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篇,互信:请克服你的恐惧心理。
作者:刘曜
1407字以内,阅读8分钟。
副标题:Osmotic Communication
人生在世,难说不怕点什么。可是,有时候,怕到恐惧,就有点心里不舒服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比较恐高。站在高处,或者边沿处,望一望就会感觉不自主的头晕目眩,甚至两胫发颤。心里很是恐慌,同时内心似乎又有一个小人在不断的嘲讽自己。
“老大不小了,明明很安全的场景,如何这般怯懦,云云。”
一时间,心乱如麻。越是乱,越是不安;越是不安,越是恐慌。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就好像是轰塌的多米诺骨牌一样,链式反应,愈演愈烈。
如此,越是恐高,越是怕,心里的小人还在不断在加强这个信念:“我恐高,我严重恐高,这个,我不行。”
不过,即便如此,那么不如自我觉察一下,这个根底的起因在哪里?
有没有可能缓解,甚至消除,最好是能克服并且自信从容的处理恐高这件烦人心脑的事情?
更进一步,如果能克服恐高,那么内心的其他不安(障碍,或者不够健全)是否可以通过同样的处理方式加以引导、疏解、健全、加强,克服它呢?
这些其他的恐惧就比比皆是了,比如:社交、水、狗、单独旅行、病痛、衰老、暴躁、抑郁、贪欲、嗔怒、狂喜、悲伤,等等。
以我个人克服恐高为例,简要的觉察一下。
就我而言,觉察了下过往种种,我觉得让我恐高的种子在于一个简短却又真实的故事。叙述如下:
大约快30年前,奶奶曾经口述过我的父亲小时候不小心从打麦场上跌落大约6米(关中地区地坑式院落,场在窑洞上面,6米左右的高差实属正常)几乎重伤的事情。异常惊险,绘声绘色。
不过,无须多虑,事故的结局是他福大命大,摔倒全身发紫,未能造成伤害。
奶奶虽已作古,但这个故事,以及讲述的当时环境、语调、气氛、场景、时隔多年,至今也能较为清楚的记忆。
这样一个类似“阿长”(迅哥儿的保姆)的惊悚故事,就成了一个之前完全没有觉察到的噩梦式的故事,影响了高度带给我的感觉。
可以算是找到了我恐高的起因,不过我的案例是在自己意识到自己已经克服了恐高之后才发觉恐高的根底起因在这里,这将近30年前的一个小故事,何期绵长的影响。
我是如何克服了恐高呢?简而言之,靠着日常的刘老师的干预,这种干预是潜移默化的,挑拣几句话,分享给大家:
“你看到的或者觉察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
“所有的痛苦、障碍、不愉快,甚至是个人成长的障碍都源自心境的构架以及动力(dynamic)”
*(可能并非一字一句老师的原话,不过大意如此)
当然还得益于老师,悉心的引导和陪伴。
那么,我为什么会题目提到互信呢?
因为,信任自己,信任环境。再推广到人与人的关系上,不妨轻轻的信任下别人。
或许这样你就能:担心少一点,恐惧少一点。行走江湖,行走坐卧,言谈举止,洒脱一点。
反着说,就是能更自信一点,对事情和局面更有掌控力,或者说倘若失去控制感带来的安全感,也不会恐慌。什么样都好,这样一种宠辱不惊恬淡的心态,不正式别人奢望的吗?
不妨一试。
处理人和人直接纠结的关系,不是你处理不了他者与你的关系,可能是,你自己处理不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寄希望于对方能明白、懂事儿;寄希望时间可以拖延一切,任由时间流失,希望事情可以腐朽,化解,随风消散,殊不知,小心翼翼,怕这、怕那的那个人是自己。一切根源在你这里呢,或者,换言之,是惫懒。
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始——叔本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仲夏顺遂
后记:诸友,旨趣不同,所幸“当我们被爱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畅销书《布雷顿角的叹息》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 麦克劳德)一并平安喜乐,生活愉快。
2021年8月4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