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烟火》有感
昨天晚上看完了赵冬梅老师的《人间烟火》,看前面都挺轻松的,讲衣食住行,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文笔流畅而幽默,没想到最后来了个升华,讲历代男子女子的出路,特别是讲到西晋赵至还有李斯的事情,相当震撼。 赵至天资聪颖,孝心耿耿,而且见识非凡。十几岁的时候看到嵇康在写字,就问嵇康是谁,嵇康觉得这个小孩有点奇怪,就问赵至为什么问自己名字,赵至说看到嵇康的字与众不同,就想知道嵇康的名字。赵冬梅老师说能看出嵇康的字好不稀奇,难能可贵的是能鼓足勇气去问。后面赵至就跟着嵇康他们来往了。改了名字,生活重新开始。为什么要改名字呢?因为赵至的父亲是个兵,按当时的制度,赵至也必须当兵,没有别的出路,所以赵至要逃,谋别的出路。后来赵至母亲去世了,赵至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父亲怕影响赵至求前途,没告诉他母亲已去世,赵至也不能与父亲相认,因为一旦相认,就必须当兵了;后来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做了官,结果无意之中知道了母亲的死讯,万念俱催,当场呕血而亡。赵至逃出来是为了出人头地更好的奉养双亲。但为了这个目标他又必须改名换姓不与父母相认,心想只要功成名就总有机会报答,没想到母亲去世,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之前读《晋书》的时候完全没有注意到里面有这么一段,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个人与时代的悲剧在。 还有李斯,人活在世上,无非是谋一个好的出路,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李斯看到太仓老鼠跟厕所老鼠的不同境遇,明白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境遇就不同,所以终其一生李斯都在不断的往上爬,把自己放在越来越高的位置。他师从荀子,荀子告诉他要讲“义”,不“义”的事情千万不能做。李斯没有听,他说秦国这些年来由弱到强,不断扩张,不断取得对六国的胜利,这些成功跟“义”没有什么关系。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了李斯,所以他就离开荀子,跑去秦国投靠秦始皇。待到秦国统一六国,要决定是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时候,只有李斯的看法跟秦始皇一样,坚持全面采用郡县制。大家都说分封与郡县制相结合比较好,执行性更高,为什么就李斯坚持要全面郡县制呢?是因为李斯在这个问题上知道秦始皇有自己的打算并且主意已定,所以李斯坚决主张全面郡县制,他也因此成为秦始皇最信赖的人。结果秦始皇东巡,在途中暴毙,需要李斯出来主持大局,按照秦始皇的遗命召回北方的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前来执掌国政。就在这么一个紧要关头,李斯因为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竟然被赵高的一顿输出拿捏的死死的,和赵高一起矫诏让秦二世胡亥当了皇帝并传诏让扶苏和蒙恬自杀。最后一步步被赵高抛弃,落得当街弃市的悲催下场。李斯一辈子善用权谋,一辈子为摆脱沉沦下僚机关算尽。结果最终一切都是一场空。 这是中国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充满现代悲剧意味。时也命也?!人活一世,到底要追求一个怎样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