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怀念live的时候,是在怀念什么?
最近在小红书和微博上不断刷到黎明香港演唱会的片段,不看则已,一看就觉得,真的好怀念演唱会啊!
怀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得偿所愿。
我在用CD机、MP3听歌的年代长大,和大多数每一个爱音乐的同龄人一样,我有一本歌词本,曾经一边认真誊抄歌词,一边暗暗对自己说,将来一定要去看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
后来长大成人,终于可以去听演唱会,那个在电视机前见过无数次的歌手,如今就站在自己眼前;那些曾经在无数个日夜陪伴过我的音符和歌词,就像展览一般,细数那些过往。
就像蔡康永说的一样,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们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他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怀念远离现实的放松投入。
越长大,日常生活就被越多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充斥着,能让我们处于一个全心投入、完全沉浸的事情也越来越少,对我这种文艺爱好者来说,去听演唱会是件难得放松的事情,它们让我能进入一个和现实不同的空间,并且享受其中。
怀念人、歌、舞台合一的大制作。
我第一次看的演唱会,是王菲2011广州演唱会。虽然之后我又去看了很多演唱会,但最好看的,仍然是第一场。
它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极致盛宴,通过演绎冬春夏秋四季更迭来体现生命的轮回和重生。
冬,冷酷仙境破冰而出。
身穿雪纱曳地过膝裙的王菲从冰雕中出现,伴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歌唱《约定》《红豆》《乘客》《又见炊烟》,诠释着“冬”的素雅。

春,造型百变活灵活现。
舞台两侧布满数千只闪出七彩光的蝴蝶,带出春天大地生气。王菲穿着黑色皮坎肩配长纱裙,一边唱着《梦中人》《梦游》《rilkeanheart》《眷恋》《我愿意》《传奇》,一边挥着裙摆翩翩起舞。

夏,喇叭歌唱自由自在。
《将爱》《开到荼靡》《小聪明》《光之翼》《闷》强调夏的灼热,着撞色短裙的王菲沉浸在歌曲里,时而脚步轻快,边走边唱,时而举着大声公,有型有款。

秋,乘风而来如梦如幻。
身着一袭紫色晚礼服的王菲,坐在一张凌空悬挂的吊椅上。当她缓缓升上观众席上空时,《天空》的音乐响彻全场,会场上空忽然满目繁星,像一道银河般壮观,与台下观众中的荧光棒相互辉映,然后合唱《但愿人长久》。

重生,此岸彼岸我行我素。
从少年、童年、婴儿,再到胚胎,王菲的照片缓缓在大屏幕上出现。这一部分的《新房客》《香奈尔》《彼岸花》,故事般地串联了人世的因果。
当《彼岸花》旋律响起时,舞台地板缓缓打开,翻起一面呈60度角的巨型镜面。此时,王菲从台下升起,身影也映在镜中。一曲唱毕,伴随画面浮现的一颗水珠,她消失离场,影像变成她一袭黑衣的身影,在漫无边际的红色彼岸花海中旋转。音乐落下,镜面再翻,直到垂直舞台,映出灯光下的满场观众。
听歌的人以为自己是在看王菲,其实到最后,还是回望到自己。
至此,演唱会结束。
好看的演唱会有好多种,有些像party,首首万人大合唱;有些像talk show,唱好歌之余还附赠金句;有些像展览,与你分享歌手的经历、审美,甚至信仰。
王菲的演唱会就是第三种,从2010-2012巡回演唱会,到2016“幻乐一场”演唱会,演出整体性和概念性越来越突出,有人诟病她开演唱会不说话,其实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想表达的都在歌里了,说话会破坏歌曲之间的氛围。
面对如此饕餮盛宴,安静就好。
怀念live的魅力。
李健曾经说过:永远要关注现场,关注演唱会,因为真正的音乐是活灵活现的 Live。
live的魅力是永远没有办法通过耳机、音响表现的。当下的气氛、身体感受的鼓点、观众的呐喊、乐队的配合、歌手完美甚至有失误的演唱,才能组成一个live。
我会记得,林宥嘉在“神游”演唱会上唱到跪地叩谢的忘情;

我会记得,黎明在演唱会时两次来到观众席和大家握手,却都没有握到我的手;
我会记得,王菲在演唱会唱《我愿意》因为喉咙卡痰唱不下去的那一幕,全场观众合唱最后一句“什么都愿意,什么都愿意,为你”;
我会记得,在平安夜一次过听到陈奕迅唱《Lonely Christmas》和《圣诞结》;
我会记得,见过张学友在演唱会中显露的疲态,他当时已经55岁,曾经俊朗的歌手,显然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但他很快就调整好状态,不顾满头汗水全程投入演唱,无愧“歌神”称号;
我会记得,去听苏打绿演唱会,有人说爱吴青峰,让他娶她。结果他说,“那我宁愿终身不娶……我很爱王菲啊,但是我也娶不到她啊!”
我会记得,听张韶涵演唱会的时候,我身旁有个女生,几乎从头哭到尾;
我会记得,年过半百的刘德华在演唱会时吊在半空中卖力唱着《17岁》;

我会记得,等了18年来内地开演唱会的关心妍终于愿望成真,在广州演唱会上从头哭到尾,说原来等待是值得的。
一场演唱会,哪怕是歌单不变的巡回演唱会形式,都会因为听众不同、城市不同、场馆不同、气氛不同,让每一次现场独一无二,每一个瞬间可一不可再。
怀念和默契的人一起听歌的窝心。
听歌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必须要和懂的人一起听。
谁和你一起看过最多演唱会,谁就和你志同道合。
我第一次去香港红馆,是陪姐姐看黎明演唱会。
黎明是姐姐的偶像,因为她的缘故,他也是我第一个认识的歌手。
那天晚上,我本以为自己只是陪姐姐来看演唱会,却没想到,他的歌,大部分我都会唱。现场的气氛很好,我和身旁的姐姐一样激动、投入,童年时陪姐姐追星的回忆,也跟着映入脑海。

用音乐回到过去,看到自己和爱的人彼此陪伴的时光,这就是演唱会之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吧。
还有那个和我通过音乐分享过很多心事的爱人,我们一起看过数不胜数的演唱会。
最近听王菲和陈奕迅合唱的《因为爱情》的时候,发现它已经发行10年了。
10年后听的心情,跟10年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婚前、婚后听;生孩子前、后听,都不一样。
10年前,全心投入恋爱的我不太理解怎么会“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呢?现在却一下子就被这句话击中。是的,当我们忙着生活,努力适应“疫情年代“,再听到过去的CD,才意识到,我们爱了那么久。
我们本打算去年2月29日一起去看梁静茹的《当我们讨论爱情》演唱会,却因为疫情而搁置了。一晃已是一年半,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再能一起去看演唱会呢?
你呢?当你怀念演唱会的时候,是在怀念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