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2.13-结构、内容、语感 & 动力、定位 & ❤️训练方法
这两周感觉随笔没啥好写了,之前都是详细记录新的启发,这两次就记一点感想、回顾。想想原因,大概是最近一直在实践之前远航2.11敲定的方法,而且顺利,没有遇到需要思考的难题,所以就没有启发。
也算是一件好事,就理解为写一篇故事所需要遇到的基础怪兽都被我打完了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老八去映证,并且回过头去重新打,清理遗漏的怪兽。
这篇随笔回顾一下自己搜集的“基础怪兽”图鉴。
🍎 骨架(结构)
这是一种抽象能力,指构建故事全局结构的能力。
· 举例子:
《沉默的羔羊》一句话大纲可以是:女主史达琳在吃人恶魔汉尼拔的帮助下,抓住了变态杀人狂。
按照美国故事工业的专业操作,这个故事的大纲还可以有五百字版本、三千字版本、五万字版本……就像是一棵树的从主干到分支细化的过程。
· 训练方法:看电影拉片拉骨架、看故事扒纲。
· 工具:三幕剧结构、“最小故事三个事件”结构、《故事工程》四个阶段结构、“英雄之旅”12阶段结构……
🍎 血肉(内容)
这是一种具象化的表现能力,选取最恰当的场景,场景中最恰当的细节,将故事的内容如闻如见地呈现出来。
· 举例子:
《三块广告牌》当中,开头米尔德里德出场时,头发是中长的、散下来的,有些憔悴。而她在广告牌前沉思片刻之后,她再次出场时,头发剃短,并且扎得干净利落,表现了她进入战斗状态。这样的小细节,都能不动声色地将人物状态表达出来,更不用论其他大情节的着力安排了。
· 训练方法:
观摩学习成功的作品当中,是用怎样的镜头(远、中、近、特)、怎样的细节,来表现事情的逻辑或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
· 工具:
观摩学习的时候可以用的工具:拉片拉场景、拉镜头;抄写范文,细细体会每一句的用意。
自己写的时候可以用的工具:场景六要素、场景分析。
🍎 故事叙述语感
这里的语感,指的是讲述故事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恰当的张弛节奏。该叙述时叙述,一笔带过,加快进程,效果是松弛剧情;该描写时描写,巨细靡遗,放缓节奏,效果是紧张剧情。
· 举例子·范文:非天夜翔的后期作品、《秋园》。
· 训练方法:
抄写范文,体会成熟作品的语感。用“概括段落大意”来训练一笔带过的叙述能力;用“扩写、详细5感描写”来训练生动描摹具体场景的能力。
(临时顶用的方法是,先用第一人称写,然后再改)。
· 工具:回望式叙述、第一人称叙述。
——————
写完上述三个点后我发现,列不出第四个点了,我以为自己搜集了一大箩筐的怪兽,毕竟这几年如此磕磕绊绊,连随笔都写了两百多篇。但是,我自己认为的最底层最基础的,就这三样。(写这三者的每一句背后,却是走了大量弯路、费了大量时间去领悟和落实内化。)
其他的问题,都是这三者的分支、具象化表现形式。那我写一点分支吧,这个就海了去了,没啥规律,就拎几个觉得重要的写写吧。
🍎 内容 · 素材 = 写作动力
故事的内核、故事的血肉组成成分,都算是素材。
素材足够“有趣”,让我有兴趣将其组织成一个有力的作品呈现出来,让我渴望去记录、去传达、去操控读者体验,这是我写作的动力。
· 举例子:
内核例子 = 写老大时我最想记录的是走上一条险路的孤勇。老二最想记录的是实习期间的一些感受,比如抢救过程中那细微的随机感。写老三时我最想表达的是不应该以利用价值衡量一个人。老四想记录的是,还未功成名就,就先独善其身吧,忠告而善道之,不可辄止,毋自辱焉。(老五写了个开头,还没明确想法。)老六想表达的是,不能帮助那些被伤害的人,起码不要嘲笑,不要做随波逐流的帮凶。(老七就是吐槽网文。)老八想表达的是,做自己的选择,承担自己的后果。
以上都是我自己生活经验积累的故事内核。也许等到以后写故事更加熟练了,我可以就任何主题、任何内核进行创作。而当前,需要我自己有所感触,才能有足以支撑写完一个故事的强烈表达欲。
故事的血肉组成成分例子 = 既往的人生经历;日常生活的细节;文艺作品……实际上日常中接触到的一切的信息,都可以思考,都可能化用,只有难易程度的区别。
· 训练方法:
①看成熟的影视作品,或者听播客并且摘录素材,并且复习。②写日记,以自己为样本了解人心。
前一篇随笔里我还在说呢,摘录播客素材好像没啥用,结果这周发现是我弄错方向了。
听播客并摘录素材这件事用来培养情绪能力的效果如何,我没啥感觉,但是它用来作为故事内容,倒是真的超级好用。
这周我偶然尝试着将摘下的几个素材,迁移化用到当前的故事里,发现马上就能转化成生动的细小情节、马上就能想到以我故事中的人物为主角的类比情节。提炼出这些素材里有趣的底层的信息组织结构,替代掉当前故事里原本模糊的一些设想,就完成了化用。
那为啥之前没想着要用呢?大概是因为,之前故事的骨架还没出来、故事世界设定不够充实、人物设定也还不够稳定,所以很难将这些碎片的内容给迁移进去。但是现在,故事大致的样子我已经心里有数了,所以也有了较为稳定的环境可以安置这些素材小碎片了,就很容易迁移化用。
🍎 内容 · 类型与开头 = 自我定位
网文作为一种类型,不同于电影,不同于小说,这是最基础最浅白的事实,而我埋头闭门造车三年之后才终于发现,或者说,才终于肯承认现实(见远航1.97。以前总觉得故事都是相通的,故事写得好,在哪里都会出头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平台有其特点,只有符合其特质的故事才有准入资格)。
· 网文当中,又有细分类型,这可以算是一种较高程度的工业化的特征(就像好莱坞将故事类型、观众反应研究得那么细致清楚),为了更好地贩卖故事。这就要求,作者像是设计一件产品一样,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读者、明确自己故事的卖点之类。
这里尤其要感谢干货,有大佬总结:“现言”类故事,男主要塑造得够好,女主只是读者代入的工具,不讨厌就可以;而“幻言”类故事,女主要塑造得足够好,男主可以是个工具人背景板。这则干货让我突然明白了网文的细分类型,原来有这么鲜明的壁垒。
· 申请签约,编辑就看文名文案和开头三章,甚至只看文名文案就可以断定一个作者会不会写网文。
以前老三老四老五被拒签的时候,我想不通,章节点击量没有增加,编辑好像连我的正文都没有点开,怎么就可以直接拒签呢。
现在我看了很多网文干货、得到网上的大佬指点(见远航2.05、2.11),习得了一点点文案、开头的能力,终于明白了。比如最基础的提炼“卖点”的能力。如果文案都无法讲清楚这篇故事的卖点是什么,编辑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作者在写网文方面,脑子不够清楚,不知道网文是怎么回事,就算有卖点也不能很好地呈现,这样的作品,不能保证收益,不是网文网站需要的故事。
· 所以开头极其重要,我要是会写网文开头,也不会在申签道路上那么碰壁。而且我还不知道是开头问题,还往结构和技术上去用功,碰壁碰得严重自我怀疑了,才放下自以为是,去认真研究网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去看看一线实践者的干货是怎么说的。
当然,往结构和技术上去用功,受益的还是我自己,虽然绕了很多弯路,这也总好过于写好了开头成功签约,却只会写开头,后面结构一塌糊涂,然后成绩不温不火,又没有那个穷极思变的力量,这才是最可怕的。是的,要不是走投无路、不断地被否定,我大概也没有那么强的动力每天每天地研究理论、实践练习。这过程虽然痛苦漫长,但结果是好的。
· 目前正在写老八,目标是写成爽文,因为这是目前我接触到的干货里,觉得比较好学习的一种,干货也比较多,而且甚至有模板(如远航2.10-爽文四步)。但以后最终的目标会想要写偶像非天夜翔那样的正剧故事。会慢慢过渡过去。
同时我也要知道,爽文跟正剧是有壁垒的,爽文人物简单直白,正剧则更立体复杂。跨过这个壁垒会有风险和损失。到时候再说吧,而且我写的爽文也不完全是简单直白(当然,这也极其容易写成一个四不像,结果里外不是人,想要得太多,结果什么都得不到。总之先试试吧)。
· 训练方法:
①多看网文,多总结多思考。②多看干货,多实践,多总结多思考。(哈哈哈哈,怎么感觉这么泛泛而谈呢。大道至简吧,多写多看的确就是最有效的方式,贵在持之以恒的实践。)
其①远航2.04里写:一日不读文面目可憎。的确有这样的感觉,内心强烈地想看,怕自己被网文的潮流给落下,想保持网文的语感。但是为啥我现在除了每天抄写范文,并没有看网文呢?之前以为是自己倦怠了,但几次从榜单失望而归后,我有点明白了,是因为找不到好文。之前总是在榜单上找网文看,是读者拿真金白银投票选出来的,大多质量有保证。但是榜单更换周期极慢,全都扫过一遍之后,就找不到好看的文了,又害怕看那些非榜单的文,会把自己给带跑偏了,毕竟我对网文的领悟还不是那么牢固。以至于非得有空闲的时候,才能耐下心来,去仔细辩明一篇文值不值得学习。而现在我的日常,是没有空闲的。现在想清楚了,那么,就把这件事拆开足够小的步骤吧,没有空闲,就每天完成一点点,今天找文,明天后天看文,之后再分析能不能拿来学习……
其②目前正在持续地看干货,从四月份开始到现在,每天都看,每天都做一点笔记,每晚上向师父截图打卡。然后把觉得特别有启发的内容打印下来,放在透明内页的资料夹里,偶尔翻看复习、自查实践情况,思考和领悟写在随笔里。
——————
写到这里,发现真是水太多了,还是打住吧。以上提及的“训练方法”都是我正在使用,或者正在练习的方法,受益匪浅,也可以说是辛辛苦苦才打掉大怪兽,才获得的奖励。接下来也会继续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以保证巩固内化。
(分支感觉还有很多没写的内容,比如可以写一个“🍎内容·技术 = 更好的呈现方法”可以包括“代入感”“人设与反差”“悬念”“幽默或沙雕”“多米诺逻辑‘虽然但是’工具”等内容。要不要写看下周情况吧。)
远航随笔
远航员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