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访谈录》观后杂感
余先生的书我还未读过,观点略知一二。“拼多多版”《如沐春风》已在途中,先看访谈初窥究竟。
1.敦厚之人,对他者不同看法以及批评是温和的、委婉的。能够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包容不同的见解。 2.文化上保守倾向让我反思之前将洼地一切文化归到垃圾堆的看法,部分或在今日有其正面价值。 3.学术上思想应该更开放,批判别人前至少要清楚对方的观点、推导,而非结论、情绪先行。研究进路要广,要有大视野。 4.好的历史学研究要用新史料阐新观点。 5.之前读史中猎奇、找黑料的心态可以休矣,而是要更关注作者史料如何收集,如何论证,证据、推导是否可靠。仅局限于证明什么曾经是错的于现实进步无益。 6.有现实关怀的知识人所作学术也是有温度的,如余英时、Kao Hua、秦晖等。 7.一个敏感又有良知的中国青年必定会感到困惑,有改变社会的冲动,即使被评价“知识人总是高估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要读一些近代思想家的书找到可能能借鉴的资源。
秦晖先生悼文中“考证深入而不拘饾饤,旱言理论而思辨精良,不追时髦而新见叠出,尊重传统而力辟陈弊”四字一组的评价可谓中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