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的读书笔记
人改变的原动力是认知,在人们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龄人的巨大差距的时候,渴望改变,渴望进步的的源动力出现了。除去外在的东西,人与人的差距出现在哪里,大概是认知的差距。而认知的原理在唯物论中反复提到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经过积累、总结与思考就会升华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就是书中所言的认知。说了这么一大堆话,只是为了说明一个概念,认知是可以在学习与实践中进步升级的,是发展的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追赶那些强大人物的脚步。
认识到差距,人们通常会感到焦虑,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差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不小。为了避免焦虑,我们需要知道焦虑形成的大概原理。我们的大脑虽然功能繁多,但是可以大致分为三块,与本能相关的本能脑、与情绪相关的情绪脑和与理智相关的理智脑。本能脑与情绪脑发育的快,性能强大,耗能低但是本能与情绪掌控,天性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而理智脑发育的慢,性能低下,耗能高,由理智掌控,有远见,有自控。所以当认知告诉我们现实存在的巨大差距的时候,理智让我们明白焦虑没有用处,还会妨碍思考与行动。但是强大的理智脑与本能脑直接控制了身体,所以情绪不会因为心里明白就消失。因为情绪脑的“目光短浅”,情绪虽然难以压制,却可以刻意引导。与同年龄层的风云人物对比引起了我们的焦虑,那就改变对比的目标,与自己的过去对比,与和自己同层次的人进行对比。只要能看到进步,情绪脑会很兴奋的,对进步给出正反馈。潜意识有巨大的能量,恰当的引导出来对学习进步能有巨大的帮助。
那么有了进步的源动力,又避免了焦虑的干扰,事情就开始进入正轨。人的改变要从哪里开始呢,要从认识自己开始,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状态、需求、能力、目标、资源等等。所有的改变的方法与工具都会不接地气。所以第一步是了解自己,之后就是发现自己的舒适区边缘,也就是在自己不太了解,思考练习后能够掌握的区域,这个区域是人进步最快的区域,所有的进步都是从边缘缓缓扩张的,在自己已有的能力范围或远超自己能力范围的地方学习,效率与成本都不匹配。
除了找到进步的方向,另一个必备的能力就是专注。专注对学习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人们大部分时间都难以专注。该如何专注?保持专注应该避免外来力量的干扰,会影响专注的力量有两种,一种向外,一种向内。向外的是精神发散,比如同是专注几件事,各种分散精神的娱乐活动等等。向内的是压力,情绪影响等等。所以我们保持专注的方法是专注于一件事,在每天醒来,精神重置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对专注事物的正循环。而在面临外界压力与情绪的时候要能够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世界是立体的,总能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说服情绪脑。最后是练习冥想,加强专注的避免干扰的能力。
学习是人进步的最好的也是最实惠的方法,而深度学习更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因为我们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更是为了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需要的是深度学习,而不是见闻广博。学习也是有方法的,那就是刻意练习。根据脑科学的成果显示,人们想要学会一件事情,除了了解内容流程原理,还需要大量练习。而刻意练习就是精准有效的刻意练习。它有四条准则,在舒适区的边缘区域联系,清晰明确的目标,保持极度专注,合适的反馈。目的是实时的了解情况的变化,让人专注而明确的在舒适区边缘练习,来获得高速的进步。元认知在这里起到了强大的作用,无论是对思维的感知,还是对认知的调整,都使得人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引导自己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人们的认知升级本质上是知识体系的升级完善,而认知体系是人在总结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事物时的经验形成的应对原则与方法。所以知识除了学习,还需要消化吸收。一般来讲,知识的吸收需要实际运用,但是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方法——费曼方法。方法的核心是将运用变成教导,在教导中认识和消化知识。费曼方法有许多变种,但是原理相同,《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就是将教导改为写作。但是效果是相同的,费曼方法可以帮助人更好的消化已有的知识。
学习的误区(一)主体异位,不管有多少种方法,学习本身都是痛苦的,反本能的,所以有时会出现为学而学的情况,比如:我已经学习过了,我正在努力。我们学习是为了这个知识,这个知识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不是为学而学。
误区(二)极度的刻苦努力,学习是有方法的,专注力,体力、精神等等都会限制人的学习效率。保持学习效率的高位运行,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番茄钟。
误区(三)求多求快,如果我能同时学习几件事是不是能让我更快的成长。事实上不能,正确的事情,每一件都很难完成,即便专精一项也会进度缓慢,更何况分心多处。
误区(四),做了一段时间后看不到成果,只要做了就会有效果,只是这处于量变的积累阶段,不容易发现变化,只要目标正确,方法正确,又真正的用心努力了,质变的到来是迟早的事。
误区(五)知道很多理论,但是就是不愿意行动。这是目标不清晰的原因,脑海里只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比如学习、锻炼,却没有详细可行的计划与清晰明确的目标,比如阅读那本书,今天要学完哪个章节,可以借助哪个工具。思想上的模糊导致了行动上的不坚定。也就出现了不愿意行动的现象了。
除了这些看似可行的理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会碰见许多的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需要一一去克服。让自己目标清晰、方法明确、专注、专一。最后是世界上没有一眼可以望得见结果的路,与其纠结于那条路最好走,那个方法最有效,不如立刻去践行,因为最近的路在当下,最好的方法是在实践的反馈中总结的方法,只要道理正确,方相一致,不用强求明确的结果,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