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简记210809《易中天谈美》第三卷C01-1
以此读书日记之始并非有意为之,我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易中天谈美》,尚未读完而有阅读简记的打算,故然。此文为《<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也是开篇之文,所讲即为煌煌巨著《文心雕龙》之出的前因。
作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视为中国美学史真正发轫之时。炮火带来了灾难与屈辱,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与思想,受此影响,美学不再只是经验总结与直观描述,迈向独立学科理论的脚步由此开启。中国古代及之前的岁月就成了中国美学史的史前期,《文心雕龙》则成了那些历史长河转弯的标志。
我没有看过《文心雕龙》,惟在苦背文学常识和浸染励志精神的中学时代有那么点了解。《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文学家刘勰的煌煌巨著,“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正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留下的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就像乘坐高速列车时从窗外看到的某处风景名胜,好像去过,却实在没有去过。
我不是专研文学的学者,自然没有探索《文心雕龙》的宏愿,向往之而未能至。但我喜爱读易中天老师的文章,刚好搜得《易中天谈美》这部书,阅读过半,来到研究《文心雕龙》的内容。易老师就像一位资深且优秀的导游,带着我们学术之外的人深度体验《文心雕龙》中的风景。 接着中国美学史前期说起,中国史前美学在先秦两汉开始萌芽。各种经史子集层出不穷,诗词歌赋也异彩纷呈,艺术美已经渐渐为人们所领略与陶醉,然而这些经典杰作的背后更多的体现了高级知识分子的“功利心”,即更多地注重艺术的功利作用和实用价值。如何记录历史以总结经验,如何创作辞章以建言献策,如何形成语录格言以教化民众,如何组织礼仪以规范上下……成为了创作者们的首要思考。因此,艺术作品多落入了非美学的套子,失去了自由,更不能抽象为种种形式、规律以及理论。这又与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作品大相径庭,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作品形式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注重审美体验、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和艺术技巧,至于什么统治教化思维都难成时尚。人类是情感动物,喜怒忧思悲恐惊,通过文艺作品发出各种各样的哀怨之声实为第一要义,这便是自由,便是幸福的感受,唐宋元明清的美学作品可谓成熟了。
由此及彼,《文心雕龙》所处的魏晋南北朝则衔接了前后。人们就像一粒粒细菌,在那么自由洒脱、不可捉摸的乱世,大但创作,肆意表达情感,直到被筛选出能令大众喜闻乐的那一个个脱颖而出者——“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等。更有曹丕、萧统这样的权贵者代表引领自由自觉的文艺风尚,文艺由实用渐渐转变为审美。艺术门类愈来愈庞杂,艺术作品愈来愈丰富,其“惹”来的讨论与批判也必定愈来愈繁荣,审美总结与规范的必要日益凸显,《文心雕龙》这部现存的中国古代唯一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论专著诞生了,它的伟大源于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