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痛恨资本,痛恨消费主义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以利益为最终追求,不只是忽视了自然,也是对人的忽视。人不断被物化、被异化。在消费主义眼里,人只是一个又一个财富来源,人成为几个标签、几个符号就可以概括的东西。
学金融的朋友给我看了一份投资报告,详细分析了各种人群,以及如何获利。大数据早已把一个账户的行为摸透,精准投放广告,诱导购买,煽动情绪。处处可见“资本之恶”。
投资者对于“双减政策”,对于整顿游戏,只关心股票涨跌,是啊,有关于钱袋的,自然会觉得很重要,自然会痛骂股市的动荡。我觉得悲从中来,他们看不到畸形发展的教育行业,看不到毒害青少年的游戏产业,只看到股市飘红还是一片绿光。
任何主义都可能变生意,我所追求的“极简主义”“环保主义”,是我看来对抗“消费主义”的有力武器。但也不乏有人借用这类概念,摇身一变,成为另一种消费主义。
不得不说,极简和环保,在如今的环境下是阻力重重的。情感上,经过物质匮乏的人们,渴望拥有更多物品,以充实底气。世界确实是丰富的,那些橱窗里的光鲜亮丽,谁不想拥有?然而,人是贪心的,拥有一件不会罢休,还要第二件、第三件、第一百件。于是衣橱被填满,冰箱被塞满;然后衣服从未见天日,食物也腐烂。
那些奢侈品,那些价格远高于价值的物品,那些购买等于阶级跃迁的车子和包,真的有必要存在吗?人真的需要外在的这些来彰显自己吗?是商家煽动了消费者的情绪,好像我必须拥有满架的口红才有资格称为“女人”,必须拥有一辆豪车才有资格拥有美女,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一切都是别人的愿望。
那个高高在上的资本,看着一个又一个傻孩子,抠抠口袋,掏出十个硬币,放进他们的无底洞。
钱固然重要,可为什么这么重要?我那位朋友会去投资,自然也会痛恨,房价为什么要这么高,让我不得不多找些赚钱门路。使钱变得重要的,是人类自己。生存下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艰难了。
看着纪录片里,动物们的一日,大多就是寻找食物,它们的一生,除了自己便是后代。有时也觉得,动物真是纯粹,虽然有些许无聊,在我这个人类看来。
选择极简和环保,并践行之,不只有外在的阻力,更有内心自我的挑战。那些被同辈、广告煽动起来的激动情绪,与死板的教条,有种对抗。
很想用一己之力改变些什么,一个人的一小步,就是十几亿人、几十亿人的无数大步。豆瓣友邻推荐这个纪录片,他说人类应该停止生育两代,会给自然减负很多。似乎与新政策相悖,但,也许真的是这样。我曾经“杞人忧天”地,不想生下一代,让他们体会人间疾苦——不只是生活,还有生存。在自然面前,人类太太太渺小了,却又做了那样多的事,破坏了自然。人类的力量纵然也是无穷的,只是,我们不要在更伟大的自然面前自诩伟大,而应谦卑些,正确使用这些力量,控制这些力量。
小路upupup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11阅读记录 | 《心流》序一 (1人喜欢)
- 租房?装修!一个月的租房生活我都做了些什么 | 人生新阶段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