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即是慢,慢即是快

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
这大概是我最近看到的,比较贴近现实的一部都市剧。
每一集的内容,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身边找到类似的经历。
目前,这部剧更新到第9、10集,讲到了两件事情——
1)留学回国的林睿,为了上位,诬陷自己的上司。
2)许言为了买房子急着赚钱存钱的时候,却被骗光了存款。
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让我想起来一个词儿“欲速则不达”,以及段永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快即是慢”。
段永平还说过另一句话:慢即是快。他竞标巴菲特的天价午餐时用的网名就是这个“慢即是快”。
快即使慢,慢即是快!
8个字而已,可有几个人参透了呢?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之前看到一本书上说,其实很多人是不羡慕巴菲特的,因为他的大部分财富都是在五六十岁之后才获得的。
五六十岁,人老色衰,想去哪玩,胳膊腿都不给力了,的确有个家财万贯,也不怎么痛快了啊。
你看,张爱玲这话,几乎道破了人之本性。成名也好,暴富也罢,谁不想趁早儿呢。
但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却不是这样子的,它几乎与我们对着干。
在我看来,大部分普通人要想获得些什么,总是要经历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农民种粮食一样,必须要经历时间的等待和精力的付出——翻地、播种、发芽、施肥、收割……每一步都不可忽略,每一步也都着急不得。
揠苗助长,并不会让粮食更快出来,而是直接拔死了,还得从头再来。
就像电视里的林睿和苗苗,以为走捷径诬陷上司就可以快速上位,却不想最后被辞退,不仅工作没了,甚至还会影响以后找工作。
接触理财投资以来,我发现在赚钱存钱方面,求快的人更多更甚。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那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很多人今天买了一只基金或者股票,明天就想着赚钱了,如果两三个月没有卖出,那已经是长期持有了。
我劝朋友存钱的时候,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每个月存一两千块钱太少了,那要存到什么时候啊?
生活太艰难了,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时间的力量和耐心的美德。
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就怕一心求快,不但没有快,还落得两手空空。
就像电视里的许言,一杯可乐都不舍得喝才攒下来的8万块,一瞬间被骗光光了。
不要以为,这只存在于电视剧里。我猜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例。
所以,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才会说,想赚快钱的人,往往容易轻信别人,受骗上当,最后血本无归,追悔莫及;不仅如此,即便没有受骗,人们也会轻易地将钱投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让这些血汗钱彻底脱离自己的掌控。
你看,快的结果,几乎都是慢,甚至更慢。
慢,真的会快吗?
我觉得我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想分享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我告诉小伙伴我们家当前的存款有多少多少钱时,他惊呆了。
我们19年上半年买完房后,几乎清空了存款,到现在不过是两年的时间,就已经积累起差不多是买房前的存款数量。
这两年我们家的家庭收入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少。
这些存款,就是每个月几千几千攒下来的,当时也觉得真少啊,回过头来看却发现已经积累出了一定数量。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和耐心的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