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到哪里去?舞剧《绝对考验》
写这篇repo的时候,是2021年看完审核场,现在肯定心境不一样,毕竟我和剧都在流动,但,不想改了。
舞剧结尾,萍光着脚一步步走上台阶,而后转过身,在万千光芒里,与光同尘。我想起她枪决前告诉狱友的话,“我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我现在心里很坦然。”不禁问了自己,我又要到哪里去?
能发出这样疑问,也许恰好符合了这部剧创排的一个初衷、一点期待——做一部灵魂戏剧,在当下时代发出拷问,这不是生与死的简单选择,而是,人性的力量可以强大到何种地步,而我们该如何自处于当下时代。
1·关于“萍”
一个极具灵魂力量与戏剧张力的传奇人物
她是余家英、是黎琳、是张露萍、是253 ;
她是电影《风声》地下党员“老鬼”原型;
她是18岁潜入军统的传奇红色特工;
她是震惊国民党朝野“军统电台案”的主角;
她是延安同志眼中的“叛徒”,军统眼中软硬不吃的“顽固分子”;
她是狱中至死都扑朔迷离的代号253;
她是舞剧《绝对考验》的原型——张露萍。
17岁,出生于四川小知识分子家庭的张露萍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从抗大毕业后在延安工作,与李清结为伴侣;19岁,她为了党和革命的需要,告别延安,告别爱人,奔赴重庆开展秘密工作,在赴渝途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决定拿掉孩子,方便潜伏。 于是张露萍给李清写了一封极短的信,也是最后一封,她在信中说,“身上负担已卸去,但有歉于你,请原谅。”于是毅然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20岁,因震惊国民党心脏的“军统电台案”,她被捕押送息烽监狱;24岁,英勇不屈的她,伴随“快活岭”上罪恶的枪声,从容迈向死亡,生命永远定格。而李青在往后的几十年里都不知道自己曾有过孩子,也在张露萍死后38年才知道,原来他的妻,从未叛变,并不是别人眼中挽着国民党高官出入风月场所的叛徒。剧中是把孩子这个剧情改成了一开始就已经生下了孩子。
红岩群英谱里有太多为人所知的英雄,江姐、刘胡兰、华子良。而张露萍是个例外,她不是可以大呼信仰,光荣赴死的英雄,而是那个哪怕在死亡最后时刻也必须保持缄默,默默退下舞台的微尘。甚至在她死后的38年后,人们才从各种资料各种人口述中发现,她原来是当年延安带着大家拉歌的热情四川小姑娘:黎琳,是一位至死不渝的共产党人,而不是大家眼中的美女特务、风情万种的交际花。
当然回望整个中国革命史,这些默默无闻者浩瀚如云,历史的烟云起落,个人不过是一粒尘埃,但无论是否曾被看见,都感谢他们曾发出的微光。鲁迅说,“黑暗里没有光,那我便做世界的光。”张露萍如此,太多人亦如此。
2·关于剧
优缺点超明显,但瑕不掩瑜,丁导审美真的可
【不喜欢的点】
只是完全个人的喜好
都不想喷上半场延安和萍与清的双人舞的那部分,就是平平无奇。但是后面真的有很多惊喜的点在打动人,不然我怎么高高兴兴非要写字表达。延安是俗,太正,就算是表现延安正能量生活也一定可以找到好的艺术形式,现在这个,我真以为我在看春晚。萍与清双人舞部分的舞美,那块屏不仅有点压抑,太靠前影响舞蹈观感,而且完全不好看,也看不懂在表达啥,有什么用,而且这段舞也很日常。(当然也可能是我肤浅,看不懂了,也有可能为来到重庆的舞美布置留时间)
还有就是展现萍在重庆的歌舞升平里交换情报那场戏,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也许是颜色不对,整部剧是沉郁的暗色,但这场戏我个人总觉得应该更明亮更热闹更艳丽一点,当然换个角度,也许导演就是想表达地狱百乐门的感觉或者商女犹唱后庭花里破碎底色的繁花感。也许是有点乱,虽然这个百乐门里就是该乱,可就是觉得差点美感和更强的戏剧张力,而且这里焦点太分散了,观众要死盯着萍和K才跟得住剧情。
另一点在演员,K出场那一幕,真的是帅,我开始怀疑是不是主角光环这个东西就如同恋爱的女人最美这种虚无的滤镜一样真实存在。这个出场太帅了。
下半场那段特务在茶馆监视张露萍走进南方局的那几分钟重庆话对白,略尬了。我都愣了,比如“她是做了好艰难的一个决定哟!”为什么是好艰难的一个决定,虽然大屏有解释,但是不好理解这个决定的艰难。而且通过特务口中用重庆话直接说出来,额,给了太白太直了。
火锅舞那场戏,也有点不知为何存在或者说过于拖沓。虽然重庆的剧需要突出重庆元素,但太直白的给,很容易出戏且不高级。就像表现悲伤不一定非要用眼泪。前一幕还是紧张的对峙现场,后一幕突然一片欢乐吃火锅,弯转得过分大了。虽然后面火锅也跟剧情有连接,可总觉得长了。就像舞美里的楼梯,或者川剧、语言上的植入,其实就是很好很巧妙的元素呈现。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什么是绝对考验?为什么是绝对考验?其实并没有展现得这么透彻,或者是更意向化的展现。
【喜欢】
所有的惊喜从萍来到重庆开始,萍的饰演者张引对技巧和情绪的掌控力真是一流,有柔情也有筋骨。在她从“黎”转变成“萍”这一段戏里,她将各种不适应到适应,比如涂口红、穿上高跟鞋、裙子开高叉等等情绪,用干脆利落的小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舞美几块屏的配合,台上多个萍同时出现,亦真亦幻,萍的转变就此正式开始。而后这个口红也成为萍内心波动的一个标志,在后续几场戏中都有出现,特别是狱中她不断涂口红又不断抹掉那场戏,人物的煎熬与苦痛,强大的冲突与情绪全部凝结于一只口红一个点来呈现,巧妙且震慑。
紧接着大雨倾盆那一幕,各个人物在重庆夜晚的暴雨里穿梭,绿色如水珠般流动的光影为整体空间铺上了层忧郁的底,配合人物不断行走的侧影,暗夜、暴雨、行人三个关键词就是一场大戏的故事感开头。
丁导的审美里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干净,这份干净与人物多少无关,哪怕有时是大场景,人物多、表达点也多,但他就能统一成漂亮纯粹的干净。我看剧时总想到一句话,你瞧,这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当然剧的调子是沉郁的黑、孤烈的红、冷酷的军绿。比如狱中投射在萍脚下的牢门的光、结尾时通向天际的楼梯,还有萍被狱友孤立、唾弃,身着深色破旧囚衣的狱友背对萍成为一面撞不开的墙,与身着白色旗袍慢慢滑落在地的萍成为对比,都将剧的悲怆与决绝感拉升,孤独不是在个体行走人世里爆发,而是在人群中尽现。而且这一段戏还美,单就画面就很高级的美。
而K长官带领特务进行追捕,从楼梯上如地狱冥犬般匍匐向前逼近那一幕,这种符号化的表达让现场压迫感与恐惧感骤降,整个画面简直就是电影《釜山行》丧尸逼近的翻版。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幕,top1.
top2是萍在狱中,与霄的双人舞。我自己理解这一段是回望人生的一场幻梦。道具门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是萍回忆的时空隧道,是门内门外永远的隔离,是暗喻人生推开不同门的选择,也与最初开场双人舞离别的门形成呼应。更妙的是有一幕,多个门组成的隧道决绝整齐向后,霄站在门内不动,但离萍却依旧越行越远,无法触及。看剧的时候我就泪眼婆娑地在感慨,人如浮萍,怎么拦得住时光,怎么抗拒得了命运。幻梦一场,幻梦一场,不必在意。
整场的舞美为了突出重庆元素,配合剧情,同时拓展舞剧时间与空间的边界,将层层叠叠、高高低低的梯子作为舞美的主要元素。也就是说,这部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面舞剧,即演员在舞台上起伏,而是完全立体,如8D重庆一样,穿行时空。而且梯子是可随剧情随意变换的,萍与K长官双人舞的那场戏,梯子变换一次,两人情绪也就随之更迭。除了楼梯,还有很多线条感很强的框架装置,一方面匹配了剧情的冰冷感,一方面又形成各式各样上下左右并行的通道,配合与呼应剧情的迷离。
其他的点太多了,记不住了。
3·推荐
这绝不是传统的主旋律教育剧,重歌这一次,还阔以
重歌在舞剧《杜甫》后新出的这部剧,比起杜甫,风格完全不同。杜甫是全程无尿点,每个点都很棒,但因为太意向性,而且是以杜甫的诗作为剧情的推进,不了解杜甫的人,真的会有点看不懂看不下去。很多地方隐喻太多,要很认真才能发现。当然本身风格、情绪、表达方式、结构完全不一样。
绝对考验不是,他故事线更流畅,人人可理解,人人可看可感动,哪怕我这种不是舞蹈、艺术专业的人,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角色本身的张力。哪怕是作为主旋律教育剧,他都是合格的,毕竟看都看不懂怎么教育嘛。
张露萍这个人物太动人了,看之前查资料时,就忍不住数度哽咽,当然我本来就爱哭。剧里有一幕,她看见怀孕狱友,冲过去抱她、抱她肚子,然后被狱友拒接弹开。联想到我看当时和她同监狱小孩的访谈,名字我忘了,那个老奶奶说,张露萍是她的干妈,把她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每天晚上特务开始打人,监狱里叫喊声、哭泣声起伏不断,密布着恐怖的阴云,张露萍就抱紧她和小萝卜头,给他们讲故事。其实此刻的她,是在无比思念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剧外),这是一个妈妈的本能。
希望以后能有巡演版和打磨版,好的东西都太需要时间来堆来磨了。
我现在还在想,我要到哪里去???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