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无例句 | 躉
dan 2
广东话日常用语中的“躉”,与“墩”相近,即土堆、基座、厚垫等,是稳重的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来源见图中水印
“躉”并非俗字,清代已广为应用,而且还另有两种意思。
其一是商业用语,即整批、大批,与零散相对。清代曹寅上奏的《抽运赈米到淮情形折》:“漕臣桑格严行戒谕,载米到彼,止许升斗零星䊮与贫民,不许求速趸售。”趸售,即整批销售;赈济必须零售给贫民,不能大批出售,让商家囤积。

图片来自网络,来源见图中水印
其二,“趸”是度量衡单位。清代梁廷柟《夷氛纪闻》:“每千六百八十斤为一趸,约三百趸为一船,故名趸船”。《辞海》解释,“趸船”是停大舟岸旁,以备他舟往来行旅上下即囤积货物的船。
在香港,穿梭大货船与码头之间,装货卸货的船只称为“趸船”。每逢新年或特别庆典,维多利亚海上璀璨的眼花(烟火)也就是在“趸船”上烧放的。“趸船”之名,沿于清代。

图片来自网络,来源见图中水印
香港粤语用“趸”字,很多神来之笔。
“監躉(gaam 1 dan 2)”,是被判长期徒刑的囚犯,比喻这个人在监狱里像墩石一样,不能离开。

图片来自网络
“龍躉(lung 4 dan 2)”,是上百斤石斑类的鱼,大的像墩一样几乎不能动的鱼。

图片来自网络
“打躉(daa 2 dan 2)”,是固定在某地方消磨时间。例如说:“你要见某人,下午茶时间到某茶餐厅,定能找到他,他每日下午都在那儿打趸!”

粤语翻译:“我鐘意同你一齊打躉”,图片来自网络
“擁躉(jung/yung 2 dan 2)”,死心塌地的拥护者、支持者。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星岛晚报》总编辑陈梦因以“大天二为笔名撰写的足球专栏《水皮漫画》所创。当年香港足球迷各有自己拥护的球队,“南华”、“星岛”、“九巴”、“东昇”、“愉园”、“杰志”等等各有支持者,陈梦因称之为“拥趸”。

图片来自网络
《俗語有話》 #周末无例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