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听过最蠢的一句话是:红配绿,赛狗屁 | 三明治

作为三明治历史上人数最多每日书班级,六月的摄影班荟萃了各方摄影和文字大神。在众多令人称羡的作品中,作者Helen每天一张“红与绿”主题的照片,定格下来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惊鸿一瞥,打破对红配绿的俗气想象,让人惊艳。
文| Helen
编辑| 1717
从小到大听过最蠢的一句话是:红配绿,赛狗屁。
只有那些没有发掘美、欣赏美的眼光的人才会这样说。从Gucci的商标,罗塞蒂画中的红发绿衣的女人,圣诞老人的装束,再到故宫,中华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餐桌上的菜品,甚至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人为创造还是自然生长,大千世界的美丽事物里,少不了红配绿的点睛之笔。
红配绿也是我最喜欢的色彩搭配方式。它的魅力不仅在于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还在于,在对饱和度、明度、比例这些要素的运用技巧方面,要求很高,使得红与绿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最睿智的人手里,才能展现出最好的效果。因此,这种美,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令人倾倒的稀有品。
在生活中发现红绿配色的设计,或是遇见和我一样热爱红绿配色的人,总是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令人兴奋。
感激那些创造出“美”的人,和神秘、慷慨的造物者。在消费“美”的同时,我也不禁想要多做一点什么。一个月,每天一张以“红与绿”为主题的照片,有些来自珍贵的回忆,大多数是随手一拍,没有什么摄影技巧。谈不上创作,最多是一种输出,但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总是好的。
红配绿 01:澳门印象

2019年的时候去澳门旅行,在街上捕捉到的一幕。一辆红色的货车闯入了这个由不同层次的绿色构成的世界。然后转瞬即逝。
对我来说,澳门不是一座赌城,而是一座颜色很好看的城市。马卡龙是我对澳门的印象,那里许多建筑物都是饱和度低的、可爱的马卡龙色系,比如这张照片里后面的这家可能是餐厅的地方。而且澳门的建筑大多非常小巧,虽然也有宏伟的赌场和哥特式教堂,但是大多数建筑修得真是可可爱爱,像糖果色的玩具一样。比如下面这张。

这个靠海的小房子虽然不是马卡龙色,但修的也是可可爱爱,像这样的房子真的能住人吗。如果有人住,那房子的主人真的很懂享受生活,在小小的空间里,还不忘用颜色为柴米油盐增添诗意。
有些城市去过一次也许就不会再去了,但它的形象会永远深刻地留存在脑海里。
红配绿 02:港味


昨晚忙里偷闲去了一家装潢好看的港式餐厅。餐厅的招牌底色是饱和度很低的蓝绿色,中间的店名用的红色大字突出,两边用绿色的小字点缀补充。底色,字的颜色,字的大小,三种颜色的比例和位置,都恰到好处。
门店内部的装潢更是港味十足,做了一些听起来很“港”很复古的招牌悬挂于上方,后方的墙面也以香港街道为背景,桌椅是清一色的红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游走在香港街头的感觉。餐厅内部依旧是红与绿为主体,但是这两种色彩很有节奏地、小面积地散落在空间各处。一小块一小块地出现,减少了红绿搭配带来的压迫感,甚至让人不易察觉,同时又营造出了活跃的氛围,不知不觉中,食客们已被红与绿所包围。
遗憾的是,在去吃饭之前没有提前看看餐厅的外观,做做功课,就随便穿了一身衣服就去了。早知道是这样的话,应该搭配一身红配绿的港味行头,再过来拍拍拍啊!
红配绿 03:他人的镜头

6月初的时候和好朋友唐不苦互拍了一组照片。这张是她给我拍的。非常喜欢。我的红发和红色单肩包在一片绿意里非常显眼。一开始不是很喜欢这个背景,觉得太都市化,而且亮绿色占比太多,没有清冷感。但是现在越看越上头,也很契合红配绿的主题。
第一次和别人深度交流对红配绿的感受,就是和唐不苦。我们都是红绿配色的死忠粉,也对穿衣打扮和一切美的事物深度着迷。人生短暂,还是想保留一些美好,让它们存在得更久一些。
冲天伫立的大厦,掩映于郁郁葱葱之间。而小小一隅红色的闯入,竟然打破了建筑物和自然草木之间形成的微妙平衡,为这个静态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叙事性。


红配绿 04:勇敢
照片来自去年11月音乐剧演员刘令飞的个人演唱会——《野路子》现场。红与绿的强烈对比意味着“勇敢”。红色和绿色从色彩的两端朝彼此走来,不相容的两面合二为一,并接受着无数目光的审视。
去年6月疫情期间,在线上看了第一场《野路子》的直播。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飞飞以女装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第一次听那首《瑞秋与我》,还收获许多TA从未曾袒露的内心独白。飞飞第一次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公开给我们,从此TA的舞台也不再只是音乐剧,对我们来说TA也不再只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而是一个有自己的态度,坚持自我、非常非常勇敢的人。
开场红与绿相撞的灯光以及整场的灯光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与飞飞时而华丽时而可爱的换装秀相辅相成。灯光与服装的色彩相互映衬,加上由飞飞重新改编或者原创的点燃荷尔蒙的歌曲,让我不禁怀疑,这可能是场时装秀吧。
随着观看《野路子》巡演的次数增多,每一场的光影运用、服装和音乐都会有调整,不断地有新的内容加入,我们对飞飞的了解程度和对TA想传达的东西的理解也越来越全面、深入。希望《野路子》能一直走下去,它像是特殊时期的一道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曾经不见光的美丽角落和那些勇敢的心灵。
红配绿 05:最好的时代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北京的某个青年公寓里。
红配绿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存在于森林、树植之中,它是自然母亲最具魅力的造物之一,是地球上的生命的原初色彩。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在一家服装公司工作,每天的日常就是和服装、面料、潮流趋势、秀场还有好看的人打交道。摄影也是我工作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手艺,不用精深但相机的基本操作要会,所以每天都会拍摄一些练习的照片,这张红花绿叶就是其中之一。照片本身没有什么故事,但是拍摄它的时间、背景和心境却绝无仅有。
我对好看的服装有一种偏执,每天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令人血脉喷张。这是当时的工作环境,办公室里挂满了精致的面料,办公桌上堆放着限量版的贵重的最新潮流趋势期刊。每个角落都有落地镜,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那时,部门人不多,但是工作量很大,996已经算很轻松,007总是难免,部门上司的要求也很高,对细节和效率过分追求,裁员换人是经常的事情。但是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有觉得不堪重负,而是非常享受,甚至可以说是亢奋,因为我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而做着热爱的事情,更是过分苛求,对自己对团队都很严厉,如此一来竟能和上司的步伐保持一致。
工作之余,我竟然还能找到时间自学各种新技术,比如相机的使用,PS等等。有时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还待在办公室不肯走,因为剩下的时间,我可以独自与那些时尚期刊杂志共处,我怕如果我不抓紧时间的话,新的期刊就送来了,而旧的我还没有翻完。
每分每秒我都认真对待,精力饱满,不觉得疲惫,像是一个深夜还在外面和朋友游荡的孩子,不舍得回家睡觉。
那是最美好的年代,不只是我,我们团队所有人都很亢奋,相信自己是在参与一件伟大的事情,它和美有关,我们在创造奇迹。我们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和我当时的女朋友相继离开了公司,其他成员也陆续辞职。我们就这样解散了。
后来在工作中我再也没有这样全情投入过,哪怕进入了一直想踏入的戏剧行业,我也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懒散、无规则、我行我素渐渐成为了我,到今天,我已经从北京回到成都,成为别人口中的躺平青年,彻底脱离了内卷、996的竞争机制。日子恣意散漫,但我从不觉得空虚无聊,因为对我来说,每分每秒都是捕捉美丽事物的契机。我不再熬夜工作,但我从来没有停止探索。
也许一生中再也不会出现第二次那种心醉神迷的状态。庆幸的是,当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它们把许多美好的瞬间定格,使其成为永恒。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当时的热情和冲动我都记忆犹新。它们只是被埋在记忆深处,但是从不曾随着时光消逝。

— 近期活动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