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是另一种自私
7/10 “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事业的良机绝对不会眷顾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是为了让店主赚钱、为了让店主高兴,而来店购物的顾客并不存在。” --《斗魂》稻盛和夫 不知道大家有没和我一样的购物经历,喜欢固定在某一家店买东西。 我常买坚果和蔬菜,所以我固定的两家一家是坚果店,一家是蔬菜店。 有时候需要的物品没有,我就等店家上货了再买,所以通常是店家有什么我就买什么。 我发现那两家店生意特别好,比如我下班很晚去买菜,那时候市场买菜的人已经很少,但寥寥数人却都集中在那家排队购买。 后来我就观察,发现生意好是有原因的。比如卖坚果的那家,等秤完后会再放几个到袋子里,有时候到新货了还会热情邀请顾客免费品尝。 卖蔬菜的那家店主最热情,只要有顾客站到摊位前,她再忙也会热情地打招呼:“今天吃点啥?”,“你们现在才下班啊?” 店主不忙的时候会和顾客聊家常,会帮顾客挑蔬菜,有时候顾客挑完蔬菜了会说“你这个选得不好,你再换一个”。算价格的时候店主会主动说市场价是多少,给顾客便宜了多少,结账的时候会主动给顾客抹零。 遇到这样的店主,我想每个人都会再来第二次的吧。 人类天生就有自私的基因,包括一切看似“利他”行为,也是属于自私的行为。 比如店主热情、大方的背后,是为了自己的生意更好。 我们光顾固定的摊位,一方面不会被要高价,另一方面被热情打招呼时,享受到对方带来的情绪价值。 这种“利他”行为的自私,也是三赢原则:你好、我好、大家好。 人类的基因是自私的,但是人类又拥有能够战胜自私基因的能力。在人与人打交道中,三赢原则能使双方关系更加持久,如果是商业来往,也能达到互惠互利。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