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暴食”致死,儿子却被活活饿死;比惨,“诗鬼”李贺更甚
文 / 首发今日头条 原创
杜甫暴食而死,儿子却被活活饿死!
据记载,杜甫曾被洪水所困,辘辘饥肠的他在被解救之后,因为暴饮暴食而亡。杜甫的大儿子因为乞讨饿死。在中唐,比起杜甫的凄惨,27岁就亡命的“诗鬼”李贺,更令人抱不平!
李贺长相巨丑无比,骨瘦如柴,手指如乌鸡爪,还留着长指甲,眉毛连成一线,走在长安街上,非常影响市容。人们也就默契地称他一声“诗鬼”。

丑归丑,但是真的有才,也很努力。只要一有时间,李贺就背着布袋、骑着毛驴游荡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一有灵感就赶紧写下来。
因为努力过头,经常生病。因为他,诞生了一个叫“呕心沥血”的成语。
18岁,李贺骑着毛驴找到文坛大咖韩愈。当时,韩愈忙得热火朝天——大搞文体改革。也就是古文运动。改革原因,在于当时文人辞藻华丽,内容空洞。

当时,流行写散文,诗已过了流行。但李贺很拧巴,直接将自己写的诗交给大咖韩。结果韩愈两眼放光。韩愈热血沸腾了,看着小小年纪的神童,决定捧红李贺。
正当韩愈摩拳擦掌安排李贺参加科举时,不幸传来:李贺的父亲病故。按照规定,李贺必须回家守孝三年。
古代丧制规定:人死后,三年不能参加科考、不能娶妻。
李贺咬牙熬过了三年,终于参加了科考,顺利进入殿试。开挂的人身仿佛就在前方,悲剧再次上。

也不知哪个小人打报告: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晋”与“进”同音,晋肃读起来有点像进士。按理,李贺应该避父讳,不应该参加科举考试,否则就是不孝顺!
这个理由实在太扯,但杀伤力巨大。韩愈很不爽,但他也没办法。制度在这一块卡得又严又狠。
既然文路行不通,那就换武道。
李贺参军去了前线,意图杀敌报国。 悲剧的是,他的军队战斗力太弱,一打即散,最后被遣散回家。
文路不通,武道亦是艰难重重。此时,李贺已经心力耗尽,人生迷茫没有方向。这一年他 27 岁,回家后他身患重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如上,便是“诗鬼”李贺的短短一生。杰出诗人却英年早逝。
李贺的人生,短暂而精彩,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包括让我们曾经头疼背不下的名篇《李凭箜篌引》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
《半小时漫画唐诗》里,陈磊将李贺的一生、职场、身世和人生起落呈现地清清楚楚,通过诙谐漫画的方式进行的描述,让人看过之后,很容易就记住了这段历史。

诙谐漫画+幽默风趣,这类讲解在《半小时漫画唐诗》中比比皆是。半小时漫画的最大特点即是简单易懂,搞笑幽默,几乎每三句当中就有一个笑点段子。
① 比如,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作者陈磊用了一个谐音梗“喊赵薇出演齐秦”来概括,意思即是“韩赵魏楚燕齐秦”,是不是让你瞬间就记住了,并且会心一笑。

② 再比如,《漫画中国史》中讲秦朝灭亡:
二世胡亥用了“败家四件套”,昏君+暴政+奸臣+腐败,将父亲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败家四件套,998,只要998,高档奢华坑爹礼品带回家,七龙珠都救不了你!
③ 再比如,写武则天进宫。老母亲哭着舍不得。武则天却说:“哎呀,妈,你哭啥?人家那是天子,我进宫说不定就‘上天’了!”

《半小时漫画》采用的贱萌漫画+幽默段子的方式,开辟了一种全新学习模式,不要再抱怨孩子不翻书了,他们只是没找到读书和阅读的乐趣。
很多爸妈,苦于孩子玩手机、游戏,没有学习兴趣。对于文科记忆性东西,更是手足无措。
“半小时漫画系列”可以说润物无声,有趣、知识性强;与其说作者二混子在讲历史,不如说他是在说故事、讲段子。

孩子在看故事的时候,顺便将知识融进脑袋中,事半功倍!
环球人物网评:半小时漫画吸引人的地方,一方面讲的是高冷的知识,其次无一例外地穿上了“搞笑幽默”的外衣;枯燥、生涩的知识变得生动,传播更容易。
头条搜索,或者点击 长安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