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灵丹妙药”


文 | 亲十斤
编辑 | 亲十斤
不瞒大家说,黄桃罐头在东北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如果说黄桃罐头排第二,那没有别的罐头敢排第一。(其他罐头:是我们不配)
每一个在东北长大的孩子。都忘不了小时候生病时吃到的黄桃罐头的味道,以至于这些孩子长大后,每次一生病,最先想到就是吃黄桃罐头。

不论是感冒发烧,还是生病住院,一瓶黄桃罐头总能“药到病除”。在很多东北人心中,黄桃罐头俨然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非官方“处方药”,其地位至今无罐头能够撼动。


为什么一定是黄桃?
大家不要以为是因为东北只有黄桃罐头,东北人才会对它产生情感。我们也有苹果、橘子、山楂、梨等等,多种多样。之所以在这么多罐头中选择了黄桃罐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迷信。因为“桃”同音“逃”,有些人就相信吃桃可以帮助病人逃离疾病和灾祸。

这种说法不仅仅流传在普通百姓中,甚至在电视剧中也有这样的情节。
在《东北一家人》中,大家商量在鬼节前给自己的母亲买点什么以“逃避灾难”,最后的结论就是黄桃罐头。

局长也有过亲身经历,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我放假回家,发现家里突然多了好几瓶黄桃罐头,原来是大家都在说今年是灾年,当妈的必须给女儿买黄桃罐头吃,女儿才能“桃”过一劫,于是姥姥给妈妈买,妈妈给我买,后来想想这无非都是商家的套路罢了
为什么一定是罐头?
可能有人会说,好好的黄桃为什么非要做成罐头呢,新鲜黄桃不香吗?
嗯,确实不太香。
1. 品种决定命运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是如此,桃儿也是如此。不同品种的桃儿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使命。有的黄桃适合鲜食,而有的黄桃只适合用来做罐头。
而东北产地所产黄桃,受东北气候影响,处于挂果期时,正值春夏季节气候较为凉爽的时期,因此有利于黄桃营养物质和糖分的累积。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土壤多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因此该地区的黄桃单果体积较大,且口感较为浓郁,无论鲜食还是制作罐头品质均较为优越。尤其是近年引进的“金童5号”,该品种果皮金黄,果肉呈浅橙黄色,质地细韧,水分含量中等,香气浓郁,产量高,且皮下和接近果核处的果肉无红晕,因此十分适合加工为罐头。
2. 新鲜黄桃不利于保存
虽说东北产黄桃可鲜食可制罐,但是由于新鲜黄桃能够保存的时间非常短,通常采摘后的四五天就开始腐烂,而且由于黄桃皮非常薄,在运输过程中轻微的磕碰都会导致外皮的损伤,从而加快腐烂的时间。再加上过去运输和冷藏业不发达,黄桃腐烂的概率要比现在大得多,因此,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大部分黄桃都被做成了罐头。
3.黄桃适合用来做罐头
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做罐头。与其他水果相比,黄桃果肉金黄,无红色素,含有胡萝卜素,褐变不会太明显。并且黄桃属于粘核种的桃子,一般这种桃儿肉质细腻,粗纤维少,树胶质少,做出的罐头不浑汤,这也是黄桃罐头爽口喜人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是东北?
1.东北的自然条件
东北冬季漫长且寒冷,早年间并不具备反季种植以及冷藏条件,新鲜的果蔬根本挺不到冬天。因此一到冬天,东北就很难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这也就造成了东北人习惯将蔬果以腌渍的办法保存,酸菜和罐头就是这种习惯的典型代表。
2.东北的经济条件限制
其实,并不是所有东北人小时候都吃黄桃罐头“治病”的,而是集中在90后这一代。
九十年代前,由于东北在全国的工业地位,经济条件一度领先其他地区,那时在其他地区算得上奢侈品的罐头,在东北只能算贵重物品。但是随着九十年代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大批工人下岗,仅在1997-1998年,黑龙江省就有147.5万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在这两年中,新增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11%,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东北的下岗潮持续时间更长。并且由于当时东北的国有企业数量比例很大,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改革给东北带来的影响要比其他地区大得多。大批工人下岗待业,人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原本相对贵重的黄桃罐头也就成为了奢侈品。
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很少有人能够吃上新鲜的水果,因此只有在孩子生病时,家长才舍得买一瓶黄桃罐头来给孩子解解馋,于是,长此以往,黄桃罐头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就和“生病”牢牢绑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黄桃罐头真的能治病吗?
真的!
虽说东北人吃黄桃罐头有迷信的因素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黄桃罐头对于治疗感冒,确实是有一定功效的。
1.“对症下药”
黄桃中含有十分丰富的维生素C ,而维生素C对于感冒的作用是经过科学验证的,除此之外,由于罐头中含有大量的糖,对于病人来说更是补充能量的极好选择。
2.提高食欲
感冒除了会引起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反应,还会造成食欲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感冒后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减弱,食物不易被消化,同时由于感冒后口腔的菌群失调,会出现口苦的症状。
而黄桃罐头在这样情况下就成了病人的“救星”,黄桃罐头中含有的苹果酸、柠檬酸等成分
能够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的问题,酸酸甜甜的味道也可以中和口苦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小孩子来说,黄桃罐头还起到了“药引子”的作用,因为罐头的味道可以掩盖药的苦味,这样就能够降低孩子对于服药的抗拒心理。
3.心理作用
心理作用有一个更专业一点的说法——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提出,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感冒要吃“黄桃罐头”这个论调的源头已无从得知,但是这一说法已在东北流行多年,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在无形之中人们就已经相信黄桃罐头能够治疗感冒,因此就形成一种“期望”,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但是局长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一味依赖于这种说法,生病还是要去医院的。

虽然现在的生活已经能够随时吃得起黄桃罐头
但是它依然没有和生病脱离开
现在的小孩子可能已经不懂黄桃罐头对我们的意
但是对于大部分90后而言
黄桃罐头已然成为我们童年的回忆
成为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味道
总之,无论吃黄桃罐头是迷信也好,是科学也罢
它都用它的味道治愈了一部分90后东北人的童年,包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