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一场心灵的洗礼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的是主人公哈罗德收到多年不见的酿酒厂同事奎妮寄来的一封因患癌症而告别的信。在简单书写回信之后,哈罗德在寄信的途中因觉得信件内容过于简单显得意义不大而一路延缓向邮筒投递。直到在加油站,一位姑娘讲起为患癌症的姑妈而朝圣最终致使姑妈癌症痊愈,哈罗德决心步行至贝克里见奎妮,即使无关宗教信仰,但却想为奎妮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这场一个人的朝圣便开始了,尽管没有带手机,缺少专业的徒步装备,身体出现了问题等等,但是哈罗德仍然完成了这次的朝圣,最终见到了奎妮。
在一路的行走中,哈罗德回忆起了过去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为人;回忆起了母亲,自己与母亲的关系,父亲,父亲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小时候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从中看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因为缺乏爱,所以自己变得卑微、内向、不善于表达、不善于在人群中交际;回忆起儿子,自己与儿子的关系,儿子如何从考入剑桥,到最后生活一团糟,到最后自杀,从中看到因自己的不善于表达而无法开解儿子的结果;回忆起妻子莫琳,自己与莫琳如何从相爱,到因为儿子而关系日渐紧张,到最后因儿子自杀而两人无话可说;回忆起奎妮、自己与奎妮的友谊,自己如何和奎妮成为朋友,最终奎妮如何为帮助他而被酿酒厂开出,但他却没有再找过他。
在一路的行走中,哈罗德也接触了不少的人,从开始与他人接触的不自在,到后来的倾听他人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慢慢地他在发生着变化,变得自信,不再卑微、内向。在行走中,也遇到了不理解,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他还是与自己和解,最后到达贝克里。
哈罗德在一个人的朝圣中,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解放出来,利用独处的时间回忆过去,正视现实,面对问题,在一路中回忆、思考、反省,也在倾听他人故事、与人探讨中理解、明白、醒悟。他不仅完成了自己对奎妮的承诺,最终见到了奎妮,也在行走的过程中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放下了一些事情,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妻子莫琳。对哈罗德来说,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从此自己变得自信,生活不再只有痛苦和悲伤,还有爱和快乐。
看完这本书,我由衷钦佩哈罗德的勇气与坚持,也羡慕哈罗德因朝圣中而发生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陷于生活的一地鸡毛中,制造出了一系列的烦扰与痛苦,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忘记了当初很多美好的事情和事物,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无暇顾及对自己情绪的释放,更常常因为各种牵绊难以抛开一切来一场“一个人的朝圣”,来一场心灵洗礼之旅,在朝圣中面对自己,面对现实,面对痛苦,学会放下,找回生活的意义,找回现实的美好。也许我们应该向哈罗德学习,在心中找到支撑,找到与过去、自己和解的方法,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