种治疗会让过敏者适当地暴露在过敏源下,逐渐诱导患者对过敏源的耐受。
对于孩子的逆商来说也是同理,适当地让孩子独自探索遇到失败,能让孩子逐渐适应失败的出现,以更为平和的心态应对失败的出现。
坦然地接受失败通常来说是最难的第一步。在孩子碰见失败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感觉到的是挫败感和无助感,这种感受当然是不好受的,这时候他们本能性地会向父母求助。
父母需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减轻孩子在面对失败的时候的恐惧与不适,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足够冷静地进入面对失败的下一个阶段。
但是这种支持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让孩子能够逐步适应失败带来的挫折,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失败。
让孩子学会分析客观原因并再做尝试则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只能坦然面对失败而不会分析原因不敢再尝试只会让孩子安于现状,或者用当下最热门的词语来说就是“躺平”。
在能够接受失败之后,我们应该带着孩子去学着归纳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鼓励孩子去做成功的尝试。
带领孩子依靠他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对于培养逆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有亲身经历过努力并成功,孩子才能明白成功的感觉,明白自己有对于问题的掌控力。
反之,若是只有努力和失败的经验,长期以往,孩子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行为,把失败归因到自身的能力,失去解决问题的动力。
在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同时需要扮演探索时的观察者,失败时的依靠者,努力时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功时的分享者的角色,让孩子逐步的学会面对困难。而这个过程,都离不开的是父母一路的陪伴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