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去苦苦地”学学学“。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周岭

有个朋友闲暇时间就喜欢追剧看电影。有一次看了一部电影对她触动很大,满怀激情地写了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并发在了网上。没想到很快就收获大量留言和点赞支持,有的人甚至提议她写写某个剧某部电影。
这个朋友被意外打动了,真的开始写留言里提供的影视剧的感后感或者说是影评,竟然就一发不可收拾。还找了相关的影评写作方面的书籍来学习,写的作品水平也越来越高。
这个朋友的故事,就很好的展示了反馈带来的激励效果。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学习做事情有及时反馈,才会获得不断持续的动力。
因为我们强大的情绪脑和本能脑就是喜欢看到反馈,收到即时的效果,比较短视。弱小的理智脑,虽然比较理性,看得长远,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若没有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支持,终究成不了大事。
科学家认为情绪脑和本能脑强大的行动力需要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刺激,如果能让它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就会像沉迷于娱乐一样沉迷于学习。因此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成为学习效果的保证。

正向反馈又需要我们有输出,有能被看到的结果。就像我朋友写影评一样,能有产品展示出来。正如周岭老师说”有了作品意识才有未来“。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会注重自己的输出内容质量,以获取更多正向反馈,激励自己。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正反馈也会有负向反馈,比如批评、嘲笑等,此时我们就可能感觉到痛苦、情绪低落。
因此我们要想清楚三件事:
1.要分享就要把作品打磨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状态。不能随意分享半成品。宁要好桃一个,不要烂桃一筐。
2.定位分享目标受众: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认真打磨作品,做到尽可能提供更多价值,自然就会收到更多赞扬。
3.客观区别对待打击。对那些无意义的情绪发泄,一笑而过,不必在意。对于那些提供了参考价值的批评建议,要心怀感恩,虚心接受,俗话说良药苦口,可以提升自己。
就像我那位朋友,之所以后来开始钻研影评写作书籍,就是因为通过某些不是那么正面的反馈,意识到自己有需要提升的地方。这样促使她从随心而写,转而向专业方向前进。
对于那些要参加考试的被动学习,也可以通过自我测试等方法主动制造反馈。
周岭老师说,真正的学习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开始主动制造及时、正面反馈,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