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干货——新闻场域
一、来源:“场”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区域,时间的嵌入与否又分别构成“静态场”与“动态场”,这里的“场”指自然空间。
二、提出及现状: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非常擅长用场域理论来分析当代社会问题,他认为“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向,一个实力场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新闻场是在十九世纪两类报纸的对立中构成的:一类优先提供“消息”,尤其是“耸人听闻的”或更佳的“轰动性的”消息,另一类则发书摘和“评论”文章,充分显示其“客观性”的价值。这是一个两种逻辑、两种合法性的原则相对立的场所。新闻场与文学场或艺术场一样,也是纯文化的特殊逻辑的存在场所。但是,新闻场与政治场和经济场一样,比科学场、艺术场甚至司法场更会受制于市场商亚逻辑的裁决与考验。同时,新闻场的控制力在不断增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渐渐地对不同文化生产场的自主性构成威胁。正是从这一角度,布尔迪厄分析了以电视为首的大众传媒怎样从民主的非凡工具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的。
其中,布尔迪厄(Bourdieu)引入“静态场”概念来阐述社会空间中的客观关系,他将“场域”定义为“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是一个抽象概念。基于此,布尔迪厄进一步将场域理论引入新闻领域并提出“新闻场域”概念,罗德尼(Rodney)则揭示出该概念的本质,认为新闻场域是文化场域的下位概念,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新闻场域的内部关系并非完全客观,还受政治场域与经济场域的影响与牵制。
现状:随着“人人皆媒”“万物皆媒”时代的到来,新闻业发展呈现“液态化”,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于新闻场域概念的解释力渐弱,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中“力量主体”与“关系”核心要素仍为智媒时代新闻场域概念建构的基础。
三、智能媒体时代的新闻场域
1.多态身体:智能化时代新闻场域中生产主体的具身体现
在智能化时代,新闻场域的力量主体仍是新闻生产主体,即新闻生产工作者,然而随着技术在该场域的嵌入,力量主体也发生嬗变。新闻生产主体存在三种身体形态,即“物质态身体”“文化态身体”与“技术态身体”。据此,技术态身体主要考察三个方面:其一为技术的“具身性”存在,如基于界面的“媒体大脑”与有实体形象的智能机器人;其二是电子人形态,即身体与机器融合后的身体形态,如新闻工作者与VR智能眼镜等设备的融合;其三为数字化身,即在技术作用下,由信息构成并可以脱离人的肉身而独立存在的身体形象,包括建立在相对成熟的数字动画基础上的“虚拟主播形象”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虚拟主播。基于传统现象学中“身心一体”框架下对于身体的考察来看,智能化技术嵌入身体重构新闻场域的主体力量,新闻生产主体成为新型智能主体,而其具身体现则呈现多元态。
2.人机关系:智媒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体现
新闻生产主体多态身体的出现本质在于智能化技术的“嵌入”,这突破了生产主体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框架,因此技术成为新闻生产中关系构成的新型核心要素。从广义来讲,智媒时代新闻场域为空间、社会及技术多维度场域融合的网络,它既包括物理学中的固定空间场域,如新闻编辑室的物理空间,也涉及社会学中的文化场域即主体力量与社会因素构建的意义空间,同时还包括技术驱动下的虚拟现实空间;从狭义来看,技术成为元新闻概念界定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智媒时代新闻场域是布尔迪厄新闻场域概念在技术维度的延伸,即力量主体与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各种位置之间的关系图式所构成的网络,核心为人机关系。
【参考文献】
[1]高慧敏,殷乐.智媒时代新闻场域身体“在场”与“离场”问题考——基于智能化新闻实践的考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02):131-138.
[2]于德山.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新闻知识,2005(05):34-36.
【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
新闻生产场域(2016•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硕714)
【简答题】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在媒介分析中的作用。(2019 上海理工大学学硕 615)
【论述题】
从互联网和移动媒体语境,分析我国舆论场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2016•上海大学mjc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