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及文物与博物馆方向(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考研近三年报录比及报考建议
艺术人文学院:
中国美术史
明清美术研究(范景中、董捷) 2/19 2/12 2/17
中国现代美术研究(杨桦林、张晴) 2/10 2/11 2/9
中国书画鉴定(吴敢) 2/16 2(+1)/13 2(+2)/11
中国美术文献与美术史(毕斐) 2/6 2/12 2/11
中国思想与绘画(金观涛、毛建波) 2/15 2/25 2/17
中国绘画史研究(王霖) 1/6 1/5 2(+1)14
外国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及理论研究(曹意强、石炯) 1(+1)/8 2(+1)/25 2(+1)/25
西方艺术史与史学史(杨振宇、范白丁) 2/7 2/17
现代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张坚) 2/16 2/11 2(+1)/18
视觉文化与艺术理论(周诗岩) 2/13 2(+1)/22 2/26
视觉文化与艺术理论2019年考试科目为中外美术史,2020年起考外国美术史
艺术史与文化史研究(杨振宇) 2(+1)/21 2/18 2(+1)/17
中外美术史
博物馆与艺术史(曹意强、张乔) 1/4 1/13 2(+1)/16
古代美术研究(范景中、万木春) 2(+1)/19 2(+1)/17 2/17
考古学与艺术史(陈锽) 2/13 1/9 1/12
博物馆与物质文化史(孔令伟) 2(+1)/7 2(+1)/13 2(+2)/15
美术史与美术交流史(黄丽莎) 2/5
艺术史与批评研究(孙善春) 2/11 1(+1)/9 2(-1)/2
艺术史与批评研究方向2019年由孙善春老师和黄丽莎老师合带,2020年由黄丽莎老师独带,2021级由孙善春老师独带
文博综合
(全日制)艺术史与博物馆学(孔令伟、王霖、毛建波、张乔、吴敢、毕斐、陈锽、董捷、黄丽莎、王连起、凌利中、吴光荣) 2(+1)/9 3(+3)/23 5(+1)/18
(非全)文物与博物馆研究 5/25 5(+2)/35 5/29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艺术管理研究(杭间、马锋辉) 2(+1)/9 2/9 2/9
艺术管理与教育研究(金一斌、沃夫冈、单增) 3/24 1(+2)/12 3(+1)/32
导师名单中2021年新增中国美术学院书记金一斌
跨文化艺术交流(单增、黄河清) 1(-1)/3 1/7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古代视觉文化研究——艺术史与博物馆研究(毕斐、史明理、蔡穂玲) 1/9 2(-2)/8 2(+1)/9
中国古代视觉文化研究——中国古代佛教美术研究(王霖、肥田路美) 2/5 1(+1)/9 1/6
导师名单中2021年新增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肥田路美
中国古代视觉文化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与设计史研究(连冕) 1(+1)/2 1/2 1/3
说明:
1、以上各方向后的报录比对应的年份依次是2019年、2020年、2021年,不足三年的则说明是2020年或2021年新增方向,只有两个数据的是2020年和2021年的报录比,只有一个数据的是2021年报录比;
2、各方向名称及导师名单以2021年为依据,艺术人文学院方向众多,遂以考试科目划分。方向和导师以增加为主,惟艺术人文学院中国书画理论研究方向导师梅墨生于2019年去世,取消了此方向,所以不再录入此方向报录比。导师和方向的分合及考试内容的调整注于方向之后;
3、每个方向的招生人数可以分为拟招生名额、招生计划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拟招生名额是每年十月初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中的人数,招生计划人数是复试前教育部给的具体名额,实际录取人数是最终某些方向在学校开会决议后上报教育部进行扩招。上文数据分母是当年报考总人数,分子和括号内的数字加减运算后是实际录取人数,去除括号内容的是拟招生名额,括号内是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与拟招生名额的出入,一般以扩招为主,偶有未招满的情况发生。以数据“2(+2)/11”为例,代表的意思是当年此方向报考总人数为12,计划招生2人,最终扩招2人,总共录取4人;
4、虽然出题按照大方向来,但改卷一般是报考方向的老师批改,分数参考价值不大,所以不再列出。有些老师给分宽松,有些老师给分严格,同一张试卷在不同老师手里可能会有较大的分数出入,但和你报考同一方向的考生因为都是同一个老师批改,能完全保证公平。
报考建议:
一方面是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评估自己是否适合与喜欢,后期将更不定期更新导师介绍与论文分享,在此不具体展开。另一方面就是根据报录比来判断方向的报考难度。招生计划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略多于拟招生名额,但报考的时候所有考生都是根据招生简章来选择方向的,和最终录取名额区别不大,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报考方向最终扩招,所以报录比当以拟录取名额(即去除括号内容)与报考总人数之比为准。以此来看近三年数据,可以大致了解到每个方向的热门程度,也不乏波动,有大小年情况的出现,如头一年报考人数多的第二年报考人数变少,头一年报考人数少的第二年报考人数大增。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因导师的增加或方向的分合导致报录人数的大幅波动。考生当结合兴趣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大体的评估,依据报录比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向和导师。不过,只要自己准备充分,备考的方向正确,就不必过于在乎报录比,毕竟能做到前两点的人数极少,相信大多数对手对于你来说只是陪考的。
至于录取分数,已在上面的说明中提到,分数高的不一定难考,分数低的不一定好考,报录比更具参考价值。对于后期有调剂意向的同学来说,给分高的方向对调剂相对有利,若想了解分数或者具体方向和老师的区别及考试问题也可以问我~
网上看到一个简单的老版本方向讲解,也放在这边供大家参考