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喝酒会脸红?


「看你喝酒脸红,一定酒量很好。来来来,干了这杯!」混迹酒圈多年,爱爱一直都被朋友或亲戚这样毒害过。一旦面露难色 ,他们还会一本正经地摆出一套理论。
「上脸代表酒精分解,这是酒气在挥发,是你的身体在代谢呢......」
面对这种“持(歪)理行凶”的人,真让人心塞又无法反驳。

今天爱爱就跟大伙探讨一下喝酒脸红这件事。
···
其实,西方人喝酒是不会脸红的,只有亚洲人才会上脸,所以也称「亚洲红脸」。


酒精大部分(90%)以上在
肝脏
代谢,代谢过程是:乙醇→
乙醛
→
乙酸
→
二氧化碳和水
。在这些过程中,乙醛脱氢酶最为关键,它使乙醛氧化为乙酸,并决定着酒精的代谢速度。

也就是说,在人体内,酒精会在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再排出体内。

如果缺乏乙醇脱氢酶(ADH),饮酒后就会大量地累积,无法转换成乙醛的乙醇。
这样的人表现为——酒量差,一小口,撒疯跑。

而如果缺乏乙醛脱氢酶(ALDH2)乙醛也无法转换成乙酸,而乙醛能扩张面部的毛细血管,造成脸红的现象。
这样的人表现为——脸红,脖子红,两杯下肚猴屁红。

因此,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2)正是决定了酒量多少的重要因素。
缺乏ADH,人就容易喝醉;缺乏ALDH2,人就容易喝酒脸红。也就是说,喝酒脸红跟酒量无关。

研究表明,高达36%的东亚人喝酒后会脸红。

这是因为亚洲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活跃,而乙醛脱氢酶不活跃,就像前文讲的那样,亚洲人的体质更容易分解乙醇,更难分解乙醛。因此饮酒后更常出现脸红的现象。
而西方人体内两种酶都十分活跃,不仅能分解乙醇,也能分解乙醇。饮酒后脸不红心不跳,其实酒量较于亚洲人是更好的。
那么,同一种族中,谁最能喝?
。他们同时带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2),一边喝酒一边爆汗,酒精会随着汗液迅速被排出体外。
如果酒桌上碰到这类人,啥也不说了,躲着吧。


看到这,部分酒友不免惆怅了,难道只能靠老天爷赏酒喝吗?其实不全然,有些人还是能逆天改命的。爱爱就认识一些酒友,他们一喝酒就脸红,但一上桌却是两斤白酒打底。

因为酒量虽是天生的,酒精耐受力却能后天训练。
与「药物耐受」相似,当人饮酒的次数越来越多,大脑和身体对酒精的适应能力就会逐渐增强,相比从前,喝酒就不容易头晕、恶心、难受了。
不过,喝酒脸红的也要控制好量了。毕竟,小饮怡情,大饮伤身。
···
以上就是今天爱爱跟大家分享喝酒脸红的小知识。以后酒桌上再有人用「脸红酒量好」来劝酒的时候,你就可以回他:「脸红不是酒量高,只是爹妈生得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