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访古:紫竹林禅寺(四)
紫竹林禅寺与耆阇寺、普缘寺
前文梳理为紫竹林禅寺自甲申年颛愚禅师创建以来至今之历史沿革。然而在紫竹林创建之前,禅寺所在的耆阇山上已经有耆阇寺、普缘寺在前,今人论述多将耆阇寺、普缘寺视为紫竹林禅寺前身,甚至无视普缘寺,直接将紫竹林看作耆阇寺的延续,在检索古籍、梳理资料后,发现这种观点殊为不妥。
耆阇寺一名最先见于南朝梁僧慧皎所著《高僧传》,在记述南齐齐隆寺释法镜法师后,有“其后瓦官道亲,彭城宝兴、耆阇道登,并皆祖述宣唱,高韵华言,非忝先例。倾众动物,论者后之。”【1】之语,可知耆阇寺在当时就有道登法师驻跸宣唱佛法。
在唐释道宣所著《续高僧传》中,也曾记载了梁陈之际高僧释安廪传略。安廪于南梁泰清元年(547年)南渡,梁武帝“敬供相接”,敕住天安寺。梁亡陈兴之际,“御寓大陈”,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春入内殿宣讲佛法,并敕住耆阇寺;陈文帝(559-566在位)时入昭德殿讲法;陈宣帝时(568-582在位),又入华林园传道,因积劳成疾,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以七十七高龄圆寂。【2】另陈张正见有《陪衡阳王游耆阇寺》诗:“甘棠听讼罢,福宇试登临。兔苍移飞盖,王城列玳簪。阶荒犹累玉,地古尚填金。龙桥丹桂偃,鹫岭白云深。秋窗被旅葛,夏户响山禽。清风吹麦陇,细雨濯梅林”。【3】由上可知,梁陈之间,耆阇寺因安廪法师之故,深受两朝四帝崇信,朝臣、藩王也与耆阇寺有交流,这三十多年,应该算是耆阇寺历史上的高光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南北朝对峙中彼此实力天平逐渐向北朝倾斜,灭国兵灾下耆阇寺也成为前线战场。关于这场战事《陈书》、《建康实录》、《景定建康志》均有记载。隋灭陈之战初期,陈后主仍然是夜夜笙歌、终日宴饮,直至南徐州(东海郡今镇江)、南豫州(淮南郡今姑孰)失陷,隋师南北并进时,后主叔宝才如梦初醒,匆忙下令组织防守:“后主遣骠骑大将军、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萧摩诃屯乐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鲁广达屯白土岗,忠武将军孔范屯宝田寺”【4】【5】【6】。耆阇寺虽然此时成为隋陈作战前线,然而史籍并没有记载这里有大规模战事出现,因为不久后主就变更部署,将全部兵力收缩在都城内外,在白土岗与隋军决战并迅速溃败,自此陈军再难组织起有效防御,“金陵王气黯然收”也就成为定局【7】。

自此之后历经隋唐、两宋,耆阇寺在史籍中踪影难觅,或许也同金陵城内其他亭台楼阁一样,在南朝覆灭之后已经被拆毁殆尽。元张铉所撰《至大金陵新志.卷五》中,也仅仅留下一句:“祗闍山庆元志在鸡笼山西,有祗闍寺,今废”【8】。一句今废,道出了耆阇寺近七百年倾颓之落寞。直至明成化十九年,僧人能智在耆阇寺旧址上重修佛寺,并奏请新额,题为普缘寺【3】,此时之普缘寺虽然已经与七百年前的耆阇寺殊少关联,然而有了“重修”、“奏赐今额”这一重官方认证,姑且可以认为普缘寺是耆阇寺一脉相承的后继者。
中刹普缘寺:在都城西北神策门内,北城池。南去所统天界寺十五里。晋名耆阇寺。成化十九年,僧能智重修,奏赐今额。所领小刹,曰唱经楼、普贤庵。 殿堂:金刚殿三楹,正佛殿五楹,毗卢阁三楹,玄帝殿三楹,僧院七房,基址八亩,东至官街,南至营房,西至城墙,北至内厂田。
至于为何笔者不认同诸多近人著述所言“紫竹林、晋名耆阇寺”之说,原因如下。如前所述,紫竹林禅寺创建于甲申年明清换代时,自然明人以前著述中对于紫竹林没有任何记载。而在清时所著诸多古籍中,对于普缘寺和紫竹林寺都是分列条目记载的,如:
陈开虞《康熙江宁府志》【9】
普缘寺:在城北隅,晋名耆阇寺,明成化间僧能智重修,请今额,康熙三年寺僧重修。
紫竹林:在城北耆阇山麓,明崇祯间禅师颛愚建,师初在南岳开堂江西青源云居,称云居颛愚和尚,尝露坐伞下入定如木石,又称伞居。爱城北静僻,结茅茲山,自题曰紫竹林,其徒妙明增修。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10】
普缘寺:在城北隅,晋名耆阇寺,明成化间僧能智重修赐额。
紫竹林:在城北耆阇山麓,明崇祯间禅师颛愚建,师初开堂江西青源云居称云居颛愚,和尚尝露坐伞下入定,如木石,又称伞居。爱城北静僻,结茅兹山,自题曰紫竹林。徒妙明增修。皇清康熙六年,知府陈开虞构一阁一亭于山巅,阁曰揽胜亭曰共赏,作紫竹林碑记。

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十 古迹【11】
普缘寺 :晋名耆阇寺,在城西北神策门内,明成化间僧能智重修奏赐今额(陈张正见,唐孟浩然皆有游耆阇寺诗)康熙三年重修。
紫竹林:在城北耆阇山,明崇正间云居颛愚和尚(师初在江西青源,尝坐伞下入定如木石又称伞居)爱此地静僻,结茅茲山,自题曰紫竹林。
道光《上元县志》卷十二 寺观【12】
耆阇寺:在神策门内,一名普缘寺,明成化间僧能智重修,隋贺若弼自井口趋建康,陈主命樊毅屯耆阇寺即此,陈张正见唐孟浩然皆有游耆阇寺诗。
紫竹林:在城北耆阇山西麓,明崇正间僧颛愚建,其徒妙明增修,里人车万育有碑,国朝康熙六年太守陈开虞构揽胜亭、共赏亭于山巅,有记。
由以上清自康熙至道光诸多官方史籍来看,普缘寺/耆阇寺和紫竹林寺均为分别记述,不可以混为一谈。尤其是康熙朝知府陈开虞所撰写《江宁府志》中提到普缘寺寺僧在康熙三年曾经重修普缘寺;而紫竹林禅寺由陈开虞本人在康熙六年构建揽胜阁、共赏亭并为之作《紫竹林碑记》【9】。陈开虞作为知府亲身经历了紫竹林构建、修《江宁府志》两件事,如果普缘寺和紫竹林禅寺是同一寺庙,一来应该不会将普缘寺/耆阇寺分作条目,二来作《紫竹林碑记》时也应该追溯前之耆阇寺历史而不会对此片言只语未提。同时,在《紫竹林碑记》中,陈开虞也有明确记载“于是陈公旻昭、刘公觉岸、朱工石者、吴公雪岩、凌公苍舒共蠲资若干买刘氏竹园为结茅,师命名紫竹林,金陵之有紫竹林自此始”【9】,金陵有“紫竹林自此始”是为当时亲历者的论断,故所谓“紫竹林,晋名耆阇寺”一说可以休矣。
另查诸之后古籍,如同治《上江江宁两县志》中对于普缘寺/耆阇寺、紫竹林寺没有记载,光绪《续纂江宁府志》中仅有“耆阇山、耆阇寺久废”【13】一语,可知普缘寺/耆阇寺自康熙三年重修之后废弃已久。《金陵梵刹志》中记载普缘寺在成化年间重建后仅有“基址八亩”,而紫竹林禅寺据陈开虞《紫竹林碑记》所记仅本院就有三百亩,本院之外,于小西庄、浴溪口、牛首建业、皇厂河等地院外另有寺田六百亩,寺产共计约九百亩;无怪乎陈开虞有言:“不廿年间紫竹林一片荒榛丛筱,竟成祗园宝刹,与天界报恩诸古刹媲美矣。”而反观普缘寺,自南朝道登、安廪以来千年以上无名僧驻跸传法,明时重建也仅有八亩基址,且无高僧于此弘法,无怪乎被紫竹林这后起之秀在声势上面压得死死的,甚至于历史传承几乎都要被紫竹林寺所“鸠占鹊巢”。
参考文献:
【1】梁 慧皎《高僧传》《齐齐隆寺法明传》
【2】唐释道宣《续高僧传》《陈钟山耆阇寺安廪传》
【3】明 葛寅亮《金陵梵刹志》
【4】唐 姚思廉《陈书》
【5】唐 许嵩《建康实录》
【6】宋 周应合《景定建康志》
【7】白立超《隋灭陈之战》《文史天地》2020年第7期
【8】元 张铉《至大金陵新志》
【9】清陈开虞主持,邓旭、白梦鼐纂修 康熙《江宁府志》
【10】清 胤祉 陈梦雷编《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11】清 吕燕昭修 姚鼐纂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十
【12】清武念祖、陈道恒修,陈栻、伍光瑜等纂道光《上元县志》卷12
【13】清蒋启勋 赵佑宸 汪士铎纂光绪《续纂江宁府志》
【14】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北邙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下) (30人喜欢)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上) (22人喜欢)
- 读史札记(二)--爱笑的人才会赢 (4人喜欢)
- 读史札记(一)--春申行迹图 (3人喜欢)
- 寻城记(二)--小城中的大故事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