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Atomic Habits 如何自律
最近偶然看到一本书"Atomic Habits"。这本书的作者James Clear是一位作家,企业家,摄影师和运动员。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的宗旨是如何让我们过得更好。

看完这本书后,我大致想到了以下一些点,什么是自律?如何做到自律?我们对自律有哪些误区?
01
对于自律的误区
自律和动机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动机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例如人们在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觉得今天可能是“特别的日子”,失恋了,心情不好,身体哪哪都不舒服等等。动机总是从自身出发的,是非常主观的。而自律则是一种系统,即一旦按下了执行开关,就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去运作和执行,就如程序一样,这与我们的心情,天气都毫无关系。自律告诉我们,不管想不想做,我们只是去做。
不清楚自律当中的角色:自律的目标是为了生活在自己设计的生活里。因为我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想追逐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需要去坚持一些事情去达到我们的目标。在这些事情中一共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设计者,他/她设计了目标以及达到目标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坚持哪些习惯。第二个角色是执行者,一旦设计好了,就按部就班去执行,不要想太多。而我们很多人的做法是,在还没有搞清楚目标时就盲目执行,在执行时又反过来质疑自己的目标。例如我们常问的几个深入灵魂的问题,我这样做有意义吗?我这样做有结果吗?坚持自律好痛苦,为什么要自律啊?问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弄清楚自己自律的目标是什么,动力来源在哪里,有些习惯想起来就去做,没想起来就算了,完全是即兴发挥。
自律的人天生就知道自律:很多人认为,自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痛苦,而对于自己来说自律带来的是痛苦的过程,因此自己不适合自律,自己也不是个自律的人。这种想法的错误在于其忽视了每一个自律的人都经受了一定的痛苦,他们只是磨练了自己的韧性,这就像我们去健身,培养自己的肌肉一样,只有每天突破一点点,才能拥有结实的肌肉。如果连一点点的挫折和枯燥都忍受不了,这并不代表自己不行,只能说明自身的情绪肌肉太弱了。

02
培养自律的方法
1. 多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刻意去培养自己的情绪肌肉。自律是可以被培养的,我们的大脑通常都很懒,本能的会去追逐舒适,可以规避一些不舒适的事情,比如说,追剧,刷短视频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良好?因为这类活动本身就是被动接受信息,我们的大脑不需要主动思考,所以让我们舒适。但如果我们一直追求舒适,我们处理无聊和挫折的能力就会下降。相反,如果能够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接受不适,我们的耐力就会提高。尝试锻炼,阅读,深入思考,冥想等。这些活动都能够训练我们的耐力。如今各类视频琳琅满目,为什么这里还会强调阅读?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训练我们忍受无聊和痛苦的过程,随着我们做这些事情越来越多,忍耐力也会上升,处理挫折的能力也会增加,自律就会更加容易一些。这与让一个人变得能够吃辣类似。研究表明经常吃辣的人对辣的耐受力是一点辣都不沾的人几倍以上。
2. 切忌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事实上只是对于失败的一种恐惧。曾经我自己也很迷恋完美主义,例如写文章,做实验,总是希望能够一切都准备好了再行动。但即使这样,行动以后又时时刻刻无不对自己感到难过和担忧,总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导致很多事情重复做了很多遍。但总结经验下来,往往是第一遍做的反而更好一些。深入分析,就很容易发现,我们的能力边界就在那儿,第一遍事实上已经在能力边界上了,无论我们再如何的重复,短时间内都很难突破。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去获得反馈,从反馈中一点点的找到改进的办法,让自己在过程中去成长。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沉迷完美主义时,我们要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它,先行动起来。
3. 在旧的习惯后面添加新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很难开始一个新的习惯。因此,最容易的突破点是在平时习惯做的事情之后添加新的习惯。例如,我一洗完澡就阅读,一起床就去刷牙,一吃完饭就出去散步等等。给自己设置一个触发事件,逐步改善自己的行动。
4. 建立一个习惯公式。在xx时间在xx地点做xx事情。我们很多时候有了行动的想法,却没有具体执行的方案。例如想学英语,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始?从哪儿开始?每天学习多长的时间?这种无知变成了行动的最大的阻力。我们更可能以此作为借口,“我还没准备好”“我现在没有时间”等等。事实上,我们缺乏的不是时间,而是执行的方案。不妨试试这个公式,在早上九点在书桌前背英语单词。当我们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后,我们的行动力往往能够大大的提升。
5. 从小事做起。不要设定过于宏大的目标。例如刚开始学英语时,每天背200个单词的目标肯定会让人望而却步,无法坚持下去的结果一定是很快放弃。可以先给自己的一个小目标,例如10个单词坚持一周,下一周20个单词,慢慢增加。刚开始,我们需要的不是挑战,而是成就感。这也和玩游戏一样,游戏最初的几关往往起着引导的作用,难度不大,大家玩起来都会比较爽快,试想如果一开始就是地狱模式,那么这家游戏公司的游戏可能就会变得过于小众了。
6. 拆分任务。通常我们想要拖延,还会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一时之间乱了头绪,一想到这件事情就觉得很混乱,很麻烦,不想开始。例如即将到来的重要工作汇报,重要项目方案等。我们知道他们很紧急,但就是不想做,越拖延越焦虑,越焦虑越拖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把所有的环节都全部写下来。不管逻辑和顺序,仅仅是把大脑中的混乱头绪统统倒出来; 2).给它们排序; 3).执行。
7. 学会奖励自己。例如坚持一个月健身就买双好的跑鞋。坚持一个月写作就送给自己一个小礼物。让我们在努力的路上有点盼头。毕竟我们坚持自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要一直努力而忘了奖励自己。
8. 改善环境。我们应该都有意识到,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坐在客厅学习,前面是大电视,旁边有许多水果和小吃,背后是柔软的沙发,手机触手可及,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可能无法坚持很长时间。如果在图书馆或者书房,旁边是书籍,明亮的灯光以及干净整洁的书桌,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动力会更强一些。这就是环境的力量。这也让我想起了大学期间自己一人夜晚去自习教室学习的情景。能够坚持四年下来,很大程度上也是周围有着一大批同样刻苦学习的同伴。

9. 把自己想象成想要成为的人。Atomic Habits书中提到了一个很鲜活的例子。问一个正在戒烟的人,现在需要来一根烟吗?回答一:不好意思,我正在戒烟。回答二:不好意思,我不抽烟。将想要改变的习惯,融入到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会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也会拥有更多的动力,去维持形象所需要的习惯。又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方向感很好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开始想办法维持这个形象,或许我们会多看几遍地图,或许会尝试学习使用手机导航。这样的思维习惯,不仅仅是改变习惯,同样能够让自己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些事情,自己并不是当初想象的那样“糟糕”。

-
JXXX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8-06 18: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