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青年电影展
查看话题 >我与西宁的8535分钟
2021年7月29日10:45-2021年8月3日11:20
离开北京的时候,北京连下了快两个星期的雨。等上了飞机才发现,实际乌云笼盖也就那么丁点地方,抵达西宁,更是烈日当空。先到的熟人告诉我,其实FIRST刚开幕的那几天确实飘过雨点,巧的是我们出发前一天就停了。我注视着西宁的天空,一厢情愿地认为是自己把北京的晴天偷到西宁,让它们在这儿亮了起来。
此刻我看着窗外的防盗栏,突然有种在监牢之中的感觉。回想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活得更逼仄,不是在监牢,而是在鸟笼。搭档穿着跨栏背心,后背佝偻得像只虾米,我莫名抻到左胳膊一条大筋,走到哪甩到哪,像是上了发条。
那就去西宁吧,去西宁。

1
今年是我第一次来FIRST,拿了浅紫证。对于包括我在内的浅紫证同胞的身份特质,我想到一句话进行概括:没什么实在班上的大龄影迷。像我这种懒蛋,拿到浅紫证是非常满意的,既没有太大的报道压力,又能获得比较自由的看片权限。
第一天的时候,中午落地,下午就着急忙慌地赶去看片,因为放的是《浊水漂流》。开场前看到FIRST每日更新的观众票选评分,《浊水》是以1分左右的断崖式优势领跑竞赛单元的其他剧情片。看完《浊水》之后,我虽说没有很过瘾,却也没想到,接下来的两部一个叫我“飞到了天上去”,一个让我心乱如麻,乃至面对“拳头”连出“剪刀”还是出“布”都分不清了。
再之后,这些电影在豆瓣上开分,从分数上看,参与这届FIRST竞赛的年轻导演纷纷沦入“差生班”,能做到“及格”已经是凤毛麟角。有媒体前辈嗅觉敏锐,跑去采访当事人,话里话外多少流露几分愤懑。尽管他们竭力隐藏,可毕竟年轻气盛,做不到真正的古井无波。所以,这愤懑也就变成了更多攻击的导火索。
事件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是远在青海的一个电影节,对观众来说,涉及到的动作只有放映-观看-评价,不存在过多发酵的空间。但我想说的,是一件真实的迷思。随着最近几年资金的扩充、硬件的升级、明星的进场、曝光的沸腾,大家似乎忽略了FIRST的前身:
大XUESHENG影像节。
创作和生活的面向是相悖的,我们创造的内容本质是对于我们过往生命经验的总结。由此我觉得,“大学”这个节点能够比较贴切地概括出这些年轻导演的审美坐标。推己及人,我们也可以翻翻看自己在大学时候写过的文字,拍过的照片,吹过的牛逼,许下的誓言。真正做到振聋发聩的有多少,哪怕退一步,可堪回首的又有多少?拍电影也是在做减法,用相对澄澈的表达,去呼应一段过往的时空。换句话说,如果把它们都当作没走出校园几年的高档作业,该当如何?
这话符合大部分参展影片的事实,我只是在给FIRST祛魅。
但祛魅不代表“去病”。这些青年创作者们面临的问题是,给自己树立了太多的假想敌,无论是从手法上还是情绪上。我们都在追逐浪漫的失控,却忘了导演其实是一门关于控制的艺术。或许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们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当时反叛的恰恰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青年创作者们,以及我这个半吊子影评人,都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我们不敢戴着镣铐起舞,所以我们临事而迷。
作为主办方,FIRST也可以承担起更多责任。如果以大学为原点,不光要向上兼容,更应该向下兼容,比如组织进入校园的放映交流,比如开设针对20岁以下的训练营,门槛不必太高,跋山涉水的信念已经是最大的门槛。当FIRST身体力行地传播了一些知识,提高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电影美学素养,这才是超越电影节展地域限制的功德一件。我相信,成果也将直观反哺到FIRST的竞赛单元影片质量上。
要知道,他们不仅是FIRST的观众,更是FIRST的起点。
2
既然话头攥得这么紧了,索性顺着说说几件大事吧。其实说来说去也就两件,还带着因果关系。
先是几部纪录片场次取消,连成串儿的,看上去好像是感染了某种电影BING DU。

再着就是它的连锁反应,颁奖礼上,嘉宾吴文光和马英力宣布,本届FIRST最佳纪录片从缺。

每个决定都伴随着结果,有为人知的,也有不为人知的。就我所观察,消息一出,身在西宁的人基本都在叫好,不在西宁的人基本都在质疑。那个时候我刚吃完牦牛火锅,从老市中心打车回来,路上网还有点卡,打不开视频,通过群里的文字直播得知这件事儿。我感觉我在场,但又不完全在场,所以也挺想分享下我看到的东西。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对抗。策展人对敏感题材的作品都怀着复杂的心情,当然希望电影能拍得好,可一旦要是拍得太好,或者超出了某个耐受值,就必须得做好昙花一现的准备。文化扳不动政治的手腕,能柔柔地与之十指相扣已属万幸,这是国内从事公共活动需要面对的母题。或许,这样的对抗落入相关人物的耳中,得来的只是一声嗤笑。但我仍愿做着充满血性的幻想,幻想着这当中哪部片子首映结束后,组织者和主创走出电影院能发出幼稚的感叹:
“操!这片子哪怕一辈子就放一次也值了!”
事情也绝非那么单纯。奖项结果出来后我还在跟朋友讨论,这种颁法其实没什么道理。致辞中提出所谓因公开放映取消而无缘与影迷相见,这理由有点站不住脚,因为任哪个电影节都没法做到由观众决定最高奖项,差别只在于参与度。具体到FIRST,“最佳”由评委会颁出,考量艺术造诣,“最受欢迎”由观众票选而出,考量传播度,泾渭分明,也比较符合发展中电影展的特质。既然评委能把片子都看齐了,为什不照颁最佳纪录片,然后把“观众选择荣誉”中的纪录片类设成空缺?
一部分原因是FIRST的私心,既然选择表态,索性就用声量最高的奖项渠道进行表态,还有一部分原因,看看“观众票选”纪录片奖究竟花落谁家就明白了——
《孤注》,周浩。

作为金马得主,往届FIRST导师,周浩进入竞赛单元简直是降维打击。本届FIRST展映的作品陆续开分,《孤注》也是唯一一部开在8分以上的。尽管《孤注》算不上周浩最好的作品,其思想深度在纪录片单元已经是一骑绝尘。
“一骑绝尘”、“断崖式”,我这样形容的两部电影都斩获了“观众选择荣誉”,戴锦华老师在给《浊水漂流》颁“观众选择荣誉”奖的时候说:“这是我心中的NO.1”,说明在看电影这件事上,不论影人还是观众,大家还是能达成一定共识的。
回到《孤注》头上,如果不出这档子事,最佳纪录片给不给它就是个艰难的抉择。颁么,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不颁么,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所幸外部矛盾出现,内部矛盾就能得到转移。不就是个奖吗?大不了爷不颁了。这个决定只要周浩导演支持,推行下去就没什么阻碍。
这也客观反映出FIRST目前面临最为迫切的阵痛。得邀大导佳片,不然片单太寡淡,口碑立不住,观众不买票,真等邀来了,又不得不加入到已有的竞赛模式当中。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这一挤进来,新导演空间更小了。不过这也分跟谁比,毕竟北影节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从来都是奖项无人问津,抢票吵吵嚷嚷。
有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叫坚决;有人但行好事问了前程,那叫聪明,都是好词,都是好词。
3
好了,将文字“写成大人模样”的部分终于过去了,接下来的篇幅,我打算撒撒野。
要给这篇文章起个“震惊体”的标题,我都已经想好了:来FIRST看电影,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碰!
是啥?盖碗茶!
那天我们去吃炕锅羊排,套餐里含着两杯盖碗茶,一上来给我看得这个新鲜,赶紧学学慈禧,把小拇指翘起来,端起托碟,细致地用盖子抚弄着茶水。羊排吃着有点辣,没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又续上一杯,没有茶叶味,只有桂圆、枸杞和冰糖的甜返了起来。我装逼弄景地跟朋友说,你看这茶,如果你只喝一过,就品味不到冲泡第二杯的香甜。说完,我把残茶一饮而尽。
装逼的代价就是当天晚上,在被窝里躺到快要大天亮都还没睡着。第二天排片又集中,碰着一部节奏慢的,真的背不住要眯过去。西宁的白天是有欺骗性的长,基本要到十点才确切地黑下来。想第二天赶早补觉,也不太现实。所以要保证看片日程不受影响,就不要让自己太亢奋,不要喝一些看上去毫无攻击性的盖碗茶。
除非,你打算开启电影节的副本,就像《加勒比海盗3》里的杰克船长一样,把万达周边的几条街区翻转过来,找到隐藏的玩法。
离开西宁前的晚上,我已经躺进被窝准备默默数羊,突然收到这次来FIRST刚认识的导演发来的微信,喊我来喝酒。因为影评被导演本人请去喝酒,这对我来说还是头一回。从前,我只有写文章和导演隔着网线互骂的经历。
那个时候,他们刚刚走完红毯,领完奖。我看着他们的疲惫、感慨和憧憬,突然生出一种启悟。看电影看多了,反倒不容易打通电影与生活的壁障,实则电影人生都属一遭。我们在白天获得关注,解决问题,建立防御;在夜晚卸下防备,倾诉苦恼,享受安静。
对于这些青年导演们来说,FIRST又何尝不是一个漫长的“白天”?他们的首作在这里得见天日,受到镁光灯的聚焦,然后他们各自散去,沉入孤独的艺术求索。
这里不缺传奇,有的人长片都没拍过就接手了上亿投资的项目,有的人获奖之后回到家,先得想着怎么把给别人写的剧本改到双方都满意。电影节夜行,我想把这种选择介绍给所有对电影节有兴趣的人。每个电影节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散落在路边,找到它,打开它,就能看到电影节背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我看见许知远的那张脸出现在银幕上,之前也听过他说的不少话,可没有一句像在FIRST那样说到我心里,他说创作是一种对于他人的工作保持惊叹的能力。是啊,更多时候我们熟练一件事,然后产生经验,流失惊叹,再然后,我们老去。
FIRST训练营拍的短片里,有一部讲一个的哥憋尿死活找不到厕所的故事。当导演把终于撒出尿来的主人公和王府井大象城的喷泉剪到一起的时候,掌声响彻锅庄广场,可我是真的叫不出好来。尽管我再三确认那个片子有不小的问题,但同时也在自省,我是不是又不会惊叹了?
所以我告诉自己,从此以后再也不说风凉话,除非我再也不动那些头脑发热的念头,过着冰冰凉凉的一生,然后还能说服我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
在生活的剧烈震荡当中,我意识到依附于我灵魂深处的污垢与暗沉正被剥离下来。我知道一切不够极端的声音都会被淹没在浪潮之中。好吧,我已经做好随时被淹没的准备了,接下来,让我们谈谈创作吧。
-
香油不煎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9-27 1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