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前女友讨厌了,该如何挽回?
我们和伴侣所处的亲密关系中,存在一个“相处悖论”——快乐时容易忽略问题,危机四伏;难受时又距离“极端化的对方”太近,想要逃离。 我们和喜欢的那个人,可能是除了父母之外,对彼此最好、最诚实的人。两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包容对方,私下说很多很多悄悄话,愿意把最珍贵的给对方。 很多女生也都很棒,专一、上进、独立,但偏偏容易被不懂“恋爱”的男朋友气到。我们很有可能从她那,吸引了除父母闺蜜之外最多的“火力”,甚至可以说是见过她“丑态”最多的人。 而被前任讨厌的你,很可能在分手之后同样感到解脱,感觉分手之后找回了自己。实际上,只是顺从了自己的“不适感”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不想改变、害怕受伤。 一:丑陋的真相 对很多被分手了的男生而言,长期处于“挽回和不挽回,两者都可以”的状态,这是女性很少遇到的。 因为在男生的定义中,一旦出现问题就认为自己=不完美、不会沟通,对方=有吸引力,但不合适。 毕竟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即使有自我美化的部分,一般比较接近真相,暂且不谈。但对于前任,感情基础让我们想挽回,但要说有多坚定就很难说了。换句话说,在广大男性心中,也只有“轻松恋爱”和“不合适分手”两个选项。 意味着男生内心,其实只有“轻松”和“比较轻松”两个选择。 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远离“不适”这个状态,让自己更快乐,回到自己认为正常的轨道上(维持现状机制)。 关闭无图模式:我的> 设置 > 无图模式 就像是吃完饭手油了,想洗手。我们会努力摆脱任何“不适”的感觉,如果一开始就让我们不舒服,那我们很可能不会选择开始。 恋爱中,当初能够选择对方,那当时脑海里预想的画面至少不会太糟糕。谁恋个爱,本着西游记那个多灾多难、跋山涉水的思路去期待、要求对方的? 第二个选项“分手”,虽然当时可能不适,但即使对于被分手的男生自己来说,分手,一般也只是短暂的痛苦,长久看也是明智的。 即使选择挽回,也是觉得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复合。事实上往往会因为诸多不适的事情而放弃,比如改善自己、要学习怎么沟通、要理解女生、尝试改变对恋爱的理解等等。 “这么累,换一个人不是很轻松吗?”这样的话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 然而“丑陋的真相”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错误的相处、认识,让我们暂时和真实世界“错位”了,但外界并不会因此而调整。 你用你的世界规则要求对方,对方则用他所在的世界认同的方式回应你,矛盾必然会出现。 比如有的人看偶像剧、浪漫爱情剧之后,认为“王子型男生”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或者看小说之后,觉得自己很厉害,是世界的主角。直到受到足够的现实打击之后才会清醒。 这样反常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受到“行为模式”的影响,虽然因为原生家庭、性格习惯等影响,但大体还能保持“你对我好,我对你好”,能够平衡付出和回报,像是事先设定好的程序。 但它是靠“敏感”来维护的,敏锐的观察到不正常的地方,觉察出对方是渣男渣女、骗子,即使对自己好,也不会相应的付出,反之亦然。 但诸如电视剧、小说,让我们的敏感度下降。“原来不付出,也可以收获想要的”。你即使从不看小说、电影,从亲密关系中你也会得到类似的影响。 比如你习惯了对他好,即使他平时不怎么回应你,相对而言你的排斥感不会太强。客观来说,只是在“低姿态讨好”。但也会降低我们的“阈值(Thresholding)”,你现在可以问问自己,“你还愿意接受前任那样‘反应迟钝’的女生吗?” 但不代表我们一定要放弃前任。 临床心理学认为,身体在太敏感的时候更容易无法正常控制自己,容易判断失误。 分手时候,相互讨厌的对方,其实也是我们不断“过敏”之后的产物。 我们现在可以对比一下,分手时候心中的前任和刚认识时候的前任,是不是差异很大? 过敏,让前任的形象面目全非。 我们拒绝一切可能引起我们“进一步恶化”的可能,连找到真正的前任的兴趣都被压制了。 二:“焦虑”与“不适感”的平衡之道 “畸形的恋爱模式”,至少让一方的“敏感度”改变。很多人恋爱前也可能想做温柔的公主被王子/骑士/大树/港湾呵护,但结果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自己做不成公主,也不满意对方,无法适应当下的关系状态,手足无措。于是开始变得“焦虑”,不断患得患失。 前任不断向你索取、给出废物测试、尝试打压你。除去性格习惯外,也可能是想借此获得安全感,来看看你的诚意。 就像我们不太饿的时候,也会下意识想要吃点东西,但给“焦虑”喂食一般没有效果。 有的人就会选择回避,下意识被“战斗&逃跑选择机制(fight-or-flight respond)”影响,就像面对突如其来的车辆一般会选择转身逃跑。 1 没有安全感的改变不是改变 因为我们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 现在,分手许久,你可能也开始感到焦虑(男生分手“反应”要慢一点),被“损失厌恶心理”驱使,想要挽回、想要改变自己,改变之前犯下的错误。 但改变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你的身体不能接受。让你的焦虑“平静下去”,他只要引起一点风吹草动,身体就会和我们对抗。 我遇到很多求助者,他们也尝强行让自己改变,比如学习如何沟通、尝试理解对方。 但这是一种生硬的“纠正行为”,就像是下决心减肥的人,单纯的节食破了原有的生活轨迹,带来失控感、不适感。人体边缘系统会下意识消除不适的行为。 理想的挽回应该是:你的挽回之路可能不顺利,前任不回复你、不跟你见面、不答应和你复合,但你没有感到和你现在做的事冲突;虽然挽回之路看不到未来,但你可以让自己平静,把不安转化为平静和安全。 事实上大多数挽回成功的情侣都在不经意间,达到了这个效果。 如果把“身体”看做公司,“自我调节”看成是管理。 那成功的情侣在管理方面一定是高效、低成本的,降低了内心的不适感。挣扎中的挽回者,则相反。 可两者会遇到的麻烦几乎相同,都是来源于外部和内部,我们完全可以尝试改变。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我们只是容易“强化问题”“弱化自己”,管理不是忽略和骗自己,而是让它在合适的位置上。 比如“我没有能力挽回她”,我们通常会忽略或者正常化它。因为我们天生就获得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只是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导航”到错误的地方。 我们可以有一个最基础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我们长远的发展,如果不是我们就要人为的修改它。 否则它会加剧我们的不适。 比如“她因为忙没有回你消息”,和“你认为她不爱你所以不回你”,后者对我们造成的困扰更大。 2 反复受挫会导致意志“萎缩” 强迫自己真的没有用,有的人会让自己反复试错。 觉得“失败是成功之母”,长期的实验表明:我们在持续高压的环境中,会削弱整体精神状态,甚至引起身体的病变。 我们也倾向于往极端处想,比如前任分手的时候一般想的是你“合适” 还是“不合适”,无法能接受“中间”的状态。 这也是因为长期的焦虑,没错,就是你之前的行为让她焦虑了。 而她没有经历过这些,没有成功经验。她的调节能力会逐渐失去了弹性,就像是不但有人跟他说“狼来了”。分不清楚是否该原谅你,于是前任选择了最稳定的道路,对你不再包容,慢慢就变成了分手。 关闭无图模式:我的> 设置 > 无图模式 在分手前的漫长时间里,她内心的平衡被反复动摇。如果她现在对你特别冷淡,那她可能之前已经“冷却”了太多次。 她期待的仪式感、安全感可能曾经被你满足过,也愿意跟你走向去,但情绪没有持续太久。 她本可以原谅你、给你机会,只是她“2个大脑”都反对你。 我们的大脑都拥有三个区域,分别掌管“生理”“感性”“理性”(大脑核心区域、边缘系统、大脑皮质),因此也有人叫做“三个大脑”。 关闭无图模式:我的> 设置 > 无图模式 而对于你来说,挽回计划不断失败,失望、迷茫、沮丧攻击了你的情感脑,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生理反应祸害了生理脑,理性脑独木难支,象征性“衰退”挽回也就失败了。 我们的修复感情的动力就不足了。 “坚持”,听起来简单,其实需要一些专门的技巧。 三:保持前进的动力 1 提升自己的忍耐力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这么敏感,开始养成坏习惯,再也吃不惯馒头、窝头之类的粗粮,追求精细粮食。 这就是忍耐力下降的结果,追求享受。 恋爱、分手的经历让我们的忍耐力(感受阈值提高)下降。 没恋爱之前我们可能觉得有女生跟自己聊天,就很开心了。如果愿意送自己小礼物什么的可能高兴的能蹦起来。 而现在,即使很简单一个“没点赞”都可能成为我们内心的一出大戏——她没有关注我,现在可能和别人恋爱,这会说不定都订婚、怀孕了。 如果想要修复关系,我们要让自己先和自己的“坏习惯”保持距离,比如习惯性回避、习惯性焦虑、习惯性拖延等等。 你仅有的选择就是面对(但解决不了)或逃避。 而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基本上都是从“无所谓”到“有害”。 就拿“习惯性放弃、换人”来说,不断寻找复合自己标准的目标,这太正常了,根本算不上毛病。 但这次可以换人,下次呢,什么时候是尽头? 我们逐渐依赖坏习惯,其实更容易受伤。 就像不断用一侧牙齿吃饭,长久之后你才会发现另一侧得不到“锻炼”会开始萎缩。 我们在借助“选择”“自由的权利”在掩盖我们的脆弱,让我们无需忍耐。我们要适时远离我们的舒适区。 真正会恋爱的人,也许也有多段感情经历,但一定不是靠不断换新欢获得的。 2 熟悉新的生活“轨道” 如果暂时做不到,可以先放缓步伐。 “车祸就是因为快”,这是一句片面的话,但经常被推广。 因为我们的改变,在没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一般有某一些步骤是错误、低效的。这样就像是电脑冗杂程序一样,暂时没有什么问题。可一旦运行久了,早晚要死机。 我们可以尝试限制我们改变的件数,比如只专心改变我们的沟通,并让他规律化。 我们需要慢慢熟悉,28天或者10000小时,总之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要有一个稳定的状态。 从思维的改变到肌肉的记忆,再从肌肉记忆稳定下来。 适应了和他人只进行“非对抗性沟通”,即使他偶尔不高兴,冲你发脾气,你也不容易被应激反应弄晕。之前说过,想要在盛怒时候平静几乎不可能,除非事前有所“准备”,这就是一种准备。 当你复联的时候,我们面对前任就不容易紧张,对我们而言不再是“不熟悉的领域”而是“其中一个平常的聊天对象”。 即使有一些“未知领域”没有涉及,至少也不会那么迷茫。 不过敏感也不是坏事,至少说明你能够意识到彼此的边界,你有明确的标准,就不容易被对方伤害。 你不断成长,会遇到更多“敏感源”。不太敏感的你能更从容地稳定未来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